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漢能港股私有化回歸A股 切合投資者利益與長遠戰略

    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發布公告稱,鑒于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HK 00566)(以下簡稱“上市公司”)停牌已經超過三年,出于對中小股東利益的保護,經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會,決定對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

    漢能移動能源此次要約收購價為每股不低于5港元,以現金收購或股票置換,相較于法定底價溢價超過50%。公告中,漢能移動能源還表示,“私有化之后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2015年5月20日,漢能移動能源曾遭遇惡意做空,后緊急停牌。時過三年,漢能已東山再起,此次大手筆私有化直接證明了目前漢能擁有巨量現金儲備,為股民交上一份答卷。而一系列操作背后的戰略意義,同樣深遠。

    漢能私有化 對股民是一種擔當

    事實上,近幾年來漢能一直在為復牌而做出努力。2017年年初,漢能曾與香港證監會達成的兩個復牌條件:完成證券及期貨條例第214條至民事程序及證監會法院命令;發布一份文件,對公司活動、業務、資產、負債、財務績效及前景等資料作出詳細披露。

    今年4月4日,漢能發布公告稱,“已完成香港證監會對股票復牌提出的全部必要條件”。同時,漢能聯屬公司對漢能薄膜的所有受擔保債務,已于2018年3月底前全部還清,較原定時間提早了一年半。

    不過,港證監曾表示:“即便滿足這兩個條件,也僅供證監會董事局參考,并不保證漢能最終能夠復牌。”

    這意味著,如果沒能復牌成功,漢能被港交所摘牌,股民將蒙受巨大損失

    漢能此次選擇通過從港股私有化回歸A股,不失為一著妙棋。而對于先期低價買入、長期持有股民來說,漢能此次的私有化,也保障了他們的利益,減少了損失。

    總書記勉勵民營企業,A股將成為漢能戰略高地

    此次私有化之后,漢能移動能源將回A股上市,可謂是抓住了戰略良機。

    日前,國家領導人為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稱,民營企業發展至今,已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他還強調,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

    與此同時,證監會也召開發布會表示,將積極支持優質境外上市中資企業參與A股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不斷提升A股上市公司質量。

    對于漢能來說,與其在港股被動復牌,不如回A股主動出擊,獲得持續擴張市場的源動力。

    近幾年,人們對漢能的發展有目共睹。2018年8月30日,漢能移動能源發布2018財政年度中期業績報告。報告顯示,集團上半年收入達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凈利73.29億港元,同比增長30倍,創下公司歷史最佳半年業績紀錄。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6月30日,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11.83億港元;而截至中報發布日,集團進一步從客戶處收到約60.84億港元的款項。

    可以看出,漢能發出私有化要約,并非港股新政下的無奈之舉,而是充裕現金儲備支撐下的主動選擇。

    如今,漢能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戰略艦隊。

    作為漢能重點布局的主賽道,其上游業務為漢能夯實了堅實的營收基礎。伴隨多個項目的集中交付,漢能上游業務產生收入190.84億港元,占全部收入的93%。

    漢能的上游業務主要包括薄膜太陽能電池生產裝備和生產線的研發、設計、銷售及交付,并提供相應技術服務。自2017年起,漢能薄膜發電簽訂全國多個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為其提供薄膜太陽能整線生產線“交鑰匙”解決方案。伴隨諸多項目集中交付,漢能的上游業務迎來爆發增長。

    與此同時,漢能還在2018年推出第二代漢瓦、漢包、漢紙、漢傘、漢墻等終端產品,著力布局下游業務,考慮到漢能生態鏈價值流程時間釋放滯后,其下游業務的市場反饋仍處于積累蟄伏階段。

    對于漢能來說,無論是產業園項目拓展還是下游市場教育和擴張,都還有很大投入、增長空間。

    如果漢能需要平衡上下游業務,“契機”便顯得尤為重要。

    一般來看,當上市公司準備進行戰略、結構調整時,會主動選擇私有化,使公司不受短期價值判斷的影響,而更有利于著眼于長期價值。

    戴爾就是一個典型例子。作為PC市場的領先者,戴爾2012年的PC出貨量掉頭下行,彼時全球PC出貨量均處于低迷狀態。面對風云驟變的市場,戴爾在2013年選擇退市,贏得喘息空間,并在2015年斥資670億美元收購了信息存儲科技公司易安信,發力企業級業務。

    這一次豪賭,讓戴爾的債務總額飆升至500億。可想而知,如果戴爾未退市,這一筆債務將對股價帶來巨大影響。而在今年財報中,戴爾季度收入214億美元,現金和投資余額217億美元,證明了其戰略轉型的成功。

    與戴爾不同的是,漢能市場表現良好,并已經摸索出薄膜太陽能電池的盈利之路,同時也可以看到,這一行業遠未成熟,伴隨新產品、新場景的拓展,漢能還有開拓新路的空間。

    此次私有化,正是漢能進行重大戰略調整的一次良機。【責任編輯/徐天來】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堅信漢能市值將超2100億,李河君的信心源自哪里
    漢能回歸A股正當其時 李河君有哪些底氣?
    漢能回歸A股李河君談定力:29年只專注清潔能源
    漢能港股私有化回歸A股 切合投資者利益與長遠戰略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