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人工智能可以跟任何東西結合在一起,人工智能加藝術舞蹈,人工智能加科學,人工智能加數學。人工智能就好像一個集成器。”
“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圓桌π:數智未來新突破”現場 圖片來源: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
作為一名研究者你如何選擇自己的研究課題,以及背后是如何思考的?”11月7日,1986年圖靈獎得主、康奈爾大學計算機科學院工程與應用數學系教授約翰·霍普克羅夫特(John Edward Hopcroft)在“世界頂尖科學家科學圓桌π:數智未來新突破”上向在場的中外頂尖科學家們拋出這個問題。參加圓桌討論的7位人工智能(AI)領域科學家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杰出教授、2004年美國“總統科學、數學和工程指導卓越獎”得主蘭諾·布魯姆(Lenore Blum),2022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邁克爾·I·喬丹(Michael I. Jordan),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朱軍,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吳飛,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長聘副教授龍明盛和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敖平,他們分別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法。
“尋找真實世界中有潛力的地方”
被稱為機器學習宗師級人物的喬丹將自己的心得概括為“尋找真實世界中有潛力但還沒有正式得到研究的地方”。聽起來似乎非常抽象,他繼續說道,“在數學中可以針對一些課題做研究,但我并不覺得那是最激動人心的領域。”而對于移動支付的研究,他卻感到興奮,“我了解了支付寶背后的機理——如何把商家和消費者連接起來。除了支付行為,其包含的整個金融服務、小微貸款等都是由數據驅動的。這并不是單純的計算機科學,也不是單純的經濟學,而是相互交叉的內容,這是一個新的計算方式。”
2022年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智能科學或數學獎得主”邁克爾·I·喬丹(Michael I. Jordan) 圖片來源: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
布魯姆對此表示同意,“我覺得很有借鑒,如何把市場的動態關系引入到我們的算法當中,這是很值得探索的一個領域。”
除此之外,喬丹認為一個重要的領域是“激勵”,比如語言建模需要有海量數據,那么數據怎么收集?關鍵是人們為什么愿意貢獻數據?這就需要考慮到對每個主體的激勵。
喬丹舉例說明,比如美國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和制藥公司之間的矛盾就體現在數據披露上,制藥公司有完整的藥物數據,而FDA則需要根據制藥公司提供的數據做出藥物是否能上市的判斷。“怎樣更好讓對方供應你所需要的數據?”他說,“在聯邦主體這樣一個大模型框架中,我們就可以通過一些計算方法,一些制度設計來完成有效激勵。”
喬丹覺得,“很多時候靈感正是來自于真實世界。”他喜歡周游世界,在全球各地進行觀察,了解其中值得深挖的現象,“當我看到有意思的現象時,我會思考它發生的邏輯,并從數學、統計學、博弈論等角度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如果對這些現象進行建模,能夠建立相關的體系,或許就可以帶來非常好的突破。
對于未來二十年AI的進化方向,喬丹認為,可能會進一步聚焦在與人的融合方面。比如在醫藥領域,通過數據的智能分析輔助醫生進行診斷決策和治療,目前這一嘗試已經在癌癥治療方面有所進展。抑或是在商業領域,AI將幫助在消費者需求和商家之間形成更精準的匹配,其長尾效應將更平等地滿足每一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龍明盛也在關注目前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我現在看到在這個領域有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比如我可能知道在某個模型下怎樣做學習能力的轉移,但沒有其他如認知模型、記憶模型等。有人認為,如果把前面的知識轉移到新任務中就可以建立一些有利的認知,但實際上很多模型沒有辦法應用到神經網絡的機制上。還有一些很難計算,也很難產出目前看來有用的成果。現在在這個領域,創造更多計算機制去模擬記憶或其他人腦機制,還是很空白的狀態。”
AI+N時代,要跨學科尋找課題
吳飛則著重提到AI的不可解釋,“如何把人類知識輸入到人工智能模型中?比如引入一些邏輯、規則到模型中讓AI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建立可解讀的模型。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我們必須把數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在一起,所以人工智能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
正如吳飛所說,AI研究中的跨學科問題被參加討論的學者多次提及。朱軍認為,在應用研究方面,AI研究的思路正在發生一些變化——開始解決更復雜的問題,而不是10年前相對簡單化的機器學習問題。由此,就需要研究者具備各學科的知識,跨學科地來解決這些難題。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人工智能可以跟任何東西結合在一起,人工智能加藝術舞蹈,人工智能加科學,人工智能加數學。”布魯姆說,“所以看起來好像人工智能跟很多領域都能夠融入到一起、結合到一起。這點是很值得深思的,人工智能就好像一個集成器。”
布魯姆表示,“重要的是多和其他科學同道交流,我想強調的是科學研究是團隊合作,不僅要專注于自己的研究課題,還要和其他研究課題相互交織,這樣才可以取得更長足的成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
來源:澎湃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