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BAT收購的下一站: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影視內容公司

    【創客100按】互聯網顛覆的行業太多,零售、金融、醫療、教育……隨著網絡影視的發展,如《萬萬沒想到》、《十萬個冷笑話》等自制劇火遍全中國,美國的《紙牌屋》更紅遍全球,這讓人意識到互聯網思維影視劇的錢景,而顯然,差異化內容也是各大網絡影視平臺所爭奪的火力點。BAT旗下的影視公司,如果想搶占市場份額,就要像愛奇藝一樣壟斷《天天向上》、《爸爸去哪兒》等優秀劇目,誰的獨播劇越多,誰受用戶的歡迎程度就越高,這篇文章講得就是這件事,BAT正在尋找一家具有互聯網思維的網絡內容制作公司,這應該給創業者不少啟示。

    最近也經常被在互聯網圈的朋友約聊,其核心的問題是:我們如何用有別于傳統影視公司、更加互聯網的做法打造一家新媒體時代的內容公司?

    娛樂和內容產業的機會八面襲來,很多的鼻子都在嗅著同一個方向。

    因此,內容公司繼續沿用傳統方式做傳統內容還指望幾年后公司能賣個好價,就好比為了選美飛到韓國從鼻子到下巴整了一圈回來卻發現比的原來是頭發。

    站在今天做內容公司,必須用全新的思維和方法打造新型的內容公司。你可以管它叫互聯網思維,不過我的問題是——我到現在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是互聯網思維。如果互聯網思維指的就是敢于顛覆過往和重新定義既有,那么我說的就是“互聯網思維”。

    既然互聯網可以顛覆零售,顛覆金融,顛覆教育,顛覆醫療,我們最好相信--互聯網同樣可以顛覆內容和娛樂產業。上帝不會專門圈出一片地方不讓風刮不讓雨下。

    中國互聯網行業的三座大山BAT 正在變得看上去越來越像同一家公司。至少它們擁有著同一個夢想,那就是無限貼近所有用戶7x24 的生活,黏你泡你占有你。

    隨著快的和嘀嘀的正面沖突,以騰訊阿里為主要軸心國、百度局部參與的中國互聯網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打響。這場戰爭的核心戰場有兩個,一個是以O2O 轉化和交易完成為核心訴求的應用場景之爭,一個是以流量(尤其是無線端和客廳屏幕流量)為核心訴求的入口之爭。視頻平臺作為一個殺手級應用,已經成為巨大的流量入口。

    三巨頭中,騰訊有騰訊視頻(未來還可能會收購某某),百度有愛奇藝PPS,阿里很可能會收購某某。未來每一家都會有一個視頻平臺。這不是因為他們多么酷愛媒體這個買賣,而是因為他們看清了視頻網站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能或缺的流量入口這個現實。然而中國視頻產業幾分天下的混戰格局導致中國的消費者對視頻平臺本身談不上有多大的忠誠度,基本上是跟著內容跑,強勢內容到哪流量就跟到哪。

    【創客100批注】三巨頭都需要視頻平臺這個入口級的流量平臺,因此誰也不會甘心讓別人做成Netflix,況且三巨頭后面還有對投資了PPTV的蘇寧、對產業鏈執著的小米和對娛樂產業執著的搜狐。

    也因此,一個有趣的想象是:在他們各自公司的中層往往對內容投資抱有一定質疑的時候,三巨頭的三巨頭(馬化騰馬云李彥宏)本人都不約而同地親自--起碼比很多看起來更重要的投資都更親自--在內容領域投子布局。

    對內容公司來說,如果能在巨人的必爭之地占好一個位置,同時還能讓自己直接到影響巨人們在內容差異化方面的努力并進而影響到它們流量之爭的天平,其價值是不言而喻的,并且不是一星半點。

    【創客100編后】隨著iPad 一代逐漸長大,這些從小就被新技術、新終端和新應用包圍的新新人類會給內容產業帶來很多新鮮的可能,他們未來也是最有可能最早對微信說再見的一代和率先扔掉手機、擁抱可穿戴設備和服裝的一代。在技術上,適合互聯網的內容也必將是未來的趨勢。【責任編輯/蕭訶】

    本文作者王冉,易凱資本有限公司創始人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BAT收購的下一站: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影視內容公司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