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版號嚴監管仍有游戲頂風作案 軟件下載站成了“幫兇”

    近年來,我國對游戲產品的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到2021年,版號、實名制、防沉迷系統等已經成為游戲產品上線運營的標配。6月份以來,多個省市公布了近期違規運營游戲處罰案例,處罰數量明顯超過去年同期。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目前市場上依然存在不少無版號運營的游戲,還有許多游戲未落實實名認證和防沉迷要求,違規運營。嚴格管理下,這些違規游戲如何上線運營?記者發現,數量眾多且缺乏監管的“下載站”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作用。

    多地處罰違規游戲

    近期,上海市一起游戲違規處罰案例受到業內高度關注。上海市某信息技術公司在未取得游戲出版物版號和審批文號等相關資質的情況下,通過網絡先后出版7款網絡游戲。該公司的行為違反了《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被處以沒收全部違法所得、罰款約111萬元的行政處罰。

    這是近期對無版號運營游戲的處罰中,涉及金額較高的一起。

    據記者統計,6月份以來,已有江蘇、上海、湖北、廣東等多十多個省市公布了對違規運營游戲的處罰消息,數量明顯高于往年同期。

    和上述上海案例一樣,被處罰的游戲主要涉及的違法行為系無版號運營游戲,另有部分游戲因未嚴格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措施被罰。

    2016年,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布《關于移動游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要求游戲產品上線前履行版號申領手續,自當年7月1日起,無版號游戲不得上網出版運營。近幾年來,有關部門對于游戲版號發放和管理日趨嚴格。嚴格監管下,為何仍有游戲無版號違規上線運營?

    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司斌斌律師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市面上之所以仍然能看到一些無版號運營的游戲,一方面是因為版號數量過少,成為稀缺資源,且版號申請的周期不可預測,滿足不了游戲行業的實際發展需求。

    司斌斌表示,還有部分小渠道或運營平臺,基于短期商業利益的考慮,鋌而走險,對無版號游戲上線審核不嚴格,縱容了無版號游戲的上線運營。甚至以“教育”或“社交”等類型APP名義,將其上線運營平臺,以規避游戲版號的審核。

    下載站成重災區

    應用市場是游戲發行的重要渠道。目前,各應用市場對于版號的要求已十分嚴格。主流應用市場均已明確規定,包含付費功能的游戲產品上架前需提供版號。但記者發現,部分專業從事應用上架的企業,卻在采取多種措施,規避應用市場的審核機制,成了“幫兇”。

    “暫時沒有版號的話,我們可以先幫你上,但沒有版號不能保證一定能上架成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一位從事應用上架服務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之前他已有多個無版號游戲上架的成功案例。“成功率說不準,有可能一下就成功了,有可能上幾次都會失敗,就看審核把關嚴不嚴。”

    相對于審核嚴格的主流應用市場,數量眾多的軟件下載網站,無版號游戲更為集中。記者了解到,軟件下載站發布的游戲,通常由企業或個人主動上傳,或由站方直接從游戲公司網站上抓取下載包,并提供給用戶下載。

    這類平臺大多專業性不強,審核力量薄弱,基本不對游戲版號進行實質性審查,直接導致平臺上無版號游戲扎堆上架。許多無版號游戲甚至有意利用這一漏洞,將這些平臺作為推廣運營的重要渠道。

    以一個名為“PC6下載站”的網站為例,記者近日檢索發現,該平臺推薦的14款“最熱”游戲中,就有9款未能檢索到任何版號信息。在“冒險解密”欄目推薦的14款游戲中,也有6款未查詢到版號信息,其中還上架了部分境外游戲。

    “主流應用市場對于政策執行會比較認真。但很多中小網站,對于監管抱有僥幸心理。只要還沒查到自己頭上,干一天算一天。”蘋果應用商店服務商量江湖聯合創始人史建剛對記者表示。

    “另外還有能力問題,比如蘋果應用商店配備有專業的技術團隊,他們是有能力去執行現有版號政策的。但如果是一個盈利能力不是很強的渠道,他們可能沒有這樣的技術能力去甄別版號,或者需要更高的成本。”史建剛說。

    市面上軟件下載平臺數量巨大,其中很多由個人運營,依靠搜索引擎引流,長期處于監管空白地帶。此前,部分游戲甚至出現過因為無版號運營而面臨處罰時,無法將游戲從這些下載站下架的現象。

    今年6月,廣東省肇慶市公布的一起無版號游戲處罰案例中,被罰公司法定代表人就提交《情況說明》稱,公司在案發前已在游戲平臺申請停止運營被罰的兩款網絡游戲,但由于游戲平臺未及時處理,導致案發時兩款游戲仍然能在游戲平臺上下載及運行。

    防沉迷缺失應重視

    無版號游戲,除了自身合規問題上的風險外,還面臨較高的防沉迷及未成年人保護風險。目前,國家已經建立統一的實名認證官方系統,實名認證、防沉迷已經成為主流游戲產品的“標配”。但記者發現,現有違規運營的無版號游戲,這部分功能普遍缺失。

    7月17日,記者連續測試了前述“PC6下載站”上的9款無版號游戲,其中大部分也無實名認證和防沉迷設置,部分游戲甚至不需要任何賬號便可使用。還有部分應用安裝后,手機系統提示為“風險應用”。

    “無版號游戲無法接入官方實名認證系統,只能通過自己建立或與第三方合作建立實名認證系統,這種非官方的實名認證系統,難以保證玩家年齡和身份認證的真實性,可能使大量未成年人進入游戲,從而因違反《未成年人保護法》而遭到行政處罰,這種處罰案例也不少見。”司斌斌介紹。

    今年6月,北京市公布了多起違規游戲案例。其中,北京某信息技術公司自營的游戲平臺含6款H5網絡游戲,存在于每日22時至次日早8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的違法行為。還有網絡游戲未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并登錄網絡游戲。兩家公司被處罰的原因均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相比把關較為嚴格的版號審核,目前各大游戲渠道并未對游戲產品是否接入防沉迷系統提出實質性要求,也并不進行實質性審查。這意味著,實名認證和防沉迷功能的完善,更依賴游戲企業的自我審查以及有關部門的執法檢查,出現漏洞的可能性更大。

    北京元合律師事務所合伙人、中國游戲產業研究院智庫專家孫磊告訴記者,在游戲產品中,防沉迷和未保的優先級要遠高于其他工作,即便先不討論版號問題,落實實名制跟防沉迷也是游戲產品當下必須要做的工作。

    “在目前的環境下,版號發放的數量不太可能明顯上升。如果短期沒法獲得版號,至少目前應該通過各種途徑,把實名制、防沉迷等工作先做好。”孫磊認為,防沉迷和獲取版號其實是兩項完全不同的工作,“你可以暫時沒有版號,但無論是否開內購,必須要落實防沉迷。”

    倡導有序退出

    版號規則已運行多年,對于游戲市場的規范化和精品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當前出現的違規運營問題,主要集中于數量眾多的中小游戲廠商。

    記者了解到,許多中小廠商之所以未主動申請版號,一方面是因為申請存在一定的資金和時間成本,而更多的是在現有監管政策下的僥幸心理。

    從實際行政執法的公開案例來看,由于執法資源有限,目前真正被處罰的游戲案例相對不多。各地在實際執法過程中,也主要以受理舉報為主。一般是因為游戲被用戶舉報,或游戲有不良內容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從而產生行政處罰。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位業內人士認為,當前的監管政策適中,既為部分企業生存發展留下了空間,同時又能夠對違規行為形成威懾。而游戲企業需要主動承擔起更多責任。

    “從立法層面上,有關政府部門對游戲版號的監管已十分嚴格,甚至時常被一些游戲行業從業者指稱過于嚴厲。我個人認為,對于游戲版號的嚴格監管,有利于游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目前對游戲版號的監管適中,處罰力度合適。”司斌斌說。

    史建剛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政策的執行并不是打了折扣,而是有一定的滯后。目前無版號游戲的量可能還比較大,政策層面其實是倡導大家逐步主動退出,這更符合當前游戲行業的真實狀態。”

    “目前游戲行業監管趨嚴的大環境暫時不會改變,對于游戲版號的數量和審核速度,基本上也不會有太大變化。企業能做的就是在游戲內容上盡量合規;在防沉迷系統和未成年人保護上,要堅決落實到位。同時要及時處理游戲內容及運營中的潛在風險,做到合法合規運營。”司斌斌說。【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證券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版號嚴監管仍有游戲頂風作案 軟件下載站成了“幫兇”
    7月國產網絡游戲審批信息發布 多家上市公司作品榜上有名
    出海游戲下半年“神仙打架”:重磅游戲扎堆上線
    游戲驛站啟動新一輪裁員,股價盤后大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