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美的:To B轉型占用資源,影響業績增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花兒街財經,作者 | 侯煜、楊曉羽,編輯 | 羅卿

    白電三巨頭、、(600690.SH)是家電行業規模最大、營收能力最強的上市公司,三家公司的盈利狀況也被視為行業晴雨表。近日,三家公司陸續披露了公司第三季度報告。

    第三季度,處在轉型投入期的美的集團(000333.SZ),營收和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持平。在多元化方面成效并不顯著的格力,規模優勢則逐漸喪失,前三季度在營收規模上已達到(000651.SZ)的兩倍,不過后者的凈利潤率仍然居于行業首位。

    在三家企業中,的營收規模居中,營收和利潤率增長率均則排在首位。

    就目前來看,公眾按照以往的刻板印象,還會稱這三家企業為“白電三巨頭”,但實際上To B的轉型意愿更強,格力則仍然依靠空調業務支撐大盤,白電三巨頭的定位已經產生較大的分化。三家企業的增長動力目前仍然有一定的重合度,但未來的發展方向出現比較大的分化。綜合各個財務指標和整體的行業表現,家電分析師劉步塵也預言了未來三家企業的發展趨勢,即“強者愈強”。

    空調大王格力:營收規模僅為美的的一半

    第三季度營業收入513億元,凈利潤為69億元,兩者增速均超過10%,單季度凈利潤率為13.4%。

    前三季度,實現的營業收入為1483億元,同比增長6.3%,凈利潤約為183億元,同比增長17%,凈利潤率為12.3%,格力已經至少5年維持此利潤水平。在三家企業中,格力的毛利率一直居于首位,公司有較強的成本控制能力。

    不過在增速良好、凈利潤可觀的財報發布后,格力股價不漲反跌。《華爾街科技眼》認為,股價有如此表現的原因有兩方面,首先是格力在規模上已經與美的、海爾有了較大的差距。前三季度格力的營收規模僅為美的的一半。目前來看,格力的成本控制能力依然領先,制造業依賴于規模效益和大宗采購成本優勢,與其他兩家企業的規模成本拉開差距后,未來會影響其毛利水平。

    其次是格力缺乏想象空間。實際上,格力電器自我定位為“多元化、科技型的全球工業集團,產品覆蓋家用消費品和工業裝備兩大領域 ”,但從第二季度公布的營收分布可以看出,空調業務在營收規模中的占比目前為72%。空調的營銷占比在減小,但除空調外,還未誕生其他現金牛業務。

    圖:來源于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

    美的集團:To B轉型占用資源,影響業績增速

    從第三季度業績看,營業收入877億元、凈利潤87.7億元,同比增速僅為0.02%、0.33%。前三季度,營收規模達到2704億元,同比增長3.45%,凈利潤245億元,同比增長4.33%。

    圖:來源于第三季度財報

    特別在財報中強調,盡管營收和利潤增速放緩,但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及前三季度經營性利潤分別為99.8億元(同比增長14.3%),288.4億元(同比增長10.9%)。意在說明公司的經營狀況良好。(經營性利潤計算公式為營業利潤減去投資收益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分業務來看,公司五大業務板塊收入及增長情況如下:

    智能家居事業群1862億元:同比增長1.70%;

    工業技術事業群170億元:同比增長14.84%;

    樓宇科技事業部:179億元 ,同比增長22.65%;

    機器人與自動化事業部:195億元,同比增長5.72%;

    數字化創新業務81億元,同比增長37.30%。

    上半年,To B的節奏不斷加速,比如發力熱泵市場。除此之外還在積極擴大朋友圈。報告期內,美的樓宇科技與火山引擎、萬科集團達成合作,雙方在智慧園區、樓宇科技等方面展開合作。

    在家電業務觸及天花板后,包括美的、海爾、格力等企業,都在探索新的增長點。一方面是打造高端家電品牌,另一方面則是破圈、跨界發展。

    美的持續打造了高端家電品牌,包括2009年推出的凡帝羅、2018年主推的COLMO。不過從已經披露的市場數據來看,2021年美的COLMO品牌銷售額超過40億元,而同期海爾卡薩帝品牌銷額為129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美的系高端品牌的市場有所改善,美的方面稱智能家居事業群前三季度營收1862億元,COLMO和東芝兩大高端品牌同比增長分別為138%和61%。

    由此看來,高端品牌的市場培養需要時間。2021年,中國家電市場中白色家電總體銷售額同比減少11%,疫情導致全球原材料價格瘋漲,家電行業成本逐漸攀升。在大環境衰退、消費降級的背景下,To C市場的潛力難挖。

    董事長方洪波寄希望于To B業務和國際市場打破家電業務增長的天花板。該邏輯和戰略布局頗具前瞻性:中國家電市場日漸飽和,未來的營收的增長一定得依靠To B業務和國際市場。

    的轉型從2020年就已經拉開帷幕。這一年,已經將原有的“消費電器、暖通空調、機器人與自動化系統、創新業務”四大業務板塊更新為前文提及的五大業務板塊 “兩群+兩部+一業務”。其中智能家居事業群集合了美的旗下全部To C業務,包括空冰洗三大白電、廚電和水家電、小家電以及IoT事業部。

    家電行業分析師宏宇認為,家電企業選擇轉型B端有一定的內因,一般來講,企業都會在處于頂峰時進行改革,一是可以用主業的成功掩蓋改革的陣痛;二是在紅利即將到達頂點時,資金、資源、實力都是最強的時候,可以抵抗一定的風險,從而提高改革的成功率和容錯率。

    的改革與第二種情況較為吻合,To C和To B并重的業務模式能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但目前來看,由于新業務尚處在投入期,因此需要以戰養戰。只有把家電業務做扎實,才有資源和余力加大新業務投資。美的家電業務貢獻營收占比大約七成,夯實基本盤至關重要。

    “B端業務的成長性不如C端,暫時還不能帶來大量的現金流,前期更需要大量資金來支持收購、并購等動作,如此下來,美的率先收縮戰線,選擇耐心潛伏,等待B端業務成熟后再開辟另一個戰場,便不難理解了。”宏宇表示。

    海爾智家:利潤增幅兩倍于營收增幅

    第三季度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628.91億元、37.17億元,同比增長8.62%、20.28%,凈利潤同比增速較一、二季度有明顯提高。

    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約為1847億元、116億元,同比增長8.91%、17.26%,利潤的增幅兩倍于營收增幅。對于業績的增長,海爾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抓住品類創新與模式創新增長帶來的機會;強化高端品牌與海外三位一體布局優勢,持續提升全球市場份額;加速企業數字化重構,提升用戶體驗和全價值鏈效率。在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公司實現了穩健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不過目前來看,的凈利潤率為6%,在三家企業中不占優勢,還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海爾在財報中也提及了提升利潤的手段,2022年前三季度毛利率達到30.5%,較2021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公司優化產品結構和型號競爭力,有效實施供應鏈全流程成本管理及通過研發及銷售全 流程協同減少SKU數量;優化二、三級供應商的管理及提高零部件自制比例,以提升全價值鏈競爭力。

    對此,家電分析師劉步塵認為,最近三四年時間中,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態勢,表現在經營指標上,即營收、凈利增速行業持續位居三強之首,若依此趨勢發展,不排除未來3—5年凈利率提升至9%的可能性。

    海爾、美的繼續加大研發投入

    一家公司的產品競爭力、持續盈利能力等與研發緊密相關。近年來,三家電巨頭在研發投入方面的重視程度也有差別。

    今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為47.56億元。從2018年至2021年,的研發投入已經從72.68億元下降至65.29億元,整體呈現下降趨勢。

    在前三季度投入的研發資金為89.17億元。2018年至2021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分別為則從98.11億元增加至120.15億元,整體上呈增長趨勢。

    今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為74.54億元。2018年至2021年,公司的研發投入亦是從53.98億元增長至89.67億元,

    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3.21%、3.28%、4.03%,的占比墊底,占比最高。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美的:To B轉型占用資源,影響業績增速
    格力被罰 白色家電日子有點難
    白色家電公司一季度凈利大幅下滑 走勢冰火兩重天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