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盈利指標不是“緊箍咒”,蔚來繼續“燒錢”模式

    “燒錢”模式下,蔚來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文|和訊財經 吳雨其

    今年四處蔓延的寒意,并沒有影響到新能源汽車行業。

    11月10日,蔚來發布的2022年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季度蔚來實現營收130.02億元,同比增長32.6%,高于市場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蔚來在三季報中對四季度業績給出了高預期指引,其中,交付指引為4.3萬至4.8萬臺,創單季最高交付指引;營收指引為173.7億元至192.3億元,同比增長75.4%至94.2%,并明確NIO品牌將在2023年第四季度達到盈虧平衡。

    這些利好消息很快傳遞到資本市場。財報發布后,蔚來港股、美股均實現連續兩日飆漲,港股次日漲幅突破20%,領漲汽車股,且隔周周一開盤后一度突破10%,當日收漲8.97%,報收92.3港元;美股則于11日周五收盤時收漲11.80%,報收11.56美元。此外,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今年三個季度均加倉蔚來。

    蔚來交出的2022年第三季度成績,在一些人看來喜憂參半。

    喜的是,今年三季度,蔚來營收達到130.02億元,同比增長32.6%,環比增長26.3%,超過市場預期129.91億元,連續十個季度正增長;交付整車31.607輛,同比增長29.3%,創季度交付新高。憂的是,蔚來第三季度虧損仍在擴大,經調整后凈虧損約為35億元。

    作為備受市場關注的企業,多方人士從不同角度對蔚來的三季報進行了解讀,其核心問題就是兩個,第一如何看待蔚來在三季報的虧損,第二就是蔚來的未來究竟怎么樣?

    從技術視角看投入

    有市場人士分析,我們不能從單一的虧損數據去判斷企業發展,而是更要去關注企業為何沒盈利?投入邏輯是否合理?

    今年第三季度,蔚來研發支出29.4億元,創單季新高。對比今年前兩個季度(一季度研發投入15.1億元,二季度研發投入21.5億元)來看,蔚來今年的投入的確在節節攀升。在發展得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行業,高研發投入不是新鮮事,但是,相比之下,蔚來的研發投入規模和增速在其中仍很突出。那么,蔚來究竟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站在研發布局的視角,從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透露的信息來看,今年三季度研發投入的增加,主要由于公司在電池、芯片、手機等新業務領域加大了投入。

    電池方面,有媒體報道稱蔚來正在自研磷酸錳鐵鋰和4680電池,將分別用于兩個品牌和第三代平臺車型上。芯片方面,據李斌介紹,蔚來從去年開始就在積極研發AD(自動駕駛)芯片,目前團隊已經有500人。“AD芯片與算法強相關,結合我們的算法來定制芯片效率會更高,并且將提高我們的毛利率。”李斌表示。

    其實,李斌此前就曾公開表示過造車很燒錢的觀點,“沒有200億就別想造好車”。此后,越來越多的科技巨頭進場,加之政策方面的推進,整個市場競爭格局發生變化,新能源造車對資金規模的需求更大。對于蔚來而言,在當下的時間節點,正是高投入和增高技術壁壘的時候。此時與蔚來討論盈利指標,為時尚早。

    正如古人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便是此理。

    盈利指標不應成為“緊箍咒”

    最近,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媒體表示,對于創業公司主要任務是發展,因高投入導致無法盈利,屬于正常現象。對于目前的智能化電動汽車領域,用當前盈利來衡量企業發展尚早,需要持續加大投入,才能加速發展。

    “國際上一款新車從概念到產品,一般是60個月的周期,這兩年國內汽車研發進步很大,如果能做到30個月已經算很快了。”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表示,產品從下線到最終盈利,也有很長的路要走。

    事實上,今年蔚來開啟交付的三款全新車型ET7、ET5、ES7一直處于熱銷狀態,另外,蔚來破紀錄的四季度交付指引即將證明,過去和現在的投入,即將產生回報。

    基于長期的戰略定力和研發投入,蔚來已建立完備的智能電動汽車研發體系,具備多款車型項目并行開發的能力。此外,蔚來的科技創新成績也不勝枚舉,例如蔚來全棧自研的智能底盤域控制器ICC,成為了中國首個全棧自研智能底盤域控制器,而蔚來智能系統,則涵蓋整車計算平臺、整車操作系統、車載智能硬件、智能算法及智能應用五大部分,實現持續迭代。當前,Banyan已成為蔚來最新一代智能系統。

    由此可見,單純的盈利指標,不應成為蔚來等新勢力發展的“緊箍咒”,而在來勢洶洶的電動化、智能化技術變革浪潮之下,蔚來似乎并不會停下研發的步伐。

    有業內人士認為,相比于同行,蔚來或會在一定時間內承受虧損的壓力之下,仍繼續保持一定規模的研發投入,但不會再猛增投入。

    “汽車是一個資金、技術、人才密集型產業,尤以品牌和規模效益著稱。”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表示,對于汽車企業而言,需要加大研發投入,以提升研發能力及核心技術掌控度,這樣才能提升產品的競爭力。

    據李斌透露,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之內,蔚來規劃每個季度研發費用會保持在30億元左右,并持續提升研發的體系化效率。在兩個新品牌、電池、芯片、手機等相關業務方面,預計明年蔚來將會投入30億至40億元的研發費用。

    今年二季度發布財報時李斌曾表示,蔚來正在加大對動力電池相關領域的投入。到了第三季度,有媒體報道稱蔚來電池科技(安徽)有限公司已經順利成立,集制造、銷售、研發一體。

    市場放量,NIO品牌將盈虧平衡

    面對市場對蔚來目前高研發狀態的擔憂,李斌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再次明確:蔚來NIO品牌的盈虧平衡的時間節點為2023年的第四季度。換句話說,蔚來計劃在9年時間內實現NIO品牌盈虧平衡。相比之下,特斯拉花了16年時間才實現盈利。李斌坦言道:“肯定比特斯拉實現盈利時間要短。”

    回看今年第三季度蔚來的市場銷量,較去年有了可觀增長,共交付整車31.607臺,與2021年第三季度相比增長29.3%,與2022年第二季度相比增長26.1%,創下了季度交付新高。

    在國內高端市場穩固發展同時,蔚來今年全球化發展亦取得突破。今年10月,蔚來宣布向德國、荷蘭、丹麥、瑞典市場提供全體系服務,ET7、EL7(中國市場命名為ES7)、ET5三款車型登陸歐洲市場。有業內人士分析,歐洲市場很有可能成為蔚來新的業績增長點。

    此外,蔚來目前財務情況健康,賬面有514億的現金儲備,這是蔚來在未來激烈競爭中廝殺的底氣。

    新車研發方面,蔚來計劃推出更多新車型。“明年上半年蔚來會有5款車型推出,其中會有一款成為蔚來的‘Model Y’。至明年6月,蔚來會有8款車在售。”李斌表示。

    根據蔚來的規劃,到2023年上半年,蔚來全系車型將全部切換至NT2.0平臺,產品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新品上市疊加產品力提升,蔚來2023年的成績,更值得期待。

    來源:和訊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盈利指標不是“緊箍咒”,蔚來繼續“燒錢”模式
    被精準安排的接班路,“車二代”李星星登上舞臺
    “長痛和短痛”并至,蔚來加速投資未來
    電動汽車的新“燃料”:一場針對鋰電池的圍獵已經開始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