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凌晨2點,蘋果公司召開了2022年春季新品發布會。發布會上蘋果公司推出了新配色iPhone 13、第三代iPhone SE、iPad Air 5、Mac Studio及外接顯示器Studio Display一眾新品。傳言中M2芯片并沒有到來,取而代之的是由兩塊M1 Max強強合體封裝成的M1 Ultra芯片。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發布會上庫克正式宣布,“我們已經將Mac系列的幾乎所有產品都過渡到自研芯片。”時間回溯到一年半前,2020年“雙十一”大多數人還沉浸在“買買買”的歡樂之中,蘋果公司就已經在秋季發布會上推出了三款Mac電腦,全部搭載了蘋果公司基于ARM架構的自研芯片——M1。
這款芯片采用手機平臺廣泛使用的ARM架構,集成CPU、GPU、NPU(神經網絡引擎)、內存等多個組件,性能直逼當時intel和AMD主流處理器產品,表現令整個行業驚嘆。庫克在發布會上表示,將用兩年時間把Mac系列產品的處理器由intel切換至M系列芯片。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蘋果的創新力還在嗎?
自喬布斯離開,庫克接棒后,許多消費者和媒體吐槽蘋果創新乏力——“工業設計創新不夠換色來湊”、“UI設計和產品功能抄襲安卓平臺”……
與用戶感受不同的是,云鋒有魚發現蘋果在研發上的投入依舊保持了高速增長;公司收入似乎也沒有受“創新乏力”的影響,屢破新高。蘋果在“創新”上花的錢去了哪里?為什么我們沒有看到?
蘋果公司凈銷售額、研發投入:2017-2021
數據來源:云鋒有魚整理
實際的情況是,在沒有巨大科技創新出現的狀態下,手機、電腦等數碼產品的形態很難發生大的改變,蘋果創新的重點集中在了基礎技術領域。例如3D結構光在手機上的應用讓用戶可以通過人臉識別解鎖手機、激光雷達則讓AR(增強現實技術)應用和交互的體驗大大提升、強大的自研芯片為上述功能實現和影像技術升級提供巨大算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也是元宇宙、智能汽車等前沿行業的核心基礎設施。蘋果公司在這些領域的投資不僅能服務當下用戶體驗,也是其未來進入相關行業的重要資本。
廠商紛紛下海造芯
云鋒有魚發現,自2010年發布首款手機芯片A4以來,蘋果公司陸續推出了用在Apple Watch上的S系列芯片、提高無線通訊性能的W系列和H系列芯片、服務于室內定位的U系列芯片、用在Mac電腦上的M系列芯片。自研芯片可以針對蘋果公司的產品和服務進行針對性的優化,提升性能和穩定性的同時,也提高了產品在工業設計上的自由度,使得蘋果產品相對于同類競品形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優勢。
在國內,華為無疑是入場最早、投入最多的造芯企業。除了大家熟知的手機麒麟系列芯片,華為也有服務于PC平臺的鯤鵬系列芯片、人工智能領域的昇騰芯片。作為以通信技術起家的科技公司,華為5G基帶領域的巴龍芯片、路由器領域的凌霄芯片更是為其手機、路由器產品提供著其他廠商難以企及的優勢。
圖片來源:海思官網
云鋒有魚認為消費數碼行業的快速成長得益于行業的高度標準化;無論是手機電腦,還是各種智能家居產品,市場都有非常成熟的解決方案,新產品從想法到實現最快僅需幾個月。但是,高度標準化讓廠商很難打出自己的差異化優勢,廠商不得不淪為“組裝廠”。而蘋果和華為的成功讓眾多廠商把“造芯”作為擺脫競爭困境的突破點:
●2017年2月28日,小米旗下松果電子發布手機Soc芯片——澎湃S1
●2021年3月30日,小米推出影像處理芯片——澎湃C1
●2021年8月,谷歌曝光了其自研手機芯片-Tensor
●2021年9月9日,VIVO推出影像處理芯片——V1芯片
●2021年12月28日,小米發布自研充電芯片——澎湃P1
●2022年2月25日,OPPO推出自研影像專用NPU芯片——馬里亞納MariSilicon X
造芯入場券:資金和銷量
只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芯片制造是一個高投入、難度大、風險高、長周期的領域。小米造芯“高開低走”足見芯片開發難度之大;事實上,國內廠商造芯還是以市場和營銷需求為導向,集中于影像、充電等周邊芯片領域;真正想要研發一款手機SoC芯片或者處理器芯片有著非常高的門檻。
單從研發設計階段來看,芯片設計成本隨著制程工藝的提升迅速增加,先進工藝芯片流片一次(幾片幾十片的測試生產)的成本都是以億為單位。據市場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給出的數據,設計一顆65nm芯片的成本在0.24億美元,設計28nm芯片的成本升至0.63億美元,假如是設計最先進的5nm芯片,成本飆升至驚人的4.76億美元。
不同工藝下的芯片設計成本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rategies
天量的研發成本需要靠巨大的產銷量分攤。芯片生產部分工序的成本也屬于固定成本,更高的產量可以大幅降低芯片硬件成本。以28nm的芯片為例,產量為10萬時的成本是產量為1000萬時的6倍。只要有銷量拖底,先進工藝在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并不會顯著增加生產成本;這也是為什么芯片行業會出現贏者通吃的原因。
總結
蘋果和華為的成功、國際上對芯片技術的限制、市場競爭的加劇讓越來越多的廠商下海造芯。不過“造芯”是一場長跑,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強健的體魄。云鋒有魚認為匆忙的加速固然可以吸引鏡頭,但是想要贏取獎牌首先需要堅持到終點。
云鋒有魚將定期篩選時下的行業熱點和企業新聞,通過“有魚有熱點”系列文章,從一個普通投資者的角度與大家一起挖掘熱點新聞背后的故事.
云鋒有魚是云鋒金融旗下子公司云鋒證券核心線上產品——“一站式全球投資平臺”,提供港美A股高級實時行情、7*24小時全球財經資訊、專業的線上服務和流暢的操作體驗等,助力用戶更好地發現身邊的投資機會.
云鋒金融旗下子公司持有香港證監會第1/4/6/9類受規管活動牌照。其中,集團旗下子公司云鋒證券持有香港證監會授予的1、4號金融服務牌照,是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持牌法團(中央編號:AYT670),同時也是中華通交易所參與者(即滬深港通許可券商),安全合規有保障。【責任編輯/常歡】
如您想了解更多資訊可關注“云鋒有魚”微信公眾號。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