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昔日“新貴”紛紛受挫 互聯網電視步入寒冬


    樂視網29日晚間披露2018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收10.04億元,同比下滑82%;虧損11.04億元。由于公司資金問題尚無法得到解決,下半年存在持續虧損的可能性,如經審計后公司2018年全年凈資產為負,公司存在股票被暫停上市的風險。

    作為曾經的“創業板王者”,樂視網的現狀讓人唏噓。隨著樂視網走下“神壇”,曾經屹立潮頭的互聯網電視品牌也相繼陷入頹勢。前兩年,各方勢力扎堆兒進入互聯網電視領域,一度成為電視圈里的“新貴”,然而好景不長,那些昔日的弄潮兒,如今有的遭遇發展波折,有的正在經歷“生死劫”。那么,步入寒冬的互聯網電視還有機會嗎?

    市況 市場份額萎縮至10%

    2016年年中,曾有家電賣場開辟過專門的互聯網電視專區,首批包括PPTV、樂視、小米、酷開、微鯨以及CANTV在內的6個互聯網電視品牌入駐。而昨日,新快報記者走訪廣州市內多個家電賣場,互聯網電視專區已經不見蹤影。

    2012和2013年,樂視、小米兩大互聯網公司相繼入局,拉開了互聯網電視大戰的序幕,2013年也被業界稱為互聯網電視發展元年。此后,暴風、PPTV、微鯨、大麥、CAN看尚、風行等互聯網公司紛紛下場推出各自的電視品牌,截至2016年,互聯網電視業靠著燒錢打價格戰,呈現一片野蠻式增長的局面。

    在無上限的價格戰中,無雄厚資本做后盾的企業毫無懸念地敗下陣來。受原材料漲價的沖擊,很多品牌正陷入“燒不起錢”的處境,進退兩難。自2016年開始,液晶面板不斷漲價,截至去年6月,液晶面板的價格已經上漲了40%,很多互聯網電視廠商虧損加劇。

    去年年底,看尚電視背后的運營方環球智達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被曝存在“強迫員工離職還不給工資”“對近億供應商欠款不聞不問”等問題。今年1月,風行電視被指虛假宣傳。今年3月,微鯨科技被曝與供應商陷款項糾紛。最近,暴風集團也卷入了“深陷資金鏈危局”的風波之中。昔日互聯網電視“新貴”眼下正集體過冬,一些資金實力不濟的小品牌更是已經出局。

    根據奧維數據顯示,今年Q1互聯網電視品牌市場份額同比下降0.9%,萎縮至10%。在這種市場現狀下,互聯網電視品牌出現“陣亡”論。

    探因 商業邏輯遭遇沖擊

    與傳統電視品牌執著于硬件、畫質不同,互聯網電視誕生之初就選了一條不同的賽道——通過低廉的硬件,跑馬圈地獲取和經營用戶,靠內容賺錢。2015年開始,先后有十多個新興互聯網電視品牌殺入,幾乎所有品牌都遵循這樣的商業邏輯,背靠資本搶奪用戶。

    如今,樂視的轟然倒下,暴風股價的下挫,讓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備受質疑。

    互聯網電視賣一臺虧一臺幾乎盡人皆知。暴風集團CEO馮鑫曾透露,去年每賣出一臺暴風TV,會虧損300元至400元。依靠內容補貼硬件,雖然看起來很美,卻逃不過虧損的現實。互聯網電視沒能引來行業持續的變革,自身反倒陷入了生存危機。

    互聯網電視獲取用戶的規模大大低于預期,也漸漸讓資本失去耐心。

    電視行業本身集中度不高,競爭非常激烈,這么多互聯網品牌闖進來,獲取用戶難上加難。就目前用戶數量來說,樂視電視用戶數量規模最大,約有千萬戶;排名第二的小米電視,預計今年全年銷量在200萬臺左右,累計用戶數量可能有400多萬戶;而其他品牌,如微鯨、PPTV、暴風等,電視銷售數量一般不過100萬臺,用戶數量也僅有幾十萬戶,這顯然與預期相差甚遠。

    競爭 傳統廠商反向擠壓

    去年底以來,電視機面板價格也持續上漲,而面板占了電視整機60%以上的成本,這讓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成本壓力陡然增加。“不少互聯網品牌突然發現燒不起了。” 奧維云網顯示器件與系統研究副總監崔吉龍直言,傳統品牌電視由于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受面板漲價的沖擊相對較小。

    家電行業專家洪仕斌也認為,電視畢竟離不開硬件,傳統電視品牌轉身發力互聯網,對互聯網電視的擠壓是顯而易見的。

    在與互聯網電視的博弈中,傳統電視廠商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如海爾的mooka、創維的酷開、TCL的雷鳥、康佳的KKTV、長虹的CHiQ、海信的VIDAA等,與互聯網電視內容上的差距已經非常微弱。一家傳統彩電廠商內部人士甚至坦言,“在千元電視級別上,其自身品牌的銷量要比旗下的互聯網品牌銷量高。”

    相比之下,傳統的電視品牌,通過優化供應鏈體系,把液晶面板漲價成本攤薄,這樣一來,傳統電視廠商可以把液晶面板漲價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從市場反饋來看,在液晶面板漲價40%的情況下,傳統電視品牌的產品,價格僅上漲了20%。從這一角度來看,對供應鏈體系的掌控能力,已經成為電視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不僅遭遇“寒潮“,互聯網電視品牌還面臨傳統電視廠商在內容資源、智能電視及用戶運營方面的強勢狙擊。內外交困之下,互聯網電視品牌能否打贏“翻身仗”?

    未來 誰能熬過這個寒冬?

    成本上漲,導致現在每賣一臺會虧得更多。如果直接漲價,缺乏品牌號召力的互聯網電視更賣不出去。崔吉龍分析,進退兩難的處境下,基本上各品牌都偃旗息鼓,先努力活下去,看看明年是否有轉機。

    事實上,部分互聯網品牌已轉換了思路。“越來越多的人發現,應該用好產品占據市場,而不是用低價格沖擊市場,這是互聯網電視品牌走過2017年后得到的感性認知。”PPTV智能硬件公司副總裁殷宇安在一次大會上表示。

    微鯨科技CEO李懷宇也表示,互聯網電視產業的泡沫已破滅,進入重新建立良性產業結構的階段。“互聯網電視進入了下半場,最終需要硬件盈利。樂視引領的硬件補貼燒錢模式,已行不通。”

    價格戰過后,互聯網電視目前的敗局也是不可避免的。2017年開始,除了擁有雄厚資本做依靠的小米電視,其他互聯網電視品牌幾乎全線“陣亡”。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在去年年底時公開表示,2017年互聯網電視市場份額只有10%,2018年互聯網電視份額仍將進一步萎縮、大洗牌仍將繼續。【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昔日“新貴”紛紛受挫 互聯網電視步入寒冬)

    來源:新快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互聯網電視七年之癢:謝幕,沖頂,攪局
    昔日“新貴”紛紛受挫 互聯網電視步入寒冬
    互聯網電視遭遇“寒冬” 內外交困下或將迎來大洗牌
    互聯網電視的寒冬過不去?細數2017失意電視品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