<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構建企業數字化云底座,華為三大策略“答題”數字化轉型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作者 | 李水青

    編輯 | 心緣

    智東西11月7日報道,今早,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2上,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發表了題為《釋放數字生產力,激發行業新增長》的主題演講。

    胡厚崑談道,在全球不確定性變強的環境下,只有數字化轉型能幫大家提高效率、尋求增長,數字化轉型在中國已走到了很好的時間點上。

    他分享了一組數據:中國已有全球覆蓋最好的5G網絡,光纖普及率接近100%,算力規模排到全球第二,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越來越多企業得到使用,ICT人才儲備超900萬人,每年還有超300萬理工科畢業生進入社會……數字化轉型在技術、基礎設施、人才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積累。

    實際上,數字化應用已經深入到金融、煤礦、農業等行業的生產、流通、分配等各個核心業務環節。

    胡厚崑說,這些點點滴滴的變化是在中國各個行業是能看到的,并正在得到復制。“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形成千行百業擁抱數字化的大趨勢。”

    回顧前幾年在上海辦全聯接大會時,華為當時呼吁客戶做數字化轉型,客戶主要問的是“為什么做”,到今天,數字化轉型由選答題變為了必答題,客戶問的是“怎么做”。

    可以看到,當下數字化轉型面臨共性問題:

    1、場景復雜,技術選擇困難,技術和場景如何匹配?

    2、新技術使用門檻高,落地難。

    3、缺乏既懂技術又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

    對此,胡厚崑談道,華為自身已有十多年數字化經驗,對這些問題感同身受,作為技術提供公司,華為一直在問自己:能為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做什么?

    對此,華為希望聚焦三方面:

    1、通過產品組合和數字化平臺,讓技術不難選、不難用

    當客戶遇到問題時,面對不同生產場景,客戶和集成伙伴需要找到的是容易選、容易用、容易維護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因此,華為成立了專研產品組合的團隊,圍繞典型場景開發產品組合,對各類產品預集成、預應用,目前已形成超40個行業解決方案。

    面向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需求,華為已上市超70個、將上市超30個簡單易用、高效快速“小而美”的方案。

    為了提供更便捷服務,華為推出了億企飛App數字化平臺,目前已上市超500個方案,供用戶選好技術、用好技術。

    隔行如隔山。華為為此成立了軍團,助團隊深刻理解的行業。胡厚崑說,華為要求軍團沉下去,到行業現場去了解行業生產實際。

    同時,軍團還要縱向拉通華為從研發到前端銷售服務的各個鏈條,提供工作效率,讓技術更有針對性地解決行業具體問題;橫向拉通產業鏈,和伙伴一起把伙伴的能力、知識集成進來,形成解決方案面對客戶需要。

    “華為的軍團不僅是華為的軍團,還是和伙伴一起的軍團。”胡厚崑說。

    雖然時間不長,但軍團已取得了一些進展。比如在煤礦行業,礦鴻(MineHarmony)作為礦山領域首個物聯網操作系統,聯合30多個伙伴3個月實現從研發到商用,目前已落地多地多家礦山。“原來說方言的設備開始說普通話”,從而實現了井下設備的互聯互通。

    胡厚崑稱,像這一類技術深入行業場景的案例已經越來越多。

    2、從上好云到用好云,構建企業數字化云底座

    近年來,企業上云成為非常明確的趨勢。連續幾年來,華為云達到了50%增長,成為華為業務增長最快的板塊,是這一發展趨勢的一大印證。

    胡厚崑稱,他們也看到,當下大多數企業上云主要用基礎設施服務,比如彈性計算資源等。實際上,今天有越來越多新技術人工智能、軟件開發、數據治理都可以放到云上。

    “我們希望幫助更多客戶,迎來云服務的‘第二跳’。如果說第一跳是上云,‘第二跳’就是用好云。”

    圍繞這個目的,華為提出了“一切皆服務”理念。華為在云上開放AI開發、數據治理、軟件開發、數字內容生產四大生產線新技術,通過aPaaS服務在云上沉淀行業實踐,還集成了越來越多伙伴開發的SaaS服務,讓最新技術和優秀經驗隨取隨用。

    在天津港,這一吞吐量達到2000萬集裝箱的港口集群,時間就是金錢。在引入華為港口智能計劃系統后,天津港做一版調度計劃的時間從24小時縮短至10分鐘,同時,對臺風等情況的應變能力也變得更強。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系統開發放在華為云上進行,調用了華為云的AI求解器等技術,AI開發周期從3-6個月縮短到了僅僅4周。

    3、培養超5萬數字化人才

    人才是產業發展的關鍵,預計到2025年,中國ICT人才缺口達到2000萬,其中云計算等領域的人才可能更加稀缺。

    胡厚崑說,目前,華為已與教育部合作發起“智能基座”項目,與多家高效合作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計劃5年培育300萬計算人才;面向企業,其已為1200+企業客戶培養了5萬多數字化人才,未來將為企業培養超5萬數字化人才。

    縱觀當下,千行百業的數字化,是擺在產業人面前的巨大機遇,也面臨各種挑戰。

    胡厚崑在最后倡導,華為將與合作伙伴一同促進釋放數字生產力,為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來源:智東西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構建企業數字化云底座,華為三大策略“答題”數字化轉型
    華為云布局IaaS:服務東數西算,輻射全球75個地區
    能源上云之戰:“光伏”距離我們只有一顆桃子的距離
    邊緣計算:打破計算“門檻”,服務實體業務線下場景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