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創客100聯合專訪】大學本科期間,張劍就開始嘗試房地產項目。2003年,清華碩士畢業后,進入傳統房地產行業。深耕房地產多年后,這位房地產老兵,于2013年,創立了納什空間。
納什空間是一個為創業者提供服務的辦公空間。它的商業邏輯并不復雜,一端是業主,另一端是有辦公需求的用戶,說白了,納什就是連接兩端的介質。
所以,它主要解決的是兩端的問題。先來說說業主端!
由增量轉向存量
從宏觀環境來看,過去十年,不動產行業的暴利,滋生了很多泡沫,市場由增量資產過渡為存量,出現了產大于求的局面。很多新房是閑置的。
另一方面,大量業主投資不動產,可購買回來后,房屋租不出去,也處于閑置。
閑置,當然是一種資源浪費,在張劍眼中,這是機會。
再從微觀上來講,不是專業的物業,業主自身去管理房屋是一件很繁瑣的事,花大量的時間打理對他來說不劃算,他們迫切需要一個替它來管理資產的角色存在。
這就是納什對業主的意義。
用共享經濟的理念,復活了閑置房產。目前,納什與業主有合作和委托兩種契約模式。
傳統小業主的租房,一年都會有50天的空房期,現在能縮短至10天以下。
小而美的辦公需求
再來說說用戶端。
在張劍看來,未來的企業形態是規模越來越小,人越來越少。美國,目前1人公司有3千多萬。因此,未來的辦公方式必定會更靈活。
要替創業者解決什么問題呢?首先,當然是辦公室需求。
目前,納什在北京已有七十多個項目,入駐企業已達到一千多家,覆蓋了北京基本所有的商圈,包括CBD,中關村和望京等地。
納什提供辦公的方式主要有三種:獨立辦公,工位出租式的聯合辦公以及移動式的全城辦公。
入駐的形式支持線下直接入駐或者成為會員,線上支付,線下消費。個人覺得,會員方式更適合移動辦公從業者。比如說,小編我!
其次,單打獨斗去走社保,走稅等流程,在人力上,對創業企業來說,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這里,平臺的規模優勢就凸顯了,形成集群之后,既能減少成本,還能提高效率。
在張劍看來,最重要的一點是,能替他們找到最佳的合作伙伴。比如說,一個小微企業,要找到一個很牛逼的營銷顧問公司,是很難的。但是,很多個小微企業組成的市場呢?就不容忽視了!不用太多錢就能享受到專業的服務。
這是平臺對企業形成的黏性。
半年磨一劍
利用資源,為創業者提供保姆式的服務,是每家眾創空間都在喊的口號,那么,納什的決勝點在哪里?
張劍認為,納什最大的資本除了規模大,在于扎得深。傳統評估寫字樓的好壞是看租約有多長,但是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最大的挑戰是變數太多了!比如,三個合伙人的想法不一致,可能要退租!投資人撤資了,要退租!租了三天就想退租的情況,張劍認為這非常正常!而對這些變數,如何迅速做出反應?只能通過不斷的經歷,改善。
剛成立納什后,張劍帶著團隊,用半年的時間只打磨一個項目。整個團隊當時的重心就是,和企業反復溝通,去挖掘他們的真實需求。三個月后,投入一百萬做了一個納米系統,分成很多業務線,去對各種變化做出反應。接著,用一年半的時間,做了5個項目,過程中不斷試錯,升級。
就這樣,到2014年,拓展了兩百多個項目。到去年,飆升至快接近兩千家。納什與其他眾創空間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就是,不設門檻。不做孵化,不做加速,只做辦公。
張劍對自己的定位是為創業者服務的創業者!創業環境的變化,也是決定眾創空間興衰的致命點。
資本縮水后,創業勢頭的唱衰聲越來越大。張劍的看法是,短期未來不可預測,但拉長時間段來看,發展速度非常驚人。未來5到10年,一定依然會呈爆發式的增長。但肯定是呈波動狀態,正常的生命規律是有跌有起。
納什目前的盈利模式主要賺取租金的溢價和服務費。張劍認為,平臺不同的發展階段會有不同的打法。中國總的地產規模達兩百萬億,增量空間非常可觀,不必擔心賺錢問題?,F階段,解決好兩端的需求是關鍵。
創業者經驗分享:
未來5~10年,創業環境一定是呈增長趨勢的,不要過度預測短期未來,低頭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創業不要一味求快,要像蓋房子一樣,地基一定要牢固。
投資人說:
熙金資本創始人郭佳:中小企業為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納什空間能夠為他們提供全方位的服務,這是非常有前景的。
融資情況:
A輪3000萬人民幣,投資方:熙金資本,昆侖萬維 【責任編輯/荊玉珍】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