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天實驗艙發射任務圓滿成功啦!
此次發射的地點還是海南文昌,本來想要親臨現場觀看發射,可臨時家里有事沒有去成,真的很遺憾。
夢天實驗艙是我國空間站基本構型的三個艙段之一,隨著夢天實驗艙的發射、對接和轉位,我國空間站將形成三艙“T”字基本構型,中間是天和核心艙,兩邊分別是“問天實驗艙”和“夢天實驗艙”,雖然都是實驗艙,但是問天和夢天還是稍微有所不同。
夢天實驗艙軸向長約17.9米,最大外徑超過4米,相比于問天的3個艙段而言,夢天實驗艙由四個艙段構成:工作艙,載荷艙,貨物氣閘艙和資源艙,其中載荷艙和貨物氣閘艙屬于“套娃”設計,從表面上來看猶如三艙設計,但實際上貨物氣閘艙位于載荷艙之中。
問天實驗艙是天和核心艙的備份,既然是備份,就意味著它和天和核心艙一樣,配備了與核心艙一樣的航天員生活設施,問天實驗艙中有3個睡眠倉和1個衛生間以及廚房,萬一核心艙發生意外,航天員們能夠轉移到問天實驗艙生活。
我國空間站之后將采取“在軌交接班”,將會出現6名航天員共同生活5-10天的時間,比如:神舟十四號和神舟十五號共6名航天員將會在今年年底,在我國空間站工作和生活一周左右,國際空間站在交接班時采取的是“打地鋪”的方式,而我國則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立睡眠倉,確保了航天員能夠工作好,休息好。
相比于問天實驗艙而言,夢天更加純粹,沒有睡眠倉和衛生間,但是有航天員運動設施,比如:抗阻鍛煉設備,類似于劃船機。這是因為空間站的微重力環境會影響航天員的身體健康,導致骨量丟失和肌肉萎縮等,航天員需要不斷的鍛煉來確保身體機能不至于退化。
總的來說,夢天實驗艙因為沒有睡眠倉和衛生間等設施,節約了不少空間,而這些空間都可以安裝實驗柜,一共有13個標準載荷機柜,包括:流體物理實驗柜,燃燒科學實驗柜,高溫材料科學實驗柜等,這也讓夢天成為了三艙中支持載荷能力最強的艙段。
加上問天、天和核心艙,我國空間站一共有25個實驗機柜,而國際空間站只有31個實驗機柜,也就是說,我國空間站雖然比較小,但是利用率更高,而國際空間站雖大,但“公攤面積”也大。
夢天實驗艙外還配置有37個載荷安裝工位,問天實驗艙有22個艙外載荷工位,可以在太空環境下開展各項試驗。
夢天實驗艙還有貨物出艙口,過去雖然可以通過航天員艙外行走時進行艙外科學實驗,但是航天員艙外行走畢竟是一項大工程,艙外行走次數有限,而空間站艙外載荷工位非常多,僅僅依靠航天員艙外行走去安裝和收去,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還來不及操作。
而夢天上有一個貨物出艙口,艙門設計是方形,外側有一個滑移艙門,寬度達到1.2米。氣閘艙內還有一個載荷轉移機構,貨物要想出艙,需要經過兩道艙門,這兩道艙門絕不可以同時打開,所以外側的艙門開關是由地面工作人員控制,確保絕對安全。
經過載荷轉移機構將其放到艙外,之后再由機械臂進行操作和安裝以及后續的照料,大大減少了航天員的工作量,以及出艙次數。
最厲害的還要數在軌釋放衛星的能力,航天員只需要把小衛星放在釋放機構的肚子里,之后機械臂就可以操作著它轉移到指定位置,指定方向,然后就可以像射彈弓一樣釋放小衛星。
此次夢天實驗艙發射有一個亮點:柔性太陽翼展開,夢天實驗艙柔性太陽翼長達55米,總面積超過276平方米,但是厚度只有0.7毫米,可以說是“薄如蟬翼”,甚至連蟬翼都沒它薄。
夢天實驗艙和問天實驗艙的柔性太陽翼,能夠讓空間站日發電量達到近1000度,相當于一個普通家庭半年的用電量,讓空間站不為電力短缺而煩惱。
為啥會這么強呢?
因為電池片采用的是轉換效率30%以上的三結砷化鎵電池片;而且太陽翼還能夠像向日葵一樣,始終面對著太陽。
總的來說,相比于問天實驗艙而言,夢天實驗艙功能更純粹,就是航天員“上班”的地方,好了不說了,我激動的手都在抖,去平復下心情了!
來源:路平說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