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個月各大廠商都陸續發布了今年最重磅的硬件新品,那么上個季度銷量增長最快的智能硬件品類是什么?
不是手機,也不是筆記本電腦和平板,是智能音箱。
日前消費科技市場研究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發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市場報告》,報告顯示 Q3 全球智能音箱出貨量同比增長 197 %,達到 2270 萬臺,創下了歷史新高。
這也意味著全球智能音箱的銷量有望在今年突破 1 億大關,Strategy Analytics 副總裁表示這是智能音箱市場達到這一里程碑的速度比過去 10 年推出其他消費電子產品都要快。
智能音箱市場的高速增長,中國廠商功不可沒。該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音箱市場,僅次于美國。
亞馬遜雖仍占據市場份額第一位,但已經從一年前的 64.8% 腰斬至 31.6%,除了競爭對手 Google 大舉進入智能音箱市場,阿里巴巴、百度和小米等中國廠商也瓜分了不少市場份額。
根據報告,Google 以 22.7% 緊隨亞馬遜身后,阿里巴巴排在第三,市場份額增長至 9.5%,同比增幅高達 1692%。而百度和小米的市場份額都是 8.4%,其中小米的同比增幅也達到驚人的 1800%。
由于看好智能語音交互的前景,在亞馬遜之后,各大互聯網科技公司都推出了自家的智能音箱,Google Home、微軟的 Invoke 、阿里的天貓精靈、小米的小愛同學、京東的叮咚、百度的小度、騰訊的聽聽……
智能音箱的市場雖然熱鬧,但在國內智能音箱的普及程度并不算高。GfK 全國零售監測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智能音箱的銷量為 165 萬臺,市場規模只有 3.1 億元。
但智能音箱的增速卻很驚人,上個季度單單天貓精靈的銷量達到了 220 萬臺,GfK 預計 2018 年智能音箱的銷量將達到 900 萬臺,市場規模將增至 18 億元,而在 2016 年這兩個數字分別為 6 萬部和 2000 萬元。
在中國市場,阿里的天貓精靈和小米的小愛同學一直占據了超過了一半的市場,而上個季度則以 89 元的百度小度智能音箱成功切入,銷量達到 190 萬臺,進入了全球智能音箱市場的前四名。
正如 Strategy Analytics 所分析的,阿里小米等中國智能音箱廠商在中國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來自于低廉的價格和大幅的折扣。
不過這些大廠的低價策略也讓其他中小廠商難以競爭,高端智能音箱在中國智能家居并不普及的情況下更加沒有市場,比如主打高端智能音箱品牌渡鴉,被百度以 9000 萬收購后開始研發新品 Raven H,但因為百度內部對銷量的擔憂,最終的產量從計劃的 5 萬- 10 萬降到了不到 1 萬臺。
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可以快速增長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不需要和亞馬遜和 Google 兩大廠商競爭。復雜的中文自然語言處理阻礙了國外智能音箱品牌在中國的發展,像蘋果的 HomePod 也支持英語,美國幾家科技巨頭中支持中文的語音助手也只有 Siri,就連國內智能音箱對于中文語義的理解其實也不盡如人意。
不過相比起中國,智能音箱市場在美國則要成熟得多。首先美國的智能家居普及率已經達到 5.8%,為全球最高,以智能音箱作為智能家居入口的場景得以落地。
前段時間 Adobe Analytics 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亞馬遜 Echo、Google Home 和 蘋果HomePod 等智能音箱目前已經進入 32% 的美國家庭,而這一數字有望在今年年底前接近 50%。
而來自咨詢顧問公司埃森哲(Accenture)另一項調查顯示,66 % 使用 Amazon Echo 和 Google Home 等智能音箱的用戶,使用手機的次數明顯減少,也讓人看到智能音箱在家居環境中的應用前景。
蘋果聯合創始人 Steve Wozniak 曾表示,智能語音交互將成為計算領域下一個重要平臺,語音控制和人工智能將實現現實世界和互聯網的無縫對接。
現在來看這個未來似乎還很遙遠,智能音箱在中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想要將 Steve Wozniak 描述的場景實現,還需要智能音箱廠商建立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將 Siri 塞進一個音箱里是遠遠不夠的。【責任編輯/江小白】
(原標題:全球智能音箱銷量暴漲 中國廠商成最大贏家)
來源:愛范兒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