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從芯片荒到硬件過剩,科技業面臨“大轉折”?

    全球科技業的供應鏈問題正在迅速轉變為需求問題,這可能與市場預期相反。

    摩根士丹利在其4月12日發布的研報中表示,芯片短缺導致汽車公司降低了產量預期,但傳統面向消費者的產品(個人電腦、智能手機和消費硬件)需求的急劇下降有可能導致供應出現過剩危機。

    情況已經與一年前完全不同,當時90%以上的終端市場面臨供應不足,而現在仍然存在供應限制的市場已不足19%。

    隨著供應鏈的緩解,交貨時間正在縮短,而隨著隨著需求達到峰值回落,代工廠的議價權正在削弱。

    供應鏈危機正在緩解
    供應鏈問題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但所有跡象都表明,“變暗的開關”將變得更亮,供應將恢復正常。

    通過追蹤一些關鍵指標,摩根士丹利發現,持續一年多的供應鏈緊張迎來了緩解。

    交貨時間正在縮短。對制造業(全球PMI)和供應鏈(ISM)最新調查顯示,今年早些時候,供應商交貨時間指數達到1974年以來的最糟糕水平,目前正在下降。

    集裝箱交通堵塞正在緩解。停泊在美國港口等待卸貨的船舶數量反映了貨運積壓和貨運瓶頸。港口擁堵指數已從2021年10月920萬標準箱的峰值降至4月初的8.83萬標準箱。全球集裝箱運價從2021年9月的記錄開始回落,此后下降了13%,主要是由于從中國到美國的主要海上通道——跨太平洋東行航線的運價下降。

    代工廠定價權正在削弱。傳統的代工廠供應鏈瓶頸得到了解決,隨著供需平衡正常化,價格也停止了上漲。

    需求正在衰弱
    另一方面,來自消費者和企業的需求開始放松,使緊張的零部件供應終于得到一些緩解。

    摩根士丹利指出,如果未來新冠疫情得到控制,隨著一些提供服務的行業的恢復,對科技商品的需求可能會逐漸下降。

    在2022年的第一季度,消費類科技商品已經開始出現了這種下降。隨著需求經歷 "自我調節的正常化",供應鏈的壓力可能會減少。

    為了應對2021年需求的空前反彈,制造商此前一直急于補貨,而這種緊迫性在過去的一個月已經達到了頂峰,大多數行業的庫存水平已經高于供應鏈危機前的長期平均水平。

    這種供給端的補充和需求端的回落,最終將導致“牛鞭效應”。

    牛鞭效應是指在供應鏈的上游,從零售商到批發商和制造商,由于訂單的差異可能大于銷售的差異而產生的需求扭曲。牛鞭效應可能來自于需求的突然下降,因為許多科技產品的消費部分的滯銷訂單已經被填補,但消費者的需求很可能正在冷卻。

    總而言之,在整個2022年,科技行業的許多部分可能會經歷先前的短缺,變成供過于求的問題。【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華爾街見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從芯片荒到硬件過剩,科技業面臨“大轉折”?
    我國首個氫能產業中長期規劃出臺 萬億產業“入春望夏”
    【政策】國務院:十四五時期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
    智慧停車三強格局成形 泊鏈產業互聯模式優勢漸顯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