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科沃斯20周年慶典的舞臺上,創始人錢東奇身著黑皮夾克和藍色牛仔褲,懷抱吉他放聲高歌,《光榮歲月》緬懷過往,《飛得更高》展望未來。
彼時已是花甲之年的錢,雖然沒有搖滾歌手的狂野,但也會在高潮部分舉起手指高呼“一起來”。像這兩首搖滾一樣,他的內心,一直有一股不服輸的勁兒。
從最初在海南淘金,再到去深圳做外貿,最后創業做科沃斯,憑借這股勁,錢東奇在國內掃地機器人市場上大獲全勝,風光無限。
但商場如戰場瞬息萬變,隨著智能清潔行業逐漸擁擠,科沃斯已不再是資本以及消費者的唯一寵兒。錢東奇不得不嘗試切換賽道,開啟第四次創業。
前不久,他在社交平臺上曬出自家廚房照片,一臺“食萬”智能料理機占據C位,揭開了進軍預制菜賽道的“陽謀”。
那么科沃斯緣何“失寵”?切換賽道是否反映了創始人在科沃斯業務上的力不從心?食萬又能否引爆市場,讓錢東奇安心退休?
親兒子高位套現,“掃地茅”跌落神壇
2020年之前,掃地機器人還屬于小眾賽道,疫情影響下數以億計的人在家隔離和居家辦公,高頻的家居清潔需求讓該市場一夜爆發。
2020年國內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達94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了19.1%;2021年勢頭不減,同比增長22.2%,達到108億元。
賽道里一眾玩家的資本故事中,科沃斯是最熱情的迎合者,也成為最大的獲利者。
2019年,科沃斯凈利潤僅1.2億元,2020年凈利潤達到6.41億元,同比大漲431%;2021年,凈利潤更是高達20.1億元,同比增長213.51%。短短兩年,暴漲近20倍。業績向好,股價也隨之上漲,一口氣從16.3元一路上漲到了251.61元,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元。
在此期間,科沃斯也從一家傳統制造業公司,神奇地晃身變成了智能機器人賽道的高科技龍頭概念股。那個掃地機器人將成為繼手機、電腦之后新一代家庭智能終端入口的美好故事,終于收獲了大批信徒。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這一輪上漲過程中,科沃斯先后遭到泰怡凱和Ever Group兩大股東“清倉式”減持。
2021年6月10日,泰怡凱完成第一輪減持,套現金額約17億元;一個多月后,科沃斯再次公告泰怡凱減持計劃,而且是清倉式減持。到2022年1月13日,公告稱泰怡凱減持完畢,套現金額16.25億元,并且不再持有科沃斯股份。
經過幾輪減持,泰怡凱套現金額合計33.25億元,可謂賺得盆滿缽滿,33億不僅超過了科沃斯2021年全年凈利潤,而且是科沃斯2021年分紅金額6.31億元的5倍之多。
除了泰怡凱之外,科沃斯的實際控制人也在2021年底迅速完成減持。2021年12月23日,Ever Group擬減持不超過260萬股。5天后即28日,Ever Group完成減持,一個月套現3.57億元。
穿透股權架構來看,泰怡凱背后的實際控制人是IDG資本,Ever Group背后則是錢東奇的兒子錢程。IDG資本清倉獲利尚可理解,但實控人直系親屬套現,加劇了市場對于科沃斯的不信任,使得其他資本加速逃離,股價持續下跌、市值不斷縮水。
盡管科沃斯表示股東減持“不代表不看好公司”,但從第一輪減持至今一年過去,股價跌了100元有余,且公司一直未透露回購計劃。所以業內認為股東清倉式減持、機構出逃是對大環境的悲觀以及對科沃斯未來的看衰。
事實也是如此,從2021年四季度開始,科沃斯一路高歌的業績便出現反轉。
數據顯示,2021年Q4營收為48.42億元,同比增長56.6%;凈利潤為6.80億元,同比增長73.8%。2022年一季度開始,科沃斯業績增幅明顯放緩,營收32.01億元,同比增長43.9%,凈利潤4.2億元,同比增長27.2%,凈利潤環比四季度下跌37.65%;二季度下滑更為明顯,營收為36.21億元,同比增長15.54%;凈利潤4.53億元,同比下滑12.34%。
從結果上看,科沃斯業績下滑、被資本拋棄,還是因為其沒有在產品和技術上構建起足夠深的護城河,導致無法在紅海市場中擴大優勢,并且陷入腹背受敵的境遇。
營銷后勁不足,壁壘出現裂縫
科沃斯曾經有過護城河,就是其在掃地機器人市場中,由先發優勢帶來的絕對領先的份額。
但是,在業績和股價上行期,科沃斯并沒有抓住時機對招股書中所描繪的新一代家庭智能終端入口做進一步布局,構建技術壁壘,反而在營銷上一擲千金,意圖建立品牌心智上的護城河。
這在市場蠻荒期有用,但長期來看,科技才是決定智能服務型產品體驗的第一重要因素。隨著消費者對產品智能化程度要求的提高,產品和技術領先已經成為掃地機器人市場爭奪戰中的關鍵。
尤其是石頭科技、追覓、云鯨等技術出身的“后浪”加入競爭之后,再加上近些年“重營銷、輕研發”的戰略,科沃斯很難在技術創新能力上保持競爭力。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從2021年開始,科沃斯市占率已出現下降態勢,2022年線上掃地機器人市場,科沃斯的市占率已在40%以下,石頭科技、云鯨、小米、追覓分列2-5位。其中,石頭科技和追覓的增長幅度都遠高于科沃斯。
財報數據顯示,2018-2021年,科沃斯的研發投入占比分別為3.60%、5.22%、4.67%、4.20%,逐年下降。
與之相反的是,2021年科沃斯銷售費用高達32.37億元,同比大增107.39%,占營收的比例為24.74%、近乎于研發的6倍。
對比同行,國際市場占有率第一的iRobot,研發投入長期維持在10%以上;戴森的研發投入更是常年保持在利潤總額的40%左右;國內市場的石頭科技,近兩年研發費用率也直沖10%。
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高新企業認證基準線為研發投入占比3%,可見科沃斯作為一家垂直類市占率不低的科技公司,近些年來卻一直在基準線附近徘徊。
即便從核心技術上來看,科沃斯的研發水平也并非出色。
例如在高性能電機技術上,科沃斯只有一項是關于電機設計本身,而追覓專利結果則達到50項,大多為電機本身(以國際電機分類H02K為檢索詞)。
即便是在AI避障的核心賣點上,當石頭科技把LDS激光雷達導航技術和SLAM算法商業化應用于掃地機上時,科沃斯也不再具備獨有優勢。
5年前,錢東奇曾說,“絕對不會講,我們的機器里面已經有人工智能技術了。我覺得這個故事對于老百姓來說聽著挺酷,但是如果專業人士一聽就知道你在吹牛”。
如今,行業里人工智能技術已是標配,但從貿易商轉型制造商的科沃斯,仍舊在高科技方面底氣不足。這直接削弱了科沃斯的業績增長動力,導致當競爭對手以新技術為賣點擴大銷量時,科沃斯只能被動跟隨。這也是競爭者后來居上不斷蠶食科沃斯市占率的根本原因。
在越來越內卷的智能清潔賽道,科沃斯想象力不如以往已是事實,不服輸的錢東奇索性選擇開啟第四次創業,拐進新賽道,但這能挽科沃斯于危墻之下嗎?
下注預制菜,老打法失效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2021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從2445億元增加至3459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為18.94%,預計到2026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將突破萬億元,達到1.07萬億元。
與之呼應,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國內預制菜相關企業已超7萬家。可入局者雖然眾多,目前卻尚未有全國統治地位的龍頭脫穎而出。整個預制菜市場呈現規模化企業少、地域性強的特點;而預制菜裝備企業,更是少之又少。
包括科沃斯在內的家電企業,布局預制菜市場,主要看中的就是其強大的市場潛力。
按照錢東奇的設想,要打造出由智能料理機、凈菜、物聯網、大數據等組成的軟硬件一體化平臺,定義中餐的數字化、標準化規則。就目前動作來看,其主要發展方向是以食萬料理機為代表的智能硬件,以及主做預制菜的食萬凈菜。
但預制菜設備市場里,科沃斯并非是第一個玩家,美的、小米等巨頭企業均已進入。這意味著科沃斯已無當時進入掃地機器人領域時的先發優勢,只能像石頭科技、追覓等企業追趕自己時那樣,靠技術來打造核心競爭力。
所以在「科技新知」看來,如果錢東奇延用科沃斯那套“重營銷輕研發”的戰略,既無法支撐業務發展,更抗不起“中餐數字化、標準化”大旗。想要取得一定成績,務必要拋棄昔日驗證過的成功路徑,不過這對科沃斯來說儼然是一次大考。
從早期的代工到掃地機器人、洗地機,再到現在的預制菜,科沃斯深耕單一領域的耐心不足以及追逐資本熱點的投機傾向,如今被廣為議論。
即便是投資機構們,也很難再相信科沃斯的未來故事。最新披露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6月30日,共有72只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持有科沃斯,合計持有2129.39萬股,環比上季度減少16.61%;持股市值25.95億元,比上季度末減少1.63億元,環比減少5.92%。
預制菜的新故事暫時還未能說服市場,科沃斯未來能否像錢東奇在周年慶典上唱的那首歌一樣飛得更高,全然在于自己將目光投放的遠近。
來源:科技新知官方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