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特別報道】互聯網電視七年之癢:謝幕,沖頂,攪局

    導語:第一輪洗牌結束后,當年叱詫風云的樂視、暴風也隨著他們的創始人一起逐漸消失于人們的視野。

    外號賈會計的賈躍亭遠走美國造車,攜巨資入場的李懷宇出走微鯨,All for TV的馮鑫被抓入獄……7年前互聯網電視行業的領跑者和陪跑者大部分都已淡出人們的視線,從“百團大戰”到黯然退場,互聯網電視行業走到了新的十字路口。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2013年,當年5月和9月,樂視、小米相繼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品牌樂視超級電視和小米電視,并在之后成功吃到了中國互聯網電視行業的第一口紅利,而這也正式開啟了中國互聯網電視發展的元年。

    嘗到了甜頭的樂視、小米等第一批互聯網電視玩家不斷加大投入,受到刺激的新玩家也集體涌入,微鯨、暴風、風行、PPTV、聯想等相繼入局,一時間互聯網電視市場從幾個玩家的競爭變成了幾十個玩家的大混戰。

    不過好景不長,從2017年開始,中國互聯網電視行業迎來第一個低谷。2017年末,樂視母公司被爆財務造假,受此影響,樂視超級電視市場份額驟降。2018年暴風TV母公司凈利潤虧損近億元,之后暴風電視的發展也不盡如人意,2019年7月,馮鑫被抓入獄……

    經過低谷,當年互聯網電視的大玩家們先后淡出了人們的視野,樂視、暴風潰敗之后小米一家獨大,今年7月,雷軍宣布小米電視取得了半年銷量中國第一的佳績,成為唯一半年度出貨量和銷量全部突破400萬臺的電視品牌。

    不過互聯網電視市場從來不缺少競爭者,本月,榮耀推出榮耀智慧屏電視進入互聯網電視市場,而華為也宣布將在9月推出自己的智能電視,市場在沉寂幾年之后或將再次迎來混戰。

    2013年興起的這一波互聯網電視熱潮在2019年迎來了自己的7年之癢,在經歷了高峰和低谷之后,互聯網電視產業并沒有沉寂,如果把互聯網電視第一個7年稱為互聯網電視1.0,那么華為、榮耀等玩家的加入則宣布了互聯網電視2.0時代的到來。

    01

    小米、樂視之后,眾玩家紛紛入局

    今天在談到互聯網電視時想到的可能更多是產品本身,不過把互聯網電視說成是一種產品顯然并不貼切,我認為互聯網電視只是一個概念,特指電視的互聯網化。

    電視互聯網化可以讓傳統電視擺脫有線的制約,通過互聯網獲取豐富的視頻、音頻等資源,擴充了用戶可選擇的內容。但是,電視互聯網化并不是憑空出現的,內容、系統、硬件的發展都是電視互聯網化道路上的重要節點。

    2010年3月,國家廣電總局給CNTV頒發了首張互聯電視牌照,牌照持有方負責建設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此后,上海百視通、浙江華數、南方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湖南電視臺共6家單位先后獲頒互聯網電視集成牌照,這7家平臺也成為了后來互聯網電視內容的集成提供方。

    此時,針對互聯網電視的操作系統也在醞釀推出。2010年5月20日Google I/O發布會上,谷歌正式公布其基于Android的電視操作系統Google TV(Android TV前身),Google TV的出現是互聯網電視領域的革命性事件,Google TV也在之后成為了中國大部分互聯網電視首選的操作系統。

    除了內容和系統,硬件對于互聯網電視來說也至關重要。在經歷了CTR屏和等離子屏之后,液晶屏在互聯網電視誕生前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液晶屏具有尺寸大、重量小、能耗低等特點,最為重要的是,液晶屏的價格比等離子屏要便宜不少,這也降低了互聯網電視的成本。

    在內容、系統和硬件的三重作用下,互聯網電視的推出就變得水到渠成,2011年,創維、TCL、康佳、長虹等國內彩電廠家集體推出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互聯網電視。

    2011年3月23日,TCL推出了基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量產互聯網電視;3月29日,創維宣布推出搭載“Android”操作系統的新一代酷開智能3D電視,長虹推出采用Android操作系統的全高清智能3D電視;3月31日,康佳推出基于Android系統的智網銳智能健康3D新品;4月13日,海信推出XT68、XT69智能3D影院電視等六大系列平板電視新產品……

    雖然傳統大廠一齊發力,不過這些傳統廠家的互聯網電視并沒有給市場帶來很大的波瀾,產品本身距離真正的互聯網電視也還有一定距離,所以并沒有做起來,直到2013年,這一狀況才得以改變。

    2013 年5月7日,樂視第一代電視 X60 正式發布,這也開啟了互聯網電視的元年。樂視 X60 搭載60 吋大屏幕和四核處理器,售價為 6999 元 ,一經發布便迅速引爆了市場,那時同等配置的電視基本都在萬元以上,最終,樂視X60 賣出 30 多萬臺。

    不過樂視造電視之路走得并不平坦,雖然在當年5月就發布了樂視X60 ,但由于受硬件和本身經驗的制約,直到7月才完成制造并正式開售。

    相比于樂視,受益于做手機積累的資源,小米在做互聯網電視時要從容的多。2013年9月,成立僅3年的小米發布了其第一款互聯網電視,彼時樂視正因其產品的做工和品質遭受人們的聲討,市場普遍認為樂視電視恐怕很快就會被小米電視攻陷。

    事情的轉機也在這時出現,2013年正是人們關注版權的轉折年,樂視電視上大量高清正版資源,與基本沒有自有版權、只能通過其他手段解決問題的小米和傳統電視廠商形成了鮮明對比,樂視也借此成功打開了市場。

    2014年樂視電視銷量成功突破150萬臺,遠超小米的30萬臺,賈躍亭也放下豪言,2015年樂視電視銷量將達到300-400萬臺。據樂視當年自己公布的數據,其在當年銷量突破了300萬臺。

    當然,除了樂視和小米,早期玩家還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創維聯合阿里巴巴于2013年推出的酷開。據估計,酷開2015年的銷量在100萬臺左右,相當于小米當年的銷量,不過酷開并沒有樂視、小米那樣高調宣傳,知道的人并不多。

    在樂視、小米等品牌的推動下,互聯網電視的紅利開始顯現,看到機會的玩家紛紛投身互聯網電視,試圖從樂視、小米等手中分一杯羹,大量玩家也帶來了巨額的資本,互聯網電視行業進入爆發期。

    短時間內,暴風、微鯨、PPTV等相繼入局,原本只有個位數玩家的互聯網電視領域成了幾十個玩家的大混戰。

    這里有一個玩家不得不提,那就是微鯨。微鯨由黎瑞剛、李懷宇等人于2015年創立,成立伊始,微鯨就定位做互聯網電視,并獲得了華人文化、阿里、騰訊的20億元啟動資金,陣容堪稱豪華。

    在創辦微鯨之前,李懷宇曾是上海文廣百視通公司CEO,也曾擔任華人文化投資基金首席投資官,所以手握牌照和資金并熱衷于投資的李懷宇入局并不讓人意外。

    大量玩家的加入使得當時的互聯網電視市場魚龍混雜,做視頻的、做網站的甚至是沒什么經驗的都來插上一腳,企圖分食互聯網電視這個大蛋糕,但他們沒有想到這一行為可能會在日后帶來什么后果。

    02

    互聯網電視發展遇挫,樂視、暴風逐漸式微

    雖然互聯網電視在2015-2016年發展如火如荼,但是供應鏈問題卻一直在困擾著所有入局的品牌,尤其是沒有積累的新玩家。

    以面板為例,據了解,面板廠一般的策略是誰的量大就會優先供應誰,小玩家難以優先拿到足額的面板供應,在這一點上已經在互聯網電視領域耕耘多年的樂視、小米則相對輕松。

    而在內容層面,依托視頻網站起家的 PPTV 與暴風在內容儲備上甚至還不如樂視,定制 App 的粗糙方案也早已被證明效果并不理想。

    在經過了2年的野蠻生長后,2017年互聯網電視開始走向第一個低谷。隨著產品差異化的逐漸減少,為了搶占更多市場份額,大多數互聯網電視廠商能想到的,就只有比拼性價比這一條路,換一種說法也就是打價格戰。

    其中的代表性事件當屬2017年雙十一前夕,PPTV宣布全線產品降價特惠,并由此帶動整個互聯網電視行業進入“421時代”,即65吋降到4000元以下,55吋降到2000元以下,32吋降到1000元以下。

    據統計,2017年互聯網電視銷量占電視總銷量的10%左右,比2016年中的20%的市場份額下降近半。持續的價格戰并沒有提升互聯網電視的市場份額,反而為一眾互聯網電視玩家帶來了新問題。

    互聯網電視本身利潤就不高,持續價格戰的結果便是賣一臺虧一臺,不斷陷入虧損的泥淖,即便是當時穩居行業第一的樂視,也擺脫不了這一宿命,而樂視的困擾顯然還不止于此。

    2017年末,樂視母公司被爆財務造假,年報顯示這一年樂視巨虧138.8億元,賈躍亭也遠走美國,并留下了“下周回國賈躍亭”的話柄。受此影響,如日中天的樂視超級電視市場份額驟降,從互聯網電視領域絕對的老大滑落。

    而小米、暴風則在吞下了樂視的市場份額后迅速發展,成為當時互聯網電視領域的領跑品牌。

    2018年初,馮鑫制定“All for TV”戰略,主打互聯網電視。不過好景不長,2018年暴風集團虧損高達10.9億元,暴風TV母公司凈利潤虧損近億元,暴風TV硬件銷售帶來的虧損不光拖垮了暴風集團,也在一頓騷操作下埋葬了自己。

    同一年,坐擁20億元啟動資金和華人文化、阿里、騰訊背書的微鯨也陷入了困境,電視銷量滑坡、融資遲遲不到位,還被爆已拖欠2年供應商款項,雖然微鯨極力否認,不過還是沒能攔住創始人李懷宇的出走。

    除此之外,聯想17TV于2016年停止更新并逐漸消失于人們的視野,PPTV、風行等曾經跟風的互聯網電視品牌也放緩了發布新品的步伐,老將酷開則逐漸放棄獨立策略,嘗試與創維整合,也不再大打互聯網牌。

    這一年,供應鏈和公司財務都相對穩定的小米接過了互聯網電視的大旗,并在2018年 9 月宣布二季度在國內互聯網電視市場銷量第一。

    從2015年瘋狂入局到2018年黯然退場,互聯網電視行業在短短3年時間里完成了一輪洗牌,曾經的巨頭樂視、暴風風光不再,一眾小品牌也因各種問題分崩離析,這一年,只有王川帶領的小米電視還在堅持。

    03

    小米領跑,樂視欲重生,華為、榮耀入局

    第一輪全面洗牌帶來了兩個新變局,其一是市場上的玩家和市場份額發生了變化,其二就是主流玩家開始發力AI電視,互聯網電視概念弱化。

    今年7月雷軍宣布小米電視半年銷量破400萬,成為國內市場半年銷量冠軍,也意味著在互聯網電視發展了6年后,小米終于成為目前市場上互聯網電視的最大玩家,雖然此前小米也曾喊出過幾次細分節點的“第一”,但由于并未公布具體銷量數據而受到過行業質疑。

    除了小米,傳統電視廠商也依托其強大的供應鏈和產品積累逐漸從互聯網電視競爭中緩過氣來,TCL、海信等大廠也紛紛吃下互聯網電視市場蛋糕的一部分。

    出乎意料的是,地位一落千丈的樂視TV并沒有就此消沉,樂視這個資格最老的玩家也并沒有放棄這塊業務。今年5月樂融Letv在北京召開發布會,宣布了Letv 超級電視(原樂視電視)正式將中文品牌變更為 “樂融”,并且在會上發布了全新品牌logo與電視新品。

    不過,此時的互聯網電視市場早已不是當年樂視所熟悉模樣,錯過了互聯網電視發展2年時光的樂視TV或許很難再次回到第一陣營。

    雖然行業格局大變,但互聯網電視市場洗牌還遠遠沒有結束。上個月,華為余承東正式發布華為智慧屏戰略,同時宣布9月首款華為智慧屏產品將正式與大眾見面。而在這之前,榮耀智慧屏電視已經于8月的華為開發者大會期間和大家見面。

    伴隨著一眾老玩家的隱退和華為、榮耀、TCL的入局,傳統的互聯網電視概念已經風光不再,AI智能電視、智慧屏電視成為了廠家競相追逐的下一個熱點。

    AI智能電視強調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能力、自然語言處理等能力,與傳統互聯網電視不同的是,AI智能電視實現了電視在認知層面上的進步,能夠同用戶進行互動,理解用戶的指令并進行相關操作。

    雖然目前很多電視廠家都宣城自己推出的智能電視具備AI能力,但從實際體驗效果來看,大多數都只是把AI技術生搬硬套到互聯網電視上,不能稱之為真正的AI智能電視。

    當然,除了兩個變局,我們還應該看到一件事,那就是互聯網電視品牌目前還只屬于小玩家,即使是在中國互聯網電視領域一家獨大的小米也不夠看。

    根據群智咨詢調查數據,2018年全球電視出貨量為2.398億臺,中國第一、全球第二的TCL 2018年全球出貨量為2785萬臺,即使小米2019年全年的互聯網電視銷量突破1000萬臺,也才剛剛超出TCL 2018年出貨量的三分之一。

    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數據,2018年智能電視的全球銷量達到1.57億臺,占全年電視總銷量的67%,與之相比,小米半年突破400萬臺的成績并不如何顯眼。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從2013年起步,中國的互聯網電視產業從無到有已經走過了7個年頭,銷量也從最初的幾十萬臺到如今的超千萬臺,雖然從全球來看仍然沒有絕對的優勢,但進步已經非常明顯。

    04

    結語:中場休息時間到,下一輪洗牌稍后繼續

    互聯網電視從2013年起便成為了各大廠商競相追逐的行業熱點,在樂視和小米相繼推出自家的互聯網電視品牌之后,一眾玩家也按耐不住內心的激動紛紛入局。

    但是互聯網電視市場并沒有想的那樣簡單,在經歷價格戰和行業亂戰之后,樂視、暴風、微鯨等因為各種問題相繼退出了主流品牌的爭奪,而小米卻在吞食了市場份額之后一躍成為互聯網電視的老大。

    凡是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競爭,華為、榮耀入局也印證了這一點,隨著技術不斷進步,AI智能電視已經取代了互聯網電視成為一眾廠家的新寵兒,打AI牌成了人們的新共識,但AI顯然不是免死金牌,誰能笑傲智能電視競爭的下半場還是未知數。【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智東西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互聯網電視七年之癢:謝幕,沖頂,攪局
    昔日“新貴”紛紛受挫 互聯網電視步入寒冬
    互聯網電視遭遇“寒冬” 內外交困下或將迎來大洗牌
    互聯網電視的寒冬過不去?細數2017失意電視品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