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堅信漢能市值將超2100億,李河君的信心源自哪里


    10月23日,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決定對持有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股票的所有投資人發出私有化要約,私有化后公司擬在國內A股上市。

    消息一出,引起了資本市場和行業的關注。就在當天,漢能創始人、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騰訊《財約你》欄目專訪中,對這一決定做了進一步闡釋。

    他坦言,當前決定回歸A股,是為了保護中小股東的利益,也是為了響應政府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號召,是對中國有信心,也是對漢能有信心。

    李河君說:“我們等于每股不低于5港元要約,我們總股本420億股,我們自己覺得我們股票肯定超過2100億市值。”

    消息一出,引發業界熱議。停牌前,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為3.91港元,總市值1647.98億港元。這次私有化,漢能認為自己的股票肯定超過2100億市值。

    漢能信心的源頭,或許就在李河君篤信那句話里,“勢在天地同力,勢去英雄不自由。”當好時機來到時,天地都會為你出力,而如果時運不濟,英雄也會身不由己。漢能認為,現在恰好有大勢,可以借勢直上青云。

    財報、業務雙豐收,硬實力是最大底氣

    上市公司私有化,必須有需要大量的資金和發展信心支撐。分析漢能停牌至今的財務狀況,不得不承認,漢能確實有信心和底氣來完成私有化的目標。

    漢能薄膜2018年發布的中期財報顯示,今年上市公司業務呈現爆發性增長,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04億港元,同比增長約615%,凈利潤73.29億港元,同比增長近30倍。創下歷史最佳半年業績紀錄。財報顯示,截至8月27日,公司從客戶收到168億港元,現金余額達到68億港元。

    而這樣的優秀表現,來自于漢能多年來在業務和技術上的耕耘。2015年初,漢能薄膜因為被惡意做空而停牌,但漢能并沒有就此氣餒,而是加快了產品研發和新戰略布局。

    2016年7月,漢能發布了4款太陽能汽車,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2017年,漢能薄膜將太陽能技術應用于摩拜等共享單車;同年4月發布了薄膜太陽能建材“漢瓦”;并推出太陽能發電包、發電紙等移動能源產品;2018年,漢能又發布了顛覆傳統建筑行業的“漢墻”發電墻。

    此外,漢能也由傳統的光伏產品制造型企業,轉型成以高端裝備制造為主的“高科技+能源”公司。在國家能源結構調整及地方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與第三方投資者均看好移動能源的發展前景,共同出資成立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公司。由漢能薄膜實施“交鑰匙工程”,將包括薄膜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裝備及整線生產線的研發、設計、銷售及交付,及相應的技術服務,應用于各個地方移動產業園,為其交付全套的薄膜太陽能組件生產裝備產線,如今這一模式已經進入收獲期。

    對企業來說,即便想要借勢,自身也要有足夠的實力,就像大鵬可以直上九霄,而麻雀只能在屋頂盤旋。全新的業務模式,保證了漢能未來將繼續擁有良好現金流,也成為漢能私有化借勢的最大底氣。

    薄膜太陽能龍頭回歸,抓住清潔能源的中國機遇

    在接受騰訊采訪時,李河君曾經表示:漢能歷來是劍走偏鋒,跟別人不太一樣。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漢能一直遭受質疑,卻無法解釋漢能為何能不斷成長。

    其實,后者得益于漢能抓時機的能力,對未來機會的良好預判,在很多人眼中往往便是劍走偏鋒。從成立至今,漢能往往在別人難以發現的地方抓住機遇,從水電站到薄膜太陽能行業都是如此。這一次也不例外,漢能選擇在此時對回歸A股,看似出人意料,實際上恰逢其時。

    首先,從政策層面來講,國家對民營經濟堅定不移的支持,是漢能“回家”背后的最大的大勢。今年10月20日, 總書記在給“萬企幫萬村”行動中受表彰的民營企業家回信中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民營企業蓬勃發展,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是黨中央的一貫方針,這一點絲毫不會動搖。

    總書記的言論,為漢能等民營企業的大發展,吃下了定心丸。在李河君所看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時期,民營企業將迎來更多機會,漢能自然不會錯過這樣的大勢。正如漢能一直以來強調的,國運則我運。回歸A股,將讓漢能更好地把握這些機會。

    其次,從企業自身發展來說,回歸A股有利于更多投資者認識漢能的價值。從成立之后,漢能一直秉持著實業報國的理念,通過多年的耕耘,以及對海外技術的并購升級,實現了薄膜太陽能技術、裝備、制造的快速國產化。

    隨著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內地有越來越多的老百姓開始認可漢能、看得懂漢能。而漢能開創的移動能源產業,也處在爆發前夕,漢能未來將迎來爆發性增長。回歸A股,可以讓更多投資者認識到漢能的價值。

    而2100億的估值,既來自于漢能本身的技術自信,也來自于國內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強大的產業優勢支撐。大勢將至,漢能正是搶先看到了種種預兆,才會選擇在此時回家。

    我們有理由相信,回歸后的漢能,有可能在A股市場重寫新的故事。【責任編輯/代天亮】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堅信漢能市值將超2100億,李河君的信心源自哪里
    漢能回歸A股正當其時 李河君有哪些底氣?
    漢能回歸A股李河君談定力:29年只專注清潔能源
    漢能港股私有化回歸A股 切合投資者利益與長遠戰略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