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深度觀察】政府治理微信,公眾號營銷號違規時代結束

    【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微信命運多舛,一出世便觸動了運營商的利益,被“微信收費”一事困擾,隨后,在商業化的進程中,又遇到虛假不良信息的牽絆,不過,微信等即時通訊公眾在信息發布中的確存在不少違法問題。

    近日,國信辦聯合工信部、公安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個月的,針對微信等移動即時通信工具的專項治理行動,集中整治移動即時通訊公眾信息發布服務中的違法違規行為。

    微信早在2013年下半年就已經對部分微信公眾號及微商開展過整頓,期間大大小小的整頓也不計其數,從最初限制公眾平臺發布的敏感內容詞匯,到對于多次涉及敏感內容的公眾平臺及個人號查封。  

    微信自成立之初,人們一直在談論其如何商業化,可是微信在商業化上,卻被假冒偽劣和虛假不良信息的問題牽絆。

     虛假不良等問題牽絆微信商業化

    微信在商業化的進程中,謹慎前行,原因之一就是朋友圈營銷存在的魚龍混雜。

    微信基于熟人的私密社交屬性,讓一些營銷者動起了歪腦筋,這個免費平臺就是個微營銷的沃土,輕松月入過萬,讓一部分賣家嘗到了甜頭,于是大量賣家也開始涌入微信平臺。

    朋友圈里已經不再是真朋友了?很多微信用戶發現,自己的微信不知不覺中加了很多不認識的人,而這其中就夾雜著大量朋友圈賣家。

    當朋友朋友圈充斥著大量營銷賬號,通過微信售賣,而且售賣的產品中多為質量沒有保障的假貨,當用戶在購買過程中權益受到侵犯時,維權還十分困難,畢竟微信朋友圈營銷不是一個正規的銷售平臺。

    對此,微信也采取了措施,為了遏制朋友圈買賣,將微信用戶的好友數量上限設定在5000人,雖然限制好友人數,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過朋友圈營銷,但5000個好友的限制對于喜愛社交的人來說,影響其使用體驗,有違社交App交朋友的初衷;對于中小賣家來說,5000個好友也能基本滿足用戶群的覆蓋,不會對銷售產生多大影響。

    筆者認為將朋友圈人數限定在5000,從目前來看也只是一時之計,并不能解決朋友圈混亂的營銷行業,針對不同行業性質及性格特點的用戶,進行分級設定好友人數上限,會更加人性化。

    微信或步微博老路?

    在對微信等即時通信公眾信息發布整頓中,其實事出有因。我們先來看看微博的發展。2009年開始,一股全民刷微博的旋風掛起,隨之微博中一些大V及意見領袖也逐漸出現,這些大V及意見領袖利用微博這個天然媒體屬性平臺,第一時間發布業內一手消息和自己的精粹觀點。

    微博相較于博客和媒體平臺,更加短平快,微博也充分地利用這一優勢,讓用戶數短期內實現了爆發式增長。

    隨著微博活躍用戶數的快速增長,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明碼標價的僵尸粉橫行、虛假信息對輿論煽動、微博廣告信息泛濫……這些問題嚴重危害到用戶的體驗,一些大V趁機操縱輿論,導致用戶一時分不清哪是真相哪是謠言,導致微博用戶的活躍度急劇下降。

    于是乎,雖然之后微博開始上演了大刀闊斧的整頓,微博的用戶認證信息審核變得越來越嚴,微博對于僵尸粉等也有了一套監測系統,但是都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直到網絡謠言第一案的秦火火發案,秦因通過微博平臺發布造謠信息被判刑,公眾才開始意識到原來網絡造謠是犯罪行為。

    據秦火火個人供述,通過微博發布的大量針對名人熱點事件的虛假信息,可以獲得大量粉絲關注,從中也可以獲得巨額的不法利益,雖然其賬號屢次被查封,但他卻沒經得住引誘。在大V中存在著一條灰色利益鏈,大V們轉發消息明碼標價,對于一些需要造勢宣傳獲得公眾關注的企業和個人來說,認為大V的平臺就是一個黃金廣告位。

    擁有一定社會認知度的大V們,通過發布不實的消息奪人眼球,雖然獲得了大量關注,但也造成惡劣影響,進而影響微博用戶體驗,導致用戶活躍度下降,大V們則要發布更加勁爆的假消息,而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微博對大V們的監管,使一些披著公知的大V受到了影響,一時之下,大部分微博大V開始轉向微信。于是微信同樣面臨著微博一樣的問題,如果不加以整治,或步微博老路?。

    微信面臨的問題比微博更加嚴峻

    微信橫空出世,短短時間吸引了用戶數的大量激增,但同樣面臨著微博上的那些問題,而且微信面臨的問題比微博更為嚴峻。

    由于微博更像是個廣場,喊一嗓子,大家能看到,辟謠相對容易,但微信是基于熟人社交區和通訊錄,如若涉及虛假信息,只對部分好友可見,辟謠難度更大。

    另外,對于謠言的打擊也比微博更困難,微信作為相對私密的社交工具,即使有高科技的敏感信息篩查監測,總免不了有漏網之魚。

    微信此前曾對憑空捏造事實的20幾個大號進行封號,但是整改的力度也十分有限,被封的號可以重新再申請,而對于那些已經對用戶造成了惡劣的危害微信公眾號的運營者,也沒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聯合整治行動多方共贏

    微信存在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政府為什么早不介入到微信等社交工具的管理呢?微信基于個人人之間的,點對點的私密溝通工具,公權過早地介入難免有些許尷尬。

    但是隨著此類通信工具的公眾賬號、朋友圈等功能凸顯了其媒體功能與傳播功能,而且其中存在的問題也愈加明顯。

    目前,微信平臺的公眾賬號超過300萬個,僅2013年底,微信公眾賬號日均增長量就達8000個。

    據知情人士介透露,微信上非法信息一度高達信息總量的8%,而根據最新的情況,在微信中甚至有傳播暴恐信息的公眾賬號。

    國信辦、工信部、公安部此次聯合整治行動,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可謂是空前的。對用戶來說,即時通訊工具內容的凈化,有助于提高用戶的使用體驗;對于微信等企業來說,只有用戶獲得了良好的體驗,才更有籌碼談商業化,這才有助微信生態的健康。

    完善獎懲措施,從源頭杜絕

    目前在對微信等社交通訊工具的監管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企業與相關部門共同配合,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從消息源頭杜絕,明確微信平臺運營責任人,實行綁定手機號碼等方式進行用戶真實身份信息注冊。

    第二,明確法律監管條例的懲罰制度,另外,當消息源發不了不實信息后,如何消除影響,制定應急挽回措施。

    第三,微信公眾號從最初的簡單注冊到實名注冊的嚴管中,存在一些漏網之魚,應對已有的公眾賬號作一次全面清理,堅決關閉違法違規賬號。

    第四,加強技術監測手段,對公眾賬號實行動態分級管理,加強朋友圈管理,規范有關功能。

    第五,對于“附近的人”等特殊功能,設定有針性的整改措施,完善技術手段,提高打擊淫穢色情信息能力,堅決關閉借此傳播虛假不良信息的賬號。【責任編輯/鄭希】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深度觀察】政府治理微信,公眾號營銷號違規時代結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