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了一個春節長假,直播答題的江湖呈現出冰火兩重天。
要說2018年初互聯網行業最火爆、也最短暫的風口,就是直播答題。因為,這一股火爆的勢頭,是在春節前戛然而止。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在2月14日下發《加強網絡直播答題節目管理》通知,成為直播答題市場的一道分水嶺。市場熱度也正是在這一盆冷水兜頭澆下來后,瞬間歸于平靜。
直播答題平臺在春節前夕迎來了強監管,說明做內容平臺的永遠要有一根紅線在心里。《管理》要求對網絡視聽直播答題活動加強管理,進一步規范網上傳播秩序,防范社會風險。或許這次監管部門的一記重拳,直接改寫了直播答題的野蠻生長軌跡,在直播答題第二波浪潮開啟前,劃出了一條清晰界限。
為什么從今年1月3日開始的這一輪答題熱潮,會在兩個月時間瞬間聚集互聯網巨頭和投資界大咖的身影,又為何沒能撐過春節,就忽然進入了冰點?懂懂工作室與企業頭條通過一個多月來的持續關注,為讀者朋友們重新回顧一下這個過程,理順其中的脈絡。
1月初,當時ICO的幣圈還沒有火爆起來,而撒幣的“幣圈”卻突然火爆。一組朋友圈截圖讓公眾忍俊不禁。
非著名資深網紅王思聰同學的一段朋友圈留言:2018年1月8日,中國互聯網領域的大事是王思聰撒幣,張一鳴撒幣,周鴻祎撒幣,奉佑生撒幣。這番話,為他加持的《沖頂大會》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而被他點名的周鴻祎則很快在下面回復道:你們都撒幣,我大撒幣,比你們厲害。
這一下,奉佑生(映客創始人)也不樂意了,自己在朋友圈來了一句:我是12月24號開始撒的……不管你們撒不撒,反正我準備了10個億,我會一直撒的!
這就是直播答題年初火爆的開端:一群大咖爭著撒幣。
隨著這一股互聯網大咖們的爭相進入,直播答題隨即被資本市場關注,一周左右,企業的資金、風投的資金,加上廣告主的資金,三金匯聚堆成了大大的“鑫”。一時間,各個互聯網巨頭支撐下的直播答題平臺就出現了10多個。
對于那幾天的市場喧囂,艾媒咨詢發布的《2017―2018中國直播答題熱點專題報告》中,就做出了如下統計:1月8日的直播答題大戰里,最高單場參與人數突破400萬,參與總人數超過700萬。
在此之后,場內玩家除了搶先起跑的映客(芝士超人)、《沖頂大會》、花椒(百萬贏家)等,還有今日頭條(百萬英雄)、一直播、陌陌,以及百度、阿里的直播答題產品,各家的獎金從單日十幾萬,幾十萬,迅速攀升到最高530萬元(單日獎金),好不熱鬧。
然而,越是一窩蜂的熱潮,越是容易出問題。
由于出題隨意,對內容審核不夠嚴格,包括一些題目違反了法律法規,個別平臺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另外各種答題神器開始泛濫,通過鉆答題平臺的漏洞,讓一些觀眾開始依賴作弊方式,令原本是分享知識的平臺充滿了投機意味。
這些問題,也為廣電總局在2月14日重拳出臺監管文件埋下了伏筆。在廣電總局發布相關監管規定后,多家直播答題平臺相應要求,對節目和內容進行了下線或暫停。春節后,部分直播答題運營方表示上線時間未知。有平臺回應,目前正在等待廣電總局的審批,審批通過后節目才能“重返舞臺”。
一個短暫的春節長假,讓直播答題市場停擺。而春節后,能夠拿到資質的直播答題平臺再次重啟,但是這一股火爆勁頭也已經被壓了下去。擺在眾多直播答題玩家面前的,是重新啟動后如何在安全線內把同質化的問題順利解決。
有行業人士指出:直播答題不能在金錢的誘惑下讓觀眾失去理性,只有在法治軌道上循序漸進,完善自身的管理,加強內容的嚴謹度和趣味性,才能在冷啟動后重新贏得用戶、監管和輿論的認可。
換句話說,這一盆冷水對于直播答題市場仍是利大于弊,理性的發展,才能讓大家都玩的愉快,玩的長久。
有投資圈的人士曾指出,國內年初火爆的直播答題玩家們,只是在看到2017年10月在美國上線的HQ迅速火爆,來了一把迅速拷貝。大家都沒有把這種答題現象琢磨透,包括盈利模式也沒有想清楚。實際上,從外媒的報道來看,HQ的兩位創始人尤蘇波夫和克洛爾,目前也沒有想清楚接下來的玩法,只是聲稱并不著急賺錢的事情。
不過他們的土壤環境是在硅谷,當地投資圈的規矩是初創企業4年之內不用考慮盈利。而在瞬息萬變國內互聯網領域,直播答題同時面臨燒錢和監管兩道難題,要不要繼續玩下去,如何繼續玩下去,仍是眾多平臺首先考慮的重點。【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直播答題曇花一現,它還可能梅開二度嗎?)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