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廖陽勇
編輯 | 雨辰
2000年,兩名海歸博士在無錫創立了一家生物制藥企業,后來這家企業發展勢頭一路絕塵,多年后赴美上市,并在滬深兩市先后四次敲鐘。
現如今兩人身家數百億,掌控的上市企業總市值最高時超過6千億,旗下投資公司數十家,年營收超400億,員工近四萬人,業務遍及全球。這兩個人就是藥明系的李革和趙寧夫婦。藥明康德和藥明生物年營收總和,已在全球CRO頭部企業中排名前五,在國內把其它競爭對手遠遠甩開,已然成為生物制藥行業巨頭。
萬事開頭難
李革和趙寧在北大讀書時就是情侶,后雙雙赴美拿到哥倫比亞大學有機化學博士學位。李革的大學導師就是著名的有機化學教授,是推動組合化學應用發展的關鍵人物,后隨導師一同創立了生物醫藥公司 Pharmacopeia,這是CRO巨頭PPD的前身,并于1995年登陸納斯達克。而趙寧則入職百時美施貴寶,進行科研和管理工作。
李革很早就萌生了回國創業的想法,2000年回國創立藥明康德,起初的業務方向是制藥研發,但當時國內的新藥研發環境不成熟,連基礎的硬件設備國內都沒有,更不用說政策條件也不完善,新藥上市很困難,創業可能面臨失敗。
一次偶然的機會,李革在美國談業務的飛機上畫了20多個化學藥物模板分子,本是想著給實驗室試著合成。然而美國的制藥企業看到這一結果后大為震驚,認為可以幫助制藥企業大幅減少研發時間。這讓李革意識到,攻讀博士期間研究出來的模板分子組合方法,是有巨大商業價值的。
這一契機讓李革馬上指導藥明康德從新藥研制企業轉型為外包研發服務企業。憑借李革在美同行的高度認可以及人脈,公司迅速得到了藥企巨頭的訂單,服務企業涵蓋了全球排名前十中的九家。
2004年趙寧也辭職回國加入藥明康德,并根據在美工作的寶貴經驗,創建了從化學分析到藥物分析,再到生物分析、以及生產質量檢驗的一體化分析平臺。
有了兩位技術大拿的把控以及中國的人力成本優勢,藥明康德的服務凸顯出極高性價比,與國際巨頭的合作讓公司的業務以每年翻番的速度迅猛增長。
藥明康德的起飛,是乘了當時全球的醫藥研發興起的東風。上世紀90年代末至21世紀初,部跨國藥企有大批全球暢銷藥面臨專利到期潮,因而紛紛加大力度進行新藥研發,以期維持市場領先地位。但是新藥研發周期長,耗資巨大,提升研發效率并盡早上市就成為了新藥的成功關鍵。這時成本更優、速度更快的CRO就顯現出了優勢。
事實上,全球CRO巨頭都是在這一時期成立的,如今的中國頭部CRO藥明康德、昭衍新藥、凱萊英等,也都是在2000年左右成立的。這一時期,跨國藥企也迫于研發壓力,紛紛轉型,放棄全產業鏈布局,把價值相對更低的原料藥生產、動物實驗和臨床研究等環節,都外包給第三方,以期縮減規模負擔,更靈活地推陳出新,保持競爭優勢。可以說藥明康德是生而逢時。
最早,李革的專長在于組合化學領域,所以藥明康德的優勢也在于化合物的發現和驗證,也就是新藥研發的前端——藥物發現階段。隨著公司發展,藥明康德才把業務延伸到后端的動物實驗,生產工藝研究等等。
一體化戰略遭市場冷眼,一度尋求賣身
隨著2004年起著名的抗體藥物O藥和K藥的大火,藥明康德也意識到醫藥研發進入了生物藥大時代。隨著趙寧的徹底加入,藥明康德開始思考打造覆蓋化學藥和生物藥的平臺模式,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業務擴展。
啟動一體化戰略的藥明康德開始接觸到一些長尾客戶。例如,美國客戶Callidus,只有三名科學家的團隊和一些待驗證的想法,利用藥明康德的平臺,僅18個月后,項目就被Amicus以1.3億美元并購。
所以李革很早就開始認識到藥明康德的定位,應該是給藥企賦能,為各類藥企提供技術和能力支持,此時“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的愿景已初具雛形。所以藥明康德是最早開始打造一體化布局的CRO企業。
這一時期藥明康德服務范圍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實驗室研發服務:包括藥物研發化學服務、生物服務、藥物研發分析服務、毒理學服務、藥劑研發服務和工藝研發服務;二是研究生產服務,主要是用于研發的高級中間體和原料藥的生產。
平臺的優勢很明顯,經過三年發展就讓藥明康德在2007年于納斯達克上市,而此時公司服務的客戶數量已達80多家。上市后,藥明康德迅速完成了對APPTEC的收購,這時上市企業也更名為WUXI APPTEC。這項收購藥明康德支付了1.51億美元現金,并承擔對方1170萬美元債務。美國彭博社報道稱,這是繼聯想收購IBM后,最大的中國企業在美并購案。
APPTEC是生物制藥測試、合同研究和開發的服務提供商。藥明康德通過收購,獲得了生物制劑的能力和專業技術,把業務從化學藥延伸到了生物制藥的研發領域。至此,藥明康德就建立了化學藥和生物制劑服務的雙技術平臺。
從此,藥明康德就通過投資和收購,不斷擴展自己的業務能力,向打造一體化的制藥研發平臺進發。
但也就是這一戰略選擇,為后來藥明康德的困局埋下了伏筆。因為華爾街更關注短期業績增長,認為藥明康德的戰略投資的前景并不明朗,反而可能拖累公司利潤表現。所以藥明康德的股價一直不溫不火,并不被投資者看好。
2010年4月,美國藥物研發公司查爾斯河(簡稱:CRL)宣布,將以每股21.25美元、總價16億美元收購藥明康德,其中11.25美元為現金支付,10美元為股票支付。如果并購成功,這將成為有據可查的外國公司對中國企業最大規模并購案。
藥明康德選擇賣身的原因,在公開資料上從未有任何提及。但當時李革面臨多重困境,一是因為投資擴張面臨資金壓力;二是股價長期被低估,投資信心不足導致融資更因難;三是國內CRO處于野蠻生長期,一度涌現了數千家同類企業,價格戰使得公司利潤下滑。
可以說,委身于CRL,也是李革的無奈之舉,通過合并套現,另起爐灶,可能是當時他為藥明康德謀劃的出路。
不過該收購遭到了CRL的股東強烈反對,認為從目前業績表現來看,藥明康德的溢價過高,收購并不劃算,因而這一起當時轟轟烈烈的收購案也無疾而終。
黯然美股退市,回歸中國再騰飛
并購失敗后,李革夫婦更意識到打造企業自身造血能力的重要性,不能只依賴于整合外部團隊來獲得新技術和新能力。
于是2011年,趙寧逐漸淡出技術線,全面接管、負責公司全球人力資源工作,為藥明康德的發展建立自己的人才儲備,實現從職能導向到業務導向的戰略轉型。
截至2017年底,短短6年時間,趙寧推進的人才戰略,使得藥明康德從5000名員工迅速擴展至 14763 人,其中研發專業人員 11721 人,占公司人數接近八成,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 5757 人,另有 600 余人擁有海外博士學位或擁有 10 年以上海外新藥研發工作經驗。
根植中國、面向全球的人才建設,迎來了業務線的新變化。2013年,藥明康德迎來首批本土訂單——浙江醫藥和美國Ambrx公司合作開發一種治療腫瘤的抗體藥物。藥明康德為其提供包括臨床前實驗、生產、安全性評價以及最終的臨床研究等工作。
以此為開端,譽衡藥業、廣生堂、華潤醫藥等國內藥企也緊隨其后,陸續與藥明康德攜手,共同就新藥臨床前研發展開合作。兩年后,本土訂單已占藥明康德營收的近18%。
為了這一天,李革和藥明康德等待了13年。而這背后是中國本土對新藥研發態度的轉變。
國內自2009年后,藥監部門基于“十一五”長遠規劃,提高了對藥物注冊的要求,大量藥企不得不向CRO公司尋求幫助。國際上,制藥巨頭和大量CRO公司瞄準中國人力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將藥物研發中心向中國轉移。
內外刺激下,中國的新藥開發局面被激活,CRO漸漸進入越來越多國內藥企的視野。
與此同時,藥明康德繼續在美國資本市場遇冷。2015年,公司在季度財報中準備了一頁內容,上面列舉了藥明康德將持續發展的重點平臺板塊,以及將開始投資的新興機會。季報后,公司的股價非但沒有上漲,反而下跌了20%。李革對這個結果感到失望,他表示,“我們想要保持創新,卻不能得到正向的激勵。因此我覺得是時候私有化了。”
于是,藥明康德分拆了合全藥業于2015年4月先到國內新三板試水,2015年底,藥明康德從紐約證券交易所以33億美元市值完成私有化退市。
2017年6月,藥明康德旗下子公司藥明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2018年5月,藥明康德登陸A股,從遞交招股書到過會,只用了不到60天時間。李革充分感受到了國內市場的熱情。
同時眾生藥業、禮來、正大天晴、甘李藥業等更多中國藥企的名字出現在了藥明康德的合作伙伴名單中。2016年,藥明生物營收9.89億,毛利3.89億,凈利1.4億。在中國生物制劑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了48%,并從此坐上了中國生物藥外包研制的頭把交椅。
“買買買”不停,打造CRO巨型航母
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藥明康德一體化布局的步伐從未停止。從2017年起至今,藥明系投資了大大小小各類企業累計80家以上,其中參股了13家上市企業。
這些投資都是通過李革趙寧旗下的通和毓承資本進行的。而這一資本背后,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陳連勇。最早毓承資本是由藥明康德的投資部演變而來,而通和資本是由陳連勇創立的,在2017年5月兩支團隊合并,組建為一個專注于醫療健康領域的新投資機構——通和毓承,由陳連勇首席執行官。
陳連勇畢業于北大,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有機化學博士后研究后,在一家美國醫藥公司從事藥物開發研制工作。隨后又利用專業背景涉足投資,成為富達亞洲成長基金等風投機構的高管,有20多年的生命科技投資經驗。
也就是在富達期間,陳連勇與李革夫婦相熟,因為富達基金是最早一批藥明康德投資方,早在2007年上市之前就已參股藥明康德。陳連勇熟悉中國醫藥市場,也主導了許多中國企業的投資,包括中信醫藥、凱賽生物、海利生物、華領醫藥、信達生物、天演藥業和邁迪頂峰等。
藥明系在A+H上市后,陳連勇加入李革夫婦的團隊,迅速擴展了藥明系的商業版圖。他帶領通和毓承投了包括基石藥業、禮進生物、騰盛博藥等一批國內創新研發新銳公司;也投資了Viela Bio、Engine Biosciences、iTeos Therapeutics及GRAIL等一批海外創新生物技術公司。
藥明系通過通和毓承,已成為行業內的重要風投玩家。通和毓承布局生物制藥(創新藥和新療法)、醫療器械、分子診斷、醫療信息化等。其中生物制藥為重中之重,占據超一半份額。這些廣泛的投資,一方面有望使本公司獲得風險投資相關的財務收益;另一方面,投資基金所針對的早期醫療健康領域的相關企業是本公司重要的潛在客戶群體,有助于本公司進一步推進長尾戰略,豐富本公司的客戶群,擴展本公司的主營業務。
這些投資和收購,也是和李革的一體化布局戰略一脈相承的。通過縱向和橫向一體化,不斷擴展企業自身的能力范疇,為醫藥企業提供更好的技術能力平臺,為國內創新藥行業提供發展的基礎。
縱觀藥明康德的發展歷程,可以說也是布滿了波折起伏,最初偶然地走上了CRO的發展道路,又在每一步踏中了時代的脈絡,最終在等待了十數年后曲線回歸,終于匯流于中國創新藥興起的大江大河中。
藥明康德如今成為全球CRO巨頭,一方面是時勢造英雄,另一方面也和李革夫婦等管理層的長遠戰略眼光分不開, 盡管近兩年藥明系屢次遭遇美國制裁、大股東出清套現等利空事件,但藥明系在可見的未來內,增長紅利仍然強勁。
*封面來源:藥明康德官網
*本文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來源:價值星球Planet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