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10億賭約”進入倒計時 雷軍VS董明珠誰會贏?

    業績PK

    格力920億元VS小米796億元

    隨著時間到達2018年年底,“10億賭局”接近終點,而制造業模式的格力和互聯網模式的小米也分別交出讓人驚嘆的答卷。

    格力電器10月8日發布的最新業績預告足夠亮眼,前9個月營收已經超越2017年全年,2000億元的營收目標勝利在望。公告顯示,格力今年前三季度營收有望突破1500億元,并繼續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

    目前小米還沒公布三季報,稍早前,小米公布半年報:小米集團今年上半年的營收達79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速高達75.4%。

    可以說,這是兩位學霸在公布成績時的一次比拼。橫向比對上半年營收:格力920億元VS小米796億元,在賭約倒計時的最后兩個月,雙方只差了124億元。不過,以小米上半年75.4%的增速來看,小米前三季度的營收有望跟格力電器進一步縮小差距,甚至超越格力電器。

    當然,盡管小米營收上逼近格力,市值上超越格力,凈利潤與格力相比卻有很大差距。今年上半年,格力電器凈利潤128.06億元,小米經調整利潤則僅有38.16億元。

    中國電商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兩家都是中國企業的驕傲,小米8年時間能跟幾十年的格力比肩,證明了互聯網思維和模式創新的力量。但曹磊也認為,上市公司更重要的是盈利能力和未來增速,這才能給予股東最大回報。

    產品PK

    格力手機VS小米空調

    格力空調和小米手機在這五年間都取得了令人不可思議的成績。格力空調保持住老大地位的同時,進一步穩固了寡頭地位。而小米憑借這五年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了國內手機巨頭之一,從創立之初的幾十萬臺到現在的超1億臺,躋身全球第四大手機出貨商。

    當然,最意味深長的是,二者都把觸角伸向了對方的核心產品——小米做空調,格力做手機,而二者背后看中的都是智能家居。

    2015年1月6日,董明珠在錄制深圳衛視某財經節目,“我要做手機,分分鐘,太容易了。”董明珠說到做到, 兩個月后的3月18日,在廣州中山大學博學大講堂現場互動交流環節,董明珠突然宣布格力手機已經做出來了,“我已經在使用”。

    雖然第一代格力手機飽受“低配高價”的市場爭議,格力還是堅持在此后兩年,推出了被宣傳為“國內頂配”的第二代手機。最近又有消息稱,格力將推出名為“色界”的第三代新機。

    而在格力進軍手機市場的同時,小米也在搶占空調市場。

    2014年12月,小米科技與格力另一個競爭對手美的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擬通過參與定增的方式獲得美的集團1.29%的股權。2015年6月,雙方共同推出“i青春”智能空調,號稱“年輕人的第一臺空調”。2018年7月23日,小米又推出了售價1999元、公測價僅999.5元的米家互聯網空調。本次參與進來玩家主要包括智米、珠海三友和長虹。而珠海三友的執行董事兼經理是肖友元,在格力呆了10年,曾任格力海外銷售總監,歷經創維空調總裁。

    業內有人評價格力的手機就如同小米的空調,可見隔行如隔山,要打到對方的山頭去短時期內還是不會得逞的。

    模式PK

    格力全產業鏈VS小米生態鏈

    一位資深證券從業人士表示。“賭局其實并不重要,這僅代表兩種模式之間的差異。格力電器是全產業鏈模式,小米依靠資源整合做平臺,僅拿營收這個指標來比較是不合適的。”

    從空調行業的野蠻生長到格局落定,格力電器全程參與,從隨波逐流到中流砥柱,格力電器是我國家電行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不過目前格力的業務仍以空調為主,而空調業的增長已近天花板。

    對格力電器的“天花板”之慮時而有之,但格力在近幾年其實已經走上了多元化發展的道路。格力50億元收購長園集團進入新能源汽車配件領域,同時注資10億元的格力芯片公司也已經正式成立。

    格力在家電領域做到了全覆蓋,除了王牌產品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外,熱水器、冰箱、生活電器(電飯煲、電磁爐、凈化器、干衣器等)應有盡有。格力還在橫跨產業鏈上下游,除了零部件自產自用的野望,旗下還有凌達壓縮機、凱邦電機、新元電子等一批子公司。

    2013年格力成立自動化制造部研發機床,2017年格力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問世,這也標志著格力踏上智能裝備制造之路。

    而在與董明珠定下10億賭約之后,小米的擴張步伐就不斷提速,尤其是今年,小米確立了黑科技、新零售、國際化、人工智能以及互聯網金融等五大全面跨界擴張新戰略,從手機廠商向科技巨擘過渡。

    雖說小米比格力“年輕”很多,但其同樣存在企業如何讓持續發展的問題。我們看到,2016年小米一度出現營收、銷量下滑,發展后勁不足等現象,曾有很多人擔心小米“神話”可能終結,甚至直接有人斷言雷軍與董明珠之間的賭約,雷軍已經輸了。

    不過,不到最后的關頭,誰也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今年以來小米之家擴張線下門店加速,可以看出小米正在補短板,想用兩條腿走路的方式,迫切尋求市場增量。當然,這種線上線下齊發力的戰略,還是獲得了成功。

    背景

    10億賭約生成記

    在2013年12月12日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格力電器掌門人董明珠和互聯網模式代言人小米雷軍一起站在后臺。一會兒要領獎,兩個人臉上都還帶著喜氣。

    雷軍告訴董明珠,節目組讓他們打賭,賭一塊錢,到時候上臺就做做樣子。反正就賭一塊錢。

    大概嫌賭注太小孩子氣,耿直girl董明珠一上來就拒絕了:那你就別說賭的事兒。

    可雷軍在臺上還是提了賭一塊錢的事兒,結果董明珠就發作了。

    本來是一出好戲,一塊錢的賭注對雷軍來說,是男人的面子問題。我說不過你,我做給你看,大不了給你一塊錢,再見依然是朋友嘛。

    本來劇情到這兒,接下來兩位嘉賓就該入席就坐。從此還是大路朝天各行一邊。

    可偏董明珠這暴脾氣,開弓沒有回頭箭:“首先,小米超過格力是不可能的;其次,要賭就不是一塊錢,我跟你賭10個億!”

    于是這個賭局就做大了。

    對戰

    格力小米5年PK史

    2013年:在2013年12月12日,小米雷軍和格力董明珠立下10億賭約。

    2015年:董明珠宣布格力手機已經做出來,其后格力又推出第二代、第三代的格力手機。

    2016年:3月初,格力推出格力電飯煲,售價1199元。緊接著,3月29日,小米生態鏈品牌米家發布旗下首款電飯煲,售價999元。

    2017年:董明珠在接受央視財經采訪時,一方面表示“我相信我會贏”,另一方面又稱,“其實要不要錢真的不是太重要,更多的是通過這樣一個(形式)激勵大家,我認為更多的是讓人們有一種激情。”

    2018年4月:董明珠在接受央視財經的采訪中再次回應“10億賭局”時,表示屆時會請國家審計署對兩家企業進行審計,“這個賭還是會繼續履行,認真對待。”

    2018年7月:小米推出售價1999元、公測價僅999.5元的米家互聯網空調,直逼格力核心市場。【責任編輯/江小白】

    (原標題:“10億賭約”進入倒計時 雷軍VS董明珠誰會贏?)

    來源:新快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雷軍喊話董明珠:董大姐,五年的賭約要不要繼續?
    雷軍輸董明珠十億 互聯網經濟與傳統制造業PK戰待續
    【見解】董明珠和雷軍的“十億賭局”關乎中國經濟變局
    與董明珠賭約"最后角逐" 雷軍小米再闖汽車、酒店業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