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讀娛,作者 | 小咕咚
近年來,微綜藝在內容形態、播出平臺、商業模式等方面數次迭代。
早期,微綜藝的主角集中在明星群體身上,推出了《你好,是鹿晗嗎?》《婁藝瀟遇見音樂劇》《SHU(陳數)理生活》《魔熙(羅云熙)先生+》《尋夢“歡(趙奕歡)”游記》《石榴姐帶你玩》等一系列明星主題節目。隨后,微綜藝的主體人群向素人群體拓展,深耕小眾群體文化,《酷旅人遠征南極》《來啦!我們的獅廠練習生》等節目便是典型的例子。
從平臺上來看,拓展至知乎、小紅書等平臺,當前,小紅書的微綜藝重在與品牌進行定制化合作,《滿滿一大碗》《我們一起推理吧》分別與母嬰品牌、飲品品牌進行合作,知乎更多地傾向于將平臺內容視頻化輸出,青年談話節目《荒野會談》,此外還有《我的高考笑忘書》《我所向往的職業啊》這兩檔小眾化的選題,獲得小范圍的共情,但離出圈還相差甚遠。入局微綜藝,是小紅書、知乎尋找平臺下一個增長點的創新探索,但能否長久推進還待觀望。
如今,微綜藝行業又有了新動態。近日,微博發起的#校園微綜藝#計劃,邀請各領域大V、全國高校賬號、校園達人圍繞校園場景,以微綜藝、系列VLOG、紀錄片、訪談等欄目化形式連載優質內容,意在促進校園原創內容生產,引導高校欄目化運營,在持戈試馬間讓人眼前一亮。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的這些年,爆款綜藝動輒千萬甚至過億,節目制作成本高已是行業共識。即便是在降本增效的當下,微綜藝制作成本亦不容小覷,那么對于經費有限的在校大學生群體而言,真的能在極其有限的成本內做出好的原創節目嗎?
所以,當微綜藝的創新接力棒交到00后的手上,高校會是原創綜藝的下一個孵化池嗎?
高校綜藝熱潮,起于戀綜
自《心動的信號》第一季現象級出圈后,各個平臺都集中向戀綜賽道進擊,并細分出了母單、熟齡、離異等多個戀愛群體,圍繞這些代表性群體進行差異化的內容創作,在年輕的用戶群體間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緊接著,戀綜的春風吹進了大學的校園。當前,由大學生自制的校園戀綜已有數十檔,發布在微博、B站以及公眾號等平臺,在校內外有著不錯的影響力,像《廈一秒,遇見》還曾登上微博熱搜。
從節目名稱來看,有些戀綜名稱相對直球,武漢大學的《我想認識你》、渭南師范學院的《20歲遇見TA》、西大新傳的《心動了沒》、浙傳的《慢慢喜歡你》、華中科技大學的《我想和你在一起》等;有些戀綜名稱還融合了學校的校名,像廈大新傳學院的《廈一秒,遇見》、東財的《你怎么財來》,上海理工大學的《理應是你》……
從節目范圍來看,戀綜的腳步并不拘泥于同一校園,云端的跨校合作亦有所嘗試。同濟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和中國傳媒大學三所學校的同學共同制作的《云端戀愛的我們》。此外,學生自制校園戀綜這股熱潮還席卷至海外高校,澳洲UNSWCSA新南威爾士大學中國學聯自制戀綜《冬日戀愛的理由》,這說明自制戀綜在海外平臺也有著不錯的影響力。
從節目結局來看,這些戀綜,與視頻平臺的戀綜結局大抵相似,或是找到志同道合的對象,或有部分嘉賓因某些因素翻車,但之于學生受眾而言,大都是獲得了沉浸式的磕糖體驗,相關的磕糖感言更是在社交平臺上刷屏,社會影響力可見一斑。
讀娛君認為,高校自制戀綜,之于學生而言有三重意義,一是實踐性,像《廈一秒,遇見》便是是廈大學生的聯合小組作業,操盤這樣一檔節目,讓學生們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二是具有娛樂性,讓學生們在繁忙的學業中抽離,體驗、感受愛情的美好,亦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具有教育性,像武漢大學自制戀綜《我想認識你》便邀請了專業的老師來做觀察解讀,讓學生們在磕糖的同時也得到了正向戀愛觀的引導。
之于文娛行業而言,更意味著一股需要合理利用的新生力量。此番微博發起的“校園微綜藝”計劃,便是對既有校園自制綜藝的有效整合,目前活動信息顯示,武漢大學的《我想認識你》、西南大學的《天生之約》、南京大學的《春日邂逅的戀愛》等自制綜藝均已經入駐微博。當然,微博的目標不僅于此,學生自制戀綜只展示了高校學子內容創作能力的“冰山一角”,還有更多的創作富礦亟待挖掘。
戀綜之外,高校自制綜藝還有哪些可能?
當下,微博所推出的“校園微綜藝”這一新賽道,所希冀的是將微綜藝、系列VLOG、紀錄片、訪談等學生自制內容欄目化,而這依托的是各大高校源源不斷的內容供給。
位于不同領域的各大高校,美食風格不盡相同,而這也成為了學生自制綜藝的新切口。從吉林省各大高校的《“吉”刻就吃》到山西各大高校的《校園尋晉味》,從廣西各大高校的《飯飯之交》,到新疆渠道的《校園吃播疆至》,這一系列微綜藝展示了各個省份高校的美食特色,以美食為視角為各大高校凝練一張鮮明的學校名片。
高校流行文化亦是綜藝創新的靈感來源。面對當下高校的內卷文化,四川外國語大學推出首檔校園反卷選秀綜藝《川外反卷101》,當反卷文化與選秀邏輯相融合,《川外反卷101》這一概念挺有吸引力。具體來看,節目模式沿用了101的選秀框架以及剪輯手法,選手的人設影射經典秀人,導師點評語錄套用過往綜藝以及《小時代》的網紅語錄,娛樂反諷意味溢出屏幕,從初期節目來看,屬于玩鬧練手型的學生綜藝作品,后續的內容創新以及價值引導有待觀望。
街舞、拉丁等舞蹈文化亦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湖北高校主推校園微綜藝《Get Ready For Who》,首期節目所講述的是漢江師范學院光芒四射的星空樂舞社的生活,以創新的方式展示00后有趣的課余生活;當然,00后的新銳觀點亦十分吸睛,天津校園推出《見話如面》由大學生通過vlog分享自己的校園生活,通過電臺分享故事,甘肅高校推出自制校園訪談類綜藝《肅說你的花young青春》,以視頻連線的方式進行主題交流,這類節目的優點在于制作成本相對低,但創新點在于金句的錘煉與輸出。
綜上所述,在戀綜之外,高校自制綜藝亦有更多的可能。
在自制綜藝的創新上,讀娛君認為高校學子不必過多的去跟風當下社會面的綜藝趨勢,而是基于當下的校園生活出發,尋找新穎的切口去生產有趣合適的內容,進而精準狙擊垂直受眾。例如,走進大學生兼職的生活,既可以展示首次掙錢的人生初體驗,也可以深入洞察00后的兼職生態,這不僅能吸引同齡人的關注,還能讓更多的社會大眾了解……總之,在高校綜藝創新上,00后的制作者們最懂他們自己的內容喜好,在原創校園綜藝的拓展上還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但也需要打破自身的局限性。
此前,高校自制綜藝的瓶頸在于過于追逐綜藝行業的內容趨勢,在滿屏的戀綜節目里缺乏核心亮點與優勢,外加高校自制綜藝與平臺自制綜藝在成本、技術層面上便有天壤之別,基于同一趨勢進行內容創作,高校自制綜藝的“廉價感”極為明顯。隨著高校微綜藝內容多元化的鋪陳開來,愈加注重內容的獨創性,以00后的創作巧思反哺于市場,才是其核心賣點所在。
如今,高校微綜藝內容版圖的展開,無疑為行業帶來了新的內容風向。在創作對象、播出平臺均在橫向拓展的當下,微博將微綜藝的重心投射向高校,不僅助力學生自制綜藝得到更多的關注,也將激活高校學子在綜藝領域的創造力,還憑借這些內容增量讓自身的綜藝賽道愈加年輕與多元。就在多方共贏間,微綜藝的內容版圖得到了更有力的拓展。
不過,話說回來,微博所發起的“校園微綜藝”計劃,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學生自制綜藝發行與曝光等方面的運營痛點,但最關鍵的資金問題依然沒得到完美解決。畢竟任何一檔高校微綜藝的落地,所依靠的不單單是學生們的一腔熱忱,還要有相應的資金作為支撐。因此,學生自制綜藝能否實現商業化,亦決定了其品效升級的速率與周期。而資金這一問題,后續微博與高校能輔助解決嗎?還待觀望。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