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我們離開互聯網公司,開始真正思考自己的未來

    “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么東西是不會過期的?”2022年開始,職場人對于互聯網公司的信仰開始過期。

    遠高于社會平均薪資的薪水,完善的福利和保險制度,數不勝數的團建、餐飲、下午茶等福利,從2010年左右開始,211/985等名校畢業的應屆生就開始把互聯網公司當成他們工作的第一選擇,甚至唯一的選擇。

    但2022年開始,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美團等公司陸續開始裁員。在經營狀況不好時,裁員成為公司的一種必然選擇。但是,曾經享受過互聯網發展紅利的公司人們并沒有意識到潮水已經來臨,在他們眼中不斷向上才是人生的唯一的道路,直到選擇離開——無論主動還是被動。

    “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把最美好的時間獻給了這個公司”,出生于1980年代初,在騰訊工作14年的何峰對在騰訊的工作依然心存感激。但離開首先要解決生計問題,接受我們采訪的4個采訪對象,他們有的選擇了從事自媒體創業,有的找到了新的工作,還有的轉換了行業。經過這一輪動蕩,他們更想清楚了人生和工作的意義,以下是他們的故事:

    中年養家人:兼職送外賣也不愿降低小孩生活質量

    敏惠在社交平臺上發文“36歲離婚大廠被裁,極衰寶媽何如咸魚翻身?”

    2021年10月,36歲的敏惠被一家互聯網公司優化辭退,帶著孩子在北京生活的她,一下子慌了。也就在那個中國人稱“無福必有禍”的農歷本命年里,她和異地多年的前夫協議離婚,自己帶著2歲半的兒子離開。沒有存款、沒有房產,習慣月光的敏惠35歲之后才開始計劃收入和支出,并且一直認為自己的職場生涯會步步高升。

    “我一直很優秀,在公司也是帶團隊,從來沒有想過我會被裁。”惠敏回憶自己以前的生活,高檔護膚品、星冰樂、喜茶……這些消費從來都很隨意。2011年入職互聯網,她的薪水要比同行都高很多,互聯網的光環和高收入,讓她過著并不操心生計的生活。

    被裁員之后,她怕父母擔心,就謊稱自己工作太忙,讓父母把小孩帶回了老家。因為趕在年底被裁員,職位釋放的少,敏惠幾個月后都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這一度非常打擊她的自信心。2022年春節,她依然沒有找到工作。萬家燈火之時,她也是一個人在北京過年。

    “收入一下子降到0,離婚之后沒有房子,睜開眼睛就要花錢。我現在這個年紀,已經不是可以隨便辭職、不開心就走人的時間了。”獨生女的敏慧上有老、下有小。失業的時間里,她沒有時間消沉,也會接一些文字工作,一天500元,補貼家用。

    房租6000元,小孩每個月乒乓球課費用3000元,生活費6000元……“我不能因為我自己人生的轉折,讓我的父母和孩子降低生活質量。”敏惠說,她最壞的打算是白天寫稿,晚上去送外賣。這樣還可以基本維持以前的收入。

    在接受采訪的前一周,敏惠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薪水和以前相當。“我現在不焦慮了”,她說。即使在待業的階段,她也有很多不錯的選擇,并且仍然可以靠副業養活一家人。

    14年鵝廠畢業,選擇擁抱短視頻

    近日,騰訊內部開始新一輪裁員,包括內容業務、廣告業務、騰訊云等部門。

    我在騰訊14年零2個月,像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把最美好的年紀獻給了這個公司。”一個月前,何峰從騰訊內容部門離職,在業內,他是非常資深的商業記者。

    14年前,何峰入職騰訊,移動互聯網尚處萌芽階段,正是四大門戶“統領“新聞資訊的時代。互聯網公司的人性化和開放式管理吸引著那個時代的年輕人。何峰自認他所處的80后是自尊心非常強的一代,那個時代進入互聯網大廠,是很有顏面的身份。

    然而2014年前后,國內自媒體洶涌而出,隨后短視頻風口來臨。字節跳動押中了以算法驅動的資訊方式今日頭條,又以抖音抓住短視頻紅利期。何峰所在的原創部門在騰訊內部地位也越來越低,隨著騰訊在內容業務上的整體戰略轉變,何峰也在預料之外“畢業”離開公司。

    “我們經受不起沒有收入的狀態,說的夸張一點,房賣了回二線城市也可以生活。但是我們虛榮心很強烈,并不愿意輕易的躺平”。他認為自己骨子里面沒有90后”躺平“的想法。

    何峰在幾年前做的個人自媒體,已經小有成就。短視頻時代下,他也早在2年前就從0開始拍攝、剪輯短視頻。“以前大廠的福利是真的好,現在的福利不值一提,年輕人可以選擇的余地也很多。“在互聯網內部,何峰也看到太多高學歷的年輕人在做”螺絲釘“的事情。

    主動離開阿里,選擇創業

    劉吉7年前進入阿里的時候就是P8,這些年來績效考核也都能達到3.75(在阿里的考核體系里屬于優異水平),用他自己的話說,“也有機會晉升,只是自己抗不了那么大的壓力,所以未果”。

    進入互聯網之前,劉吉一直在外企工作,分別在微軟和索尼待過。考慮到外企員工在國內的上升渠道狹窄,劉吉在2015年選擇了進入“欣欣向榮”的互聯網公司,同時因為想要留在國內發展,拒絕了另一個亞馬遜的offer。

    彼時,這位索尼的業務經理,平調進入阿里,成為一名負責阿里旅行移動端的架構師,薪酬翻了一倍——這也是他得出互聯網彼時“欣欣向榮”結論的一個重要維度。7年來,劉吉跟過不同業務,也從最初在阿里旅行管理一個20人左右的團隊,到離職前做一整個業務板塊的CTO,管理100多人。

    期間劉吉轉崗多次,去過阿里云,也去過阿里收購的外國公司,甚至待過阿里體育。轉崗多是因為公司高速增長下帶來的業務擴張,而平臺驗證一個業務模式的周期又非常短,很多行業正常兩三年以上才能得出結論的事,互聯網大廠能壓縮到半年左右。

    作為架構師,他需要幫助團隊迅速了解新領域,并制定相應的戰術戰略。據劉吉所說,通常三四個月就能大致了解一個行業的走勢。得益于平臺發展的優勢和系統性思維,他業務判斷的敏感度不斷增強,同時更容易找到趨勢和具體事物的位置,再“順勢而為”。

    也正因如此,作為局內人,他更早意識到了互聯網公司的一些問題。不停接觸新領域,也使得個人很難真正深入扎根在一個行業,“做平臺久了人會比較虛、比較漂”。

    同時,劉吉觀察到有的P7薪水就能達到幾百萬,他覺得這個收入“太恐怖了”,行業過熱肯定會有問題,所謂“月滿則虧”。劉吉告訴電廠,“2020年其實已經預計到會有今天(裁員潮),當時公司的擴張讓人咂舌,一些小業務進入了人數的規模擴張階段。有些部門30%的人員處于無事可干的狀態。”

    意識到問題,劉吉也想有所行動。當時他和幾個同事想推進一個能代表未來趨勢的業務,深入制造業做硬件設備。然而,在一個平臺型的互聯網公司去做這件事的難度可想而知,即使做成也難免淪為平臺提高現有資源庫利用效率的工具。

    劉吉認為,國內大多互聯網公司是業務驅動而不是技術驅動,平臺自身的局限性也使得現在增長放緩,不得不降本增效。最終,劉吉在今年三月選擇離開,選擇未來自己創業。即使目前受疫情影響,整體投研環境也并不樂觀,但劉吉判斷,制造業解決民生問題,是大勢所趨,個人要“順勢而為”。

    不再“養老”,為自己充電

    阿通在網易待了四年多,負責傳媒部門的品牌營銷,今年三月也做出了離職的決定。和劉吉一樣,阿通也認為應該找到未來的趨勢“順勢而為”,進入有發展空間的行業。

    他曾看到一篇分析,其中提到未來的行業機會主要集中在兩個關鍵詞,“國計”和“民生”。前者意味著國家政策所惠及、倡導的領域,比如新能源、生物科技等。后者則是和個體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和消費品。

    “我們要在正確的時代方向上,順勢而為,就像互聯網最開始那一波,也是基于整體的環境才有比較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現在可能到了一個新階段了。”阿通告訴電廠記者。

    17年底,阿通通過“內推”進入網易,四年多的工作對于他來說是一個漸進式的過程。工作內容上,從服務網易房產頻道的商業品牌,到家居、汽車客戶的跟進,再到快消領域,不同行業的接觸、大型項目的合作經驗,都讓阿通有了對于市場更綜合的判斷。其團隊角色也在這些年中不斷發生變化。從普通策劃到慢慢接觸管理工作,阿通也開始擁有了更豐富的視角,以及對于組織和團隊的理解。

    辭職的想法在一年前就已經確立。當時,一批在網易工齡十年上下的“老人”紛紛離職,阿通“覺得很震撼”。不同于其他互聯網大廠,網易一直被戲稱為“養老”企業。但這批離職潮中不乏一些已經沒有太多業務貢獻的員工被動離職,另一方面,主動離職的人也多是到了上升瓶頸。這讓阿通開始思考自己的未來。

    據阿通觀察,媒體廣告的整體市場規模在4000-5000億量級,近幾年都沒有過明顯增長。這也就意味著,當抖音、快手、B站都加入這場存量競爭時,傳統的新聞客戶端渠道競爭力已經每況愈下,所占市場份額逐年下降。更不用提,新興的媒體平臺如今都已經足夠內卷。

    多年在網易工作的經歷,讓他接觸到了很多注重生活品質、追求審美的同事。潛移默化的,阿通也開始關注香水、咖啡之類的新消費產品。而因為公司的一次搬遷,為了通勤方便,阿通購置了車,從此關于出行的相關領域也進入了他的視野。大趨勢下,結合個人的生活習慣,阿通將未來的職業規劃聚焦在了新能源汽車和新消費品牌。

    阿通給自己留了半年左右的緩沖期。離職后他先休息了一個月,見見老友,出門旅游,近期則一直在學習和分享。目前,阿通每天都會學習python和心理學,他認為無論是數據分析能力,還是用戶心理洞察,都會是在未來給工作加分的技能。【責任編輯/常歡】

    來源:界面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應屆生因畢業年齡超24歲被中國聯通解約 網友:35歲這個坎兒提前這么多?
    我們離開互聯網公司,開始真正思考自己的未來
    持續性業務調整?阿里被曝多個板塊裁員,春招規模大幅縮水
    日月光張虔生:人力資源有限將是半導體新常態,求職者每人可分 3.7 份工作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