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電競專業畢業生面臨“高齡”困境

    文|未來商業觀察,作者|盧龍恩

    不久前,首批電子競技員技能等級證書下發,“首批領證電競人”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與此同時,電競教育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2016年,教育部增設“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2017年,多所學校開設電競相關專業,這一年也被稱為電競教育元年。

    五年過去,那些一腔熱血闖入電競專業的年輕人現況如何?曾站在行業風口上的他們,是否實現了人生理想?

    游戲,生活的另一種出口

    20歲的王倩,身材苗條,笑起來眉眼彎彎。

    她擅長的是一款古老又知名的游戲,英雄聯盟,最喜歡一位叫巖雀的女法師,機動靈活,傷敵于瞬息之間。

    小學時,朋友第一次帶她玩英雄聯盟,屏幕上的光影讓她入迷。

    初高中六年,父母一直在其它城市做生意,她一個人讀書、做飯、生活,只有游戲里的朋友陪伴著她。

    雖然大多數人都沒見過面,但是他們什么都聊。王倩生日時,他們會發紅包、寄禮物,但現實中幾乎沒有朋友知道她的生日。遇到挫折時,朋友們也會發消息、打電話過來安慰。

    游戲,是樹洞,也是出口。

    2019年,王倩高三,恰好在網上看到電競專業的新聞,十分驚喜和激動。她也想報考電競專業,希望畢業后去喜歡的RNG俱樂部工作。

    三年前,教育部發布通知,在體育類中增補“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第二年,多所本科和大專院校,開設電競相關專業。2017年也被稱為電競教育元年。

    同樣報考電競專業的小晚,和王倩原因類似,他也在游戲中找到了自我。

    現實中,他生性靦腆,去餐廳吃飯時,別人會高聲呼喊服務員,但他不敢,不想引起別人的注意。

    小晚是他的游戲ID名,他說取這個名字,是因為足夠不引人注目,“放在人群里,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游戲中的他明顯更加松弛和恣意。他喜歡與人PK,喜歡獲勝后的快感和成就感。高中時看電競比賽,他曾想象過,如果他坐在選手席上,會是什么樣子?但他又覺得“太不現實了,遙不可及”。

    報考電競,是他逐夢的開始。

    2020年,小晚考上了廣州一所專科學校,加入“電競高技班”,學制3年。

    而王倩也考入了四川一所專科學院。其實她高考前的模擬考試成績還不錯,考上本科問題不大。但在本科和電競之間,她選擇了后者,最后通過單招考試來到學院。

    黃金年代的失落

    王倩的學院在大學城,周邊設施齊全,離市中心10公里左右。校園建得很漂亮,歐式風格,墻壁由粉色、米色的瓷磚交替排列而成,搭配藍色穹頂,頗有城堡的味道。

    一群十幾歲的少年,帶著對電競的熱愛聚集在這里。第一堂課,老師讓他們自我介紹,聊聊學電競的原因。“我們班藏龍臥虎,有職業選手,有路人王,很多同學都很厲害” 王倩十分感慨。

    那幾年,是電競的黃金年代。

    2011年,王思聰豪擲5億元,組建IG俱樂部。

    2017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在鳥巢舉行,據官方統計,共有5760萬獨立觀眾收看了這場比賽。

    2020年,電子競技項目首次成為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的正式項目并被記入國家獎牌榜。

    不過,在電競專業讀了兩年后,王倩發現了異樣。

    學院電競專業,開設了很多課程,有電競產業分析、電競賽事運營、電競賽事策劃、解說等等。但專業底下沒有細分方向,各門課也沒有深入講解,導致她們“啥都學,啥都不精”。

    師資薄弱是另外一個問題。王倩所在的學校采用校企合作制,所有老師都是從企業派過來的,“老師換得很快,而且缺乏教學經驗”。

    比如,講授解說的老師,雖然參與過一些大型賽事,但上課后“整節課都在講自己的光輝歷史”。

    課程設置不深入,老師教授不專業,導致王倩和同學對就業感到茫然。

    她還有一年畢業,但已開始了解就業情況。她打開求職軟件,搜索電競崗位,發現招聘方更偏好新媒體、管理等專業的人才。

    雖然熱愛電競、了解電競也是崗位條件之一,但是沒有一條招聘信息直接提及電競專業。電競專業并沒有得到廣泛認可。

    最核心的選手崗,電競專業也不占優勢,考入電競專業,并不等于踏入職業圈。

    在廣州讀書的小晚,相對幸運,入學第一年,便趕上校隊選拔,憑借優秀的表現,他成為年級里唯一入選校隊的學生。從此,校隊訓練成為他的生活重心。

    訓練室在教學樓的五層,也是頂層。空間并不寬敞,大概是正常教室的一半。里面放著一張能容納五六個人的長桌,五個凳子,兩張電競椅,一張教練桌和一臺用來觀戰的電腦。

    兩張電競椅,一張固定給教練,唯一剩下的電競椅“要搶著坐”。沒搶到的人,只能坐凳子。

    他們每天十一點左右起床,吃完飯,拿起各自的手機開始訓練,訓練到晚上五點,吃飯休息會,再從七點訓練到十二點。每天訓練十個小時,日復一日。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近一年,教練時不時會肯定和鼓勵小晚。慢慢地,他覺得成為職業選手,好像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直到2021年8月30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未成年人游戲受限。

    小晚的校隊中,恰好有未成年人,通知下發后,他們無法正常參加訓練和比賽,校隊也因此停擺。

    扭轉劣局的方法

    經過半個月的緩沖后,2021年9月中旬,小晚報名參加了VG電競俱樂部的青訓計劃。通過線上試訓后,他從廣州去上海,參加線下集訓。

    去年圣誕節后,他和隊友在第四屆王者榮耀全國大賽中獲得亞軍。

    然而4天后,戰隊參加2021王者榮耀挑戰者杯,連敗8場,止步于選拔賽。“從開始的那些不甘心,到后面就慢慢麻木了。”

    小晚是同學中幸運的個例,但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19年1月,人社部發布13個新職業公示通告,電子競技員入圍。2021年2月,人社部頒布電子競技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

    今年9月,首批電子競技員技能等級證書下發,“首批領證電競人”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公開報道顯示,職業選手的黃金年齡在13歲至24歲之間,而大學畢業生年齡在20歲至23歲左右,這在電競圈屬于“高齡”。

    所以,電競專業設立并非為培養職業選手,辦學目標還是培養電競產業其它環節的人才。

    電競人受到熱議那幾天,王倩正計劃著參加專升本考試,繼續讀體育方向的專業。她已升入大三,未來迫在眉睫。

    她希望本科畢業后,去考體育局的編制,最好是跟電競沾邊的崗位。

    她并不準備專科畢業后,直接進入電競行業。“比如說去俱樂部當運營,那我就得學會PR,去當領隊,那得學韓語或者其它語言,但這些都不是我的強項。”

    這也是大部分電競專業畢業生的困境。

    《2019年度中國電競人才發展報告》顯示,只有三成電競專業學生認為,所學內容對未來就業有很大幫助。

    上學之余,王倩是微博的一名游戲博主,時不時會發一些游戲視頻和段子。

    有時,她會拿出喜歡的巖雀,瀟灑地穿梭戰場。游戲里,女聲的配音輕柔又無奈:

    你是不是感覺進退維谷?

    屏幕前,女孩握著鼠標,腦子里飛快思考扭轉劣局的方法。

    (文中王倩為化名)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電競專業畢業生面臨“高齡”困境
    電競賽事比分:全紅嬋一金一銀!跳水世界杯中國隊全勝收官;中國女足世界杯首戰即決戰
    是網吧還是酒店?電競酒店成為未成年人保護盲區
    企鵝電競宣布退市:將于今年6月7日23時59分終止運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