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換了另一種方式賺錢,“童年零食”到底有多貴?

    當童年的零食,以更加商業化的面貌回歸,我們是為愛買單,還是另尋新歡?

    出品 | 微果醬(ID:wjam123456)

    作者 | 陳出木

    周末逛街,果醬妹路過了一家叫“兒時舊商店”的懷舊零食店,進去逛了一圈,看見了不少“老朋友”:大白兔、跳跳糖、瑞士糖、比巴卜、華豐伊面、咪咪......

    雖然都是小時候的摯愛,但很多年沒吃過也是事實,乍一看還真有些懷念。只是換了個地方賣,它們還是回憶里的“小可愛”嗎?

    01#那些從小吃到大的零食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如果說起從小吃到大的零食,大概有它們的一席之地:

    1、糖果

    1959年獻禮建國十周年,自此從長江火到珠江的“大白兔”,至今仍然活躍在市面上。旋開兩頭擰著的包裝紙,就能見著香香軟軟的奶糖,外面那層透明的糯米紙原本是作防潮用,后來卻成了大白兔奶糖的美味靈魂。

    1963年引入亞洲,真的來自瑞士的“Sugus瑞士糖”,堪稱“軟糖鼻祖”,誰看了這五顏六色的果味糖不迷糊呢?

    隔壁的“脆皮鮮乳球”,是廣東本土產的糖果,外頭裹著奶皮,內芯是各種口味的軟糖。果醬妹讀書的時候,1元能買上好幾顆,簡直是維系友情必備神器。

    2009年,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熱播,王珞丹飾演的“小樣”紅遍大江南北,誰家沒有點“小樣”的糖果都不好意思說。

    還有些比較特別的糖果。

    比如小時候整蠱朋友的“秀逗”,還有誰記得?放進嘴里的那一刻,酸得口腔爆炸,味蕾上天。當然,等酸過去了,剩下的又都是甜味。

    跳跳糖也是回憶里的寶貝,小朋友可不管什么二氧化碳遇熱汽化的原理,只知道這糖有神奇的口感。

    2、泡泡糖

    多年前,清新口氣的口香糖在小朋友圈子里并不受歡迎,好玩的“泡泡糖”才是大家的集體回憶。

    那會兒,小賣部老板柜臺上的“西瓜泡泡糖”,鮮艷的顏色和粗糙的紋路,放在現在就是妥妥的“高色素垃圾食品”,但在當時的小朋友眼中,就是又甜又便宜的社交硬通貨。

    至于更闊綽些的學生仔,則能吃上來自意大利的“比巴卜泡泡糖”。名字聽起來就相當洋氣,所以價格并不日常。只是它們可能也沒想到,如今竟會被擺在同一層貨架上供人挑選。

    而另一位“童年明星”——大大泡泡糖,玩出更多花樣,將一塊塊的泡泡糖合成了長長一卷。只需要在朋友面前,用“切切盒”切一段泡泡糖,就能快樂上一整天。所以,大大泡泡糖流行的時候,在小朋友眼中,大大超人是碾壓漫威超人的存在。

    3、香辣零食

    說到香辣零食,辣條不得不提。但不是如今動輒十幾元的冷淡包裝,而是看得見紅油、裝在毫無設計感的塑料袋中的便宜貨。放學時買上一片,和同學分著吃,就能建立起天長地久的友誼。

    曾經的方便面頂流才不是統一和康師傅,而是“魔法士”“小浣熊”,買一包,撒上料包,揉碎,就是一頓美味。其中的小卡更是激發購買欲,集齊不一定能召喚“神龍”,但一定能接受無數小朋友艷羨的目光。

    除了以上這些,還有諸如“濟公丹”“果丹皮”“陳皮梅”等,在家長看來稍微健康些的零食。所以,廣東人大多有拿零食治消化不良的童年經歷。

    對于從小吃到大的我們來說,總有一種零食和某一段美好回憶有關。

    但遠離了學校門口的小賣部,商超不上架,這些零食似乎消失不見了。待到發現它們卷土重來,又換了另一種賺錢模式,賺的還是我們這一代的錢?

    02#“童年零食”有多貴?

    盡管當年的零食頂流們承包了一代人的童年,但現在幾乎都“啞火”了。

    每年的六一兒童節,總有網友在懷念過去的零食,仿佛那是天上有地上無的美味,后來者無可比擬。但實際上,愿意買單的人到底有多少呢?

    這些童年零食并非完全“滅絕”,在某寶上仍然能輕松購入。但可以看到,諸如“大大泡泡糖切切樂”的買單人數不過十,“西瓜泡泡糖”甚至無人問津。

    那么,“童年零食”為什么不火了呢?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口味。

    童年的我們,物質生活沒有現在那么豐富,能接觸的世界比較小,對零食的追求可能只有甜、夠味,所能選擇的零食范圍也可能只是樓下雜貨鋪、學校小賣部這兩塊小天地。

    但是長大之后,眼界開闊了,電商發達了,別說吃個跨省的零食,國外的零食也分分鐘享受到。我們對口味的追求也更高了,單純的甜味是不及格,糖果不能齁甜,餅干得有奶香,果脯就要鹽津的。

    所以,當薄荷糖成為日常,日本的白色戀人餅干變身告白神器,樂事薯片推出了超100種口味,甚至有螺螄粉味,“童年零食”單調的味道就不太夠看了。

    圖源:知乎@星河造夢機

    人們健康觀念的增強也是“童年零食”不再受歡迎的原因之一。

    飲料要無糖,糕點要少油,巧克力要低熱量,這就是如今一代人的消費觀。而反觀“童年零食”,哪個不是高糖高油高熱量:辣條的紅油在透明包裝上掛壁,巧克力全是代可可脂......甚至也不知道生產廠家是不是小作坊。在這種情況下,哪怕吃上一口,都得對身體負罪好久。

    而消費者的挑剔,讓商超等渠道覺得這些東西賣不動,自然也不會積極上架。自然而然,“童年零食”就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

    “童年零食”被拋棄的還有一個原因是變貴了,而便宜曾經是它們成為快樂源泉的優勢。

    鑒于這一代年輕人對童年的記憶可能模糊了,就算想偶爾懷舊一下吃吃過去的零食,可能對著淘寶半天也想不起來名字,直到在線下的懷舊零食店重逢。所以,這里的變貴主要針對線下的懷舊零食店渠道。

    而如果你還停留在小時候買零食的認知,一毛錢一顆糖,一塊錢就是零食巨款,那可能離被懷舊零食店的“零食刺客”狠狠扎心不遠了。

    以瑞士糖為例,官方旗艦店一包500g的糖,售價29.9元,根據它的商品詳情推測一包大概有166顆糖,那么5顆糖就是0.9元左右,而懷舊零食店的卻賣2元,翻了兩倍有余。而其他如陳皮梅,某寶上接近一斤只售11.8元,線下店則賣2元一顆。

    那么,這樣貴的懷舊零食店能賣得動嗎?

    如果你留意過,就會發現懷舊零食店大多是傍著景區、商業廣場之類客流量極大的地方開設的,裝修也是極盡懷舊之能事,童年有的紙飛機、公仔、黑白電視全擺上。大家逛街時遇上了,或許就會進去看看,戳中某些回憶就有消費的可能。

    廣州商業步行街“北京路”上的一家懷舊零食店

    但這種消費隨機性和高價格,便注定了它做的是一次性生意。畢竟,為愛買單一兩次可以,但是高價購買已經不適合自己口味的零食,不可能長久。再者,脫離了那種懷舊環境,消費者的購物沖動也會冷卻,甚至還會覺得買貴了。

    圖源:大眾點評對某懷舊零食店的評價

    從小吃到大的零食換了一種方式回歸,瞄準的還是吃著它們長大的一代。但當我們情懷滿滿地站到收銀臺前時,賬單會讓人瞬間清醒,懷舊的代價屬實有點“貴”。或許,“童年零食”的美味只是因為加了無比厚重的濾鏡吧。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換了另一種方式賺錢,“童年零食”到底有多貴?
    短視頻平臺“入侵”本地生活,直攻美團餓了么“大本營”
    永輝“倉店合一”:線上線下客群共通、商品互補
    一盤鹵味,整片江湖“五味雜陳”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