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觀察】在小米的第三季度發貨量下滑的同時,華為的勢頭倒可謂是一路高歌,同比發貨量猛漲81%。一味地價格戰,打國產低端機的牌,讓小米陷入了國產手機的怪圈,品牌形象越來越差,越賣越不好賣。這場冬天來的毫無征兆,倘若小米仍舊不考慮躲在工藝和品牌內涵上下功夫,大雪遲早淹沒一切。
手機市場就這般無情,“冬天”說來就來。尤其是對手機行業的新貴小米來說,這場襲擊似乎毫無征兆。去年,它還橫掃一切,讓華為、三星敬它三分。以致于有境外媒體說,小米將是三星的克星。
然而,幾個月時間,小米這個價格殺手,已經舞不動手中的大刀,踉踉蹌蹌,衰退痕跡開始顯現。10月22日,道瓊斯的一篇報道指出,小米智能手機發貨量第三季度首次出現同比下滑。
或許,小米可以用“冬天論”給自己安穩。不過,小米的死對頭華為,卻逆勢飛揚。第三季度,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同比暴增81%。這一減一增,將小米與華為的距離進一步拉大。華為手機部門掌舵人余承東甚至認為,未來只有兩家手機企業能生存下去,很明顯,一家是蘋果,一家就是華為。這意味著,小米已進入華為親手繪制的死亡名單。
各機構的數據對小米十分不利。市場研究機構IHS Technology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850萬部,落后華為的2740萬部。上半年,小米手機售出3470萬部,前三季度總和為5320萬部。這意味小米要在第四季度賣出2680萬部,才能完成打折的8000萬部年度目標。
在去年小米粉絲節上,雷軍曾意氣風發,號稱今年要賣出1億部手機。年初,見趨勢不對,小米將年度目標調整為8000萬部。但目前來看,小米依然太樂觀了。小米靠低端機沖量的打法,已經面臨天花板。海外渠道打不開,線下渠道沒有優勢,線上份額持續萎縮,形勢十分嚴峻。
小米的廉價手機為什么不好賣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首先,消費者的審美趣味提高了。早期,小米曾憑借價格優勢,在行業內掀起一股風暴。今天,智能手機已經走過野蠻生長期,人們對低價的小米失去了新鮮感。隨著手機行業不斷向前發展,消費者對手機的要求越來越高,價格不再是用戶購買手機的唯一因素,還得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一個紅米用戶說,雖然紅米也湊合著能用,但周圍的人都用蘋果、三星以及華為的旗艦機,感覺用紅米有失身份。很多時候,別人玩手機的時候,他都不好意思把紅米手機拿出來。現實就是這樣,有些時候,一個人必須向現實靠近和妥協。這位用戶說,他最近花6000多元預定了一款iPhone6s Plus。
其次,低端機讓小米自殘。看過金庸武俠小說就知道,練葵花寶典要先自宮。但自宮何嘗不是自殘?小米大量推低端手機,其實也是自殘行為。
手機價格越低越受歡迎嗎?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我們在街上買東西時,往往會選擇價格稍高一點的,有時候就是為了自己心理踏實一些。其實,這不僅是面子問題,也有對低價東西的不信任。品牌是能產生溢價,小米長期把手機當白菜賣,矮化了品牌形象。
低端手機在設計、性能、質量上,都難有保障,這是人們對低端機的普遍看法。中興、酷派、聯想,都曾在低端機上摔倒過,導致品牌形象逐漸低端化,消費者避而遠之。華為就吸取了這種教訓,逐漸放棄低端機,往中高端市場發展。華為榮耀總裁趙明就曾不點名批評了“價格屠夫”的打法,認為低端機必定以犧牲用戶體驗為代價,最后把名聲搞臭。
再次,過度消費帶來的后遺癥。早期,小米玩饑渴營銷,讓用戶積累了不少怨氣。今天,那些用戶對小米心生反感。另外,小米早期的火爆,與過度的文化洗腦不無關系。但小米手機真有那么神奇嗎?用了就知道,安卓手機大同小異。
竊以為,小米如果不在工藝上和品牌內涵上下工夫,將會走入死胡同。【責任編輯/吳夢雄】
本文為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及作者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