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銳評】一年又一年,雙11創造著節節高的網購神話。
2015年11月11日凌晨1分12秒,天貓交易額破10億;12分28秒,超過100億元;1小時13分59秒,交易額超300億。
而在2014年的雙11中,天貓交易額破10億用了3分鐘,在38分28秒時,交易額沖過100億。再往前的2013年,破10億則用了6分鐘。在當天的成交額上,從2009年的0.52億到2010年的9.36億,接下來的幾年,33.6億、191億、350億,再到去年的571億。而今年的交易額,有預測數據在771億—882億之間。
除了光鮮亮麗的數據之外,今年阿里巴巴的雙11同樣花樣繁多,馬云壓軸雙11晚會,馮小剛親自執導,明星大腕、商界巨賈也都一一亮相。
當然,雙11出盡風頭的不僅僅是阿里巴巴系,包括京東在內的電商們都加入了這一混戰。京東就將矛頭直指阿里巴巴,雙方大打口水仗,當然,這也是每年少不了的戲碼,大家伙也都見怪不怪了。
這場看上去有點莫名其妙的網絡購物狂歡,雖然每年都引爆了網民們的熱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數字神話,但在這些光鮮亮麗的數字后面,越來越多的敗絮正在一一顯現。
金融時報此前就報道稱,雙11已成中國最大的假貨節。自2013年以來,在中國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登記的網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數量已經增加了356%。阿里巴巴和其他電商是在為大賣家洗地,從這些賣家那里收取的傭金和廣告費,在它們的營收中占了大頭。而消費者對電商們怨聲載道的一個地方是,他們往往先需要提供一個證書,來證明某個商品是假貨,而多數公司都不會出具這種證書,這也就意味著消費者的維權難于上青天。
假貨橫行顯然已經不是秘密,而價格陷阱更是讓消費者防不勝防。很多商家在雙11到來之際,以打折為噱頭促銷宣傳,卻在打折前先行提高銷售價格,使消費者誤認為享受到了價格優惠而購買。
更多的“痛點”,系統崩潰、快遞爆倉、信息泄露等也是屢屢爆發。當然,這些問題顯然都不是雙11才出現,但明顯的是,雙11在掀起一場網絡購物狂歡的同時,也將這些問題無限放大,集中引爆。
現在的問題是,到了七年之癢的雙11,還能有多少底氣繼續紅紅火火下去。眾所周知,雙11與美國的黑色星期五有著某種天然的聯系。但細細分析黑色星期五不難發現,“黑色星期五”的產生、壯大,乃至最后形成了美國人骨子里的一種文化,得益于幾個綜合要素:節日、購買力積累、超級促銷等。“黑色星期五”正是在美國人年底購買力釋放,迎接圣誕大采購的情況下,商場出于競爭不斷提高折扣和提前促銷時間,最終產生了感恩節后第二天大促銷的文化。
但反觀中國的雙11,起初不過是建立在幾個南京大學男生臆想出來的“光棍節”基礎上的調侃,并沒有嚴格的節日背景。而且距離元旦也好,農歷新年也罷,都還尚遠,又離國慶長假太近。這一方面使得人們購物的目的性不強,更多是一種散漫看什么便宜買什么的沖動性購物。
另一方面人們的購買力積累不夠,很多人剛剛在國慶期間釋放了一波購買力,又還要攢著錢留到過年時候消費,因此購買力并沒有達到中國消費者的頂點。正是因為雙11缺少必要的文化底蘊和背景依托,因此每一年電商們都在絞盡腦汁玩新花樣,比如今年轟轟烈烈的雙11晚會,布局跨境電商、O2O等一系列新業務。由此也不難看出,七年的雙11,網友們已經漸漸有些審美疲勞,不放大招高招,怎么拯救這漸如雞肋一樣的“人造節日”。
來年,電商們還能造出一個怎樣的雙11?【責任編輯/靳遠】
本文為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原創文章,轉載需注明出處及作者
來源: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