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一座縣城的20年購書史:圖書電商滋養著十八線城市靈魂

    文|黃小藝

    席地而坐,蜷在書架之間,一邊享受著冷氣,一邊樂呵呵地翻看“淘氣包馬小跳”的故事,是周可對縣城中心那家新華文軒的最后印象。

    隨著年齡的增長,周可開始讀經典著作、先鋒小說,告別了馬小跳,告別了童年,也告別了那家新華文軒。

    “縣城里的書店還是教輔最多,有意思的新書也不多”,在省會城市讀書后回來工作的周可,靠網購緩解了這種落差,中國圖書網、當當網、孔夫子舊書網,以及各大出版社官網都在他的瀏覽器收藏夾里。

    圖書電商的歷史已有20余年。

    1999年當當創立,2000年卓越網創立, 人們通過郵政匯款等方式買書,郵費不論一次買多少都是5元錢。

    “那時讀者不知道怎樣在網上找到自己需要的書,往往是首頁上陳列什么,讀者就買什么,一般點開兩三個頁面,讀者就下單購買,因此當時網上書店的首頁做得像個大雜燴。”

    再后來京東、當當打擂,淘寶天貓進村,再到2021年拼多多百億補貼,圖書電商在縣域遍地開花。

    從縣城中心唯一的那家新華書店,到一方屏幕中的廣袤書海,圖書電商滋養著十八線城市的靈魂,讓小鎮青年們對知識的渴望不會落空。

    一二線需要農產品上行,縣城卻需要知識下沉。

    據拼多多數據顯示,2021年,農村地區收貨地址的圖書訂單量和交易額增速達154%,鄉村中小學訂單增速為110%。

    閱讀,是一件樂事。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圖書電商,不僅是圖書下鄉,更通過重塑縣城人“買什么”、“怎么買”讓知識下沉,重構著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01

    一座縣城的20年購書史

    從前車馬慢,一生只愛一個人,卻也能看很多書。

    老林在博客里回憶著自己的少年時代,“那時候沒有當當,也沒有孔夫子舊書網,更沒有京東、天貓什么的,人們還不知道互聯網是什么玩意兒。我只能通過讀書來了解世界、提升自己。”

    90年代的縣城,一家書店一座城。

    新華書店往往坐落在縣城最繁華的中心,也彰顯著它獨特的地位。

    新華書店,圖片來源于網絡

    越來越多的精裝書上架,但最終占比最多的還是教輔類。“因為縣城的大部分人,消費不起這些正版精裝書的定價”,書店老板小文提到,縣城的大部分人購書需求還是來自于給自己的孩子買教輔、童書,書店為了提高銷量基本都更愿意賣教輔,其他的圖書種類、新書更新都比不上大城市。

    “租書店鋪變多了,想看書時我們就去租書。租書鋪多在縣一中附近,交上幾塊錢的押金,每日租書的費用僅兩毛錢。”那個時候租書都是舊書,裝訂松散、有筆記劃痕是很正常的事情,人們更在意的是書里的信息內容,武俠、言情、漫畫也充斥了老林的整個課余時光。

    圖片源自于網絡

    時光一晃就是20年。

    實體書店的生意越來越差,連北京的西單圖書大廈和中關村圖書大廈,都要劈出一大片賣電子產品和玩具來保持利潤,其他的書店更是成了咖啡廳,縣城中的書店快成了雜貨鋪。

    在省會城市上大學的周可,畢業后回到五線城鎮的家鄉當公務員。周可提到,以前讀書時,他經常會去逛獨立書店,“感受文化的氣息”,而如今在五線城市,沒有什么高質量的書店,他也很久沒拿起書本來。在最近刷視頻時,他偶然進了直播間,“本來是刷刷視頻休息的,結果買了10本書。”

    而在河南安陽讀書的鄭京則更喜歡拼單買書,“拼多多折扣大,對于我這種學生黨來說,YYDS!”鄭京說,在豆瓣、小紅書、微博上都有不少拼單的帖子,不僅可以一起找拼友,還可以看看別人都在拼什么,“我9.9元拼了《槍炮、病菌于鋼鐵》,6.7元拼了《萬歷十五年》,都還不錯。”

    “一二線需要農產品上行,我們卻需要知識下沉。”老林對商業數據派說。

    “記得小時候,最開始買書或訂閱雜志報紙,多在縣城的郵政局。有一個柜臺專賣雜志期刊,我買了第一本書——《童話大王》,有書看就很興奮了。”

    再后來長大點,舊書攤、租書店越來越多,除了必備的四大名著,有像《隋唐演義》《三俠五義》這類的武俠、言情小說,還有晦澀難解的《易經》《黃帝內經》《鬼谷子》,只能憑著運氣淘書。

    當時,為了買更多的書,老林需要坐車去市里,“吃一碗面就上車”,還要拿兩個布袋子去裝書背回家,“可以說讀書變成體力活了。”

    “回憶少年時代總是美好的,但習慣了網購的便宜、方便后,現在讓我回到過去,也肯定受不了。”老林說。

    02

    暢銷書單中,有時代的剪影

    “買了三次書,花了一千多。我還沒去拿,晚上回去拆箱。”住在十八線小縣城的方新在豆瓣曬出了自己購書清單。

    她沒想到這則日常分享,會引來這么多人的評論:

    “以后多在組里看看吧,慢慢對書有個審美認知,坦白講,你買的這幾個版本都不怎么好。”

    “這些書沒必要買,《夜航船》和《資治通鑒》可以買更好的版本。”

    這53本書,花了方新一千多塊,是她半個月的工資。想要多看書充實自己的她,并沒想到網購買書還有這么多講究。

    有人在評論里耐心地分享道,“國學一類的,還是以中華書局和上海古籍為主,岳麓書社和浙江古籍為輔。版本權威,裝幀精良,大多不會踩雷。”

    對紙質書愛好者們來說,如今選書不止選內容,還要考慮出版社的風格和專長、譯文版本、裝幀、排版、紙型、價格,多番對比下才能買到真正“值得”的那本。

    老林覺得,現在人買紙質書不只是為了讀,“只想讀內容,你大可去看電子版”,真正買書的人還是將書作為精神載體的,“買這個版本,就是一種認可。而有些無下限的出版社不該獲得這種認可,我們讀者也需要對市場和書負責。”

    這種“雙向選擇”和“精致閱讀”的心態,在當下很常見,但在以往賣方市場下并不曾有。老林也提到,以前淘舊書,泛黃是常態,劃痕和筆記也無傷大雅,“淘到一本喜歡的就很不錯了。”

    圖片源自于網絡

    以往的“喜歡”或許是個人化的興趣,當下的“喜歡”卻明示著時代的印記。

    據“多多讀書月”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組發現了一個區別于前兩季的趨勢,本季活動期間,《流感大歷史:一部瘟疫啟示錄》《瘟疫與人》《蒼白的騎士:西班牙流感如何改變了世界》等審視人類與疫病關系的書籍銷售火爆,而這與疫情背景下讀者對相關知識的需求激增緊密相關。

    與此同時,旅行文學《從大都到上都》《午夜降臨前抵達》《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走過興都庫什山:深入阿富汗內陸》等書目也大受歡迎。通過書籍,很多人“花最少的錢,去到了最遙遠的遠方”。

    疫病類和旅行類文學的火爆,是疫情下人們對于深層原因的探尋和對遠方的向往。商業數據派發現,《槍炮、病菌與鋼鐵》在新華文軒店鋪推介位、樊登抖音直播間、中信出版社拼多多直播間等商家端頻頻出現,也在豆瓣、小紅書等社區被大量討論,在縣城居住的林可也受到社交媒體的影響,買了這本書。

    網上書目浩如煙海,各類榜單在幫助大眾篩選出好書的同時,也彌合著人與人、城與縣之間的差距。有數據顯示,在一線城市火爆后的圖書,不久后也會受到低線城市的青睞,盡管彼此存在一個時間差,但總體來言,長時間段的銷售額差距在逐漸縮小。

    圖書電商不僅帶來購書習慣的改變,更改變了人們通過讀書了解世界的方式。盡管肉身突破不了地域的限制,但精神卻走向同一片藍天。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前期不被看好的作品也在本季度中“意外”大賣。例如,經管類圖書《小島經濟學》與心理學書籍《煤氣燈效應》盡管內容優質,但在出版社的預判中卻并非典型的暢銷書。結果,它們異軍突起、銷售火熱,以至于出版社不得不多次調整庫存滿足讀者的需求。

    “很長一段時間里,社科經管類書籍因內容相對專業、枯燥而遭受冷遇。但近年來,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很多年輕人重拾過去沒有時間閱讀的‘大部頭’,通過系統化、沉浸式的嚴肅閱讀沉淀知識、提升自我。”拼多多新消費研究院研究員陳辰表示。

    據《2021多多閱讀報告》顯示,在2021年第一、二季“多多讀書月”期間,社科經管類圖書的拼單總量同比增長228.6%,增幅亦僅次于文學小說。

    03

    結尾

    2021年數據顯示,城鎮居民閱讀量為5.54 本,高于農村居民的3.75本,但低線居民的消費金額增幅是高線城市的5倍,逐步向一線城市靠近。

    2019年數據顯示,低線城市的閱讀類目緊跟高線城市的步伐,隨著時間推移,銷量分布差異會被逐漸抹平。受到網絡、銷售榜單的影響,好書在馬太效應下被更多的人發掘,也從側面證明低線城市在不斷向一線城市學習。

    “別嫌讀書苦,那是我們通往世界的路”,越來越相似的書單,顯示著城市與縣城間的鴻溝在不斷縮小。

    一位博主寫道,“在老家瓦房斑駁的土墻上,現在已碼了兩米多高的舊書,是我從小學到高中讀過的部分書籍,我知道是它們鋪墊了我去看世界的路。”

    也許我們并不能馬上突破地域發展不平衡的限制,但可以通過平等的閱讀和學習,到達同一個世界。

    無論在何地,都能獲得到同等的知識資源,才是真正的知識普惠。

    來源:商業數據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一座縣城的20年購書史:圖書電商滋養著十八線城市靈魂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