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漢能移動能源發布公告,決定向漢能薄膜發電的投資者發出私有化邀約,并擬在國內A股上市。此后,漢能掌舵者李河君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選擇在此時進行私有化回A股機會特別好,正當其時。
對于當下股市的局面,他反過來看。他談及,國家現在大力支持民營企業,民企更應該擔當責任。他的底氣,首先來自近期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民營經濟的鼓勵和支持。
隨著國家政策對薄膜發電、移動能源等產業的大力支持,漢能同樣對國內資本市場充滿信心。今年的中期財報顯示,漢能薄膜業績實現爆發,收入達204.1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30倍。
此外,相比于海外投資者,很多國內投資者也更了解長期在內地深耕業務的漢能。
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大趨勢,政策對新興產業的支持,以及核心技術與資金的優勢,無疑給了漢能信心。如李河君所說,漢能回歸A股,“我覺得是勢在”。
“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在漢能發出私有化公告的前兩天, 主席在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里表示,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在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他還說,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把“民營企業”寫入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時隔不到一個月內, 主席兩次重申堅持基本經濟制度,民營經濟的歷史貢獻不可磨滅,民營經濟的地位作用不容置疑,任何否定、弱化民營經濟的言論和做法都是錯誤的。
漢能作為“萬企幫萬村”參與企業之一,李河君表示“漢能私有化回A股的機會特別好,正當其時”,表明了漢能對未來國內民營企業市場的期待和看好。
面對當前逐漸復雜的國際形勢和逐漸下行的經濟走勢,激發民營經濟增長的強勁動力是新出路。在最近的半個月中,中央在多次會議中提出要給予民營經濟足夠的扶持力度。
漢能的多年間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其每一步,都踩在國家形勢的關鍵節點。用李河君的話說,勢在天地同力,勢不在英雄不自由。
漢能成立的1994年,正是我國水電建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的關鍵一年。2002年漢能決定投身金安橋水電站,則源自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開展的“光彩事業”,一批民營企業家得以赴云南投資考察。
2009年漢能進入薄膜太陽能領域。此前,中國已經意識到能源結構轉型、發展清潔能源的戰略意義。
李河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經常強調“勢”。經濟走勢、國家大勢、國際形勢,時至今日,漢能再次踩到“勢”的節點。
手握技術優勢 中報爆發秀肌肉
現如今,中國民營企業都將面臨轉型升級的問題,從多年前國家大力推行的供給側改革到2025中國制造,都說明了一味依靠低成本生產要素的成本型戰略民營企業是難以為繼的。
當前正是民營企業深度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傳統低端制造業退出將是全球產業迭代的客觀規律,只有全面轉型升級才是民營經濟的出路。
漢能恰恰是擁有核心技術、身處高端制造業的企業代表,是中國市場稀缺的優質企業代表。
技術方面,漢能不斷刷新薄膜太陽能的世界紀錄。據公開資料顯示,現階段漢能薄膜發電全球累計專利申請超過 3700 件,授權專利超過900件。厚實的“內功”基礎,造就了如今的漢能。
8 月 23號,中國可再生能源大會發布了8項年度中國太陽能電池認證紀錄。其中,漢能獲取了砷化鎵單結,砷化鎵雙結,銅銦鎵硒、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四項的年度認證紀錄冠軍。
與此同時,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及中央和地方的配套支持政策確定的7個領域,節能環保、新興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業和新材料中,漢能占據了六項。由此可見,漢能也在國家的戰略產業中擁有先機。
在業績方面,漢能同樣表現亮眼。據漢能薄膜發電2018年中報顯示,集團上半年收入達到了204.15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凈利潤73.29億港元。漢能業績大幅增長,得益于技術上的突破,為高端裝備和產線的大量交付打下基礎。
如果漢能薄膜發電的其他股東都最終同意私有化方案,那漢能必須拿出536億港元的資金來執行私有化要約收購。這也側面證明,漢能的現金儲備極為充裕。
對于漢能來講,回歸A股也將得到更好的發展土壤,畢竟中國投資者更了解漢能。而在港股、美股,多家中國高科企業都曾受到股民的歧視,甚至遭遇資本運作做空。
綜上所述,漢能回歸A股可謂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責任編輯/代天亮】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