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疫情“重燃”需求,盒馬再戰社區團購

    上海即將進入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階段,零售業也在加緊恢復元氣。

    5月31日,觀察者網獲悉,盒馬近80%的門店基本恢復線上運營。盒馬總裁侯毅表示,盒馬已恢復超過5000種商品的供給,正常情況下,盒馬的商品數量超過2萬種。

    “只需要幾天時間,就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侯毅同時宣布,將會保留疫情期間開創的“流動超市”模式,增設社區團購儲貨服務——以盒馬X會員店為先導,每周向小區開放一次大包裝商品的團購。

    經歷疫情淬煉,社區團購衍生出新的需求和模式。值得注意的是,保留流動超市、社區集單、儲貨模式作為常態業務模式,意味著盒馬以新的方式,再次進入社區團購賽道。

    上海疫情期間,盒馬的社區集單模式,實際上是社區團購的微改良

    在四月、五月的上海疫情期間,居民難出門、運力大幅受限,團購模式極大解決了生活物資供給難題。4月開始, 盒馬先后啟動了套餐團購、社區集單、應急自提、流動超市等模式,應對保供需求。

    其中,“流動超市”是采取小區輪流制,與團長、物業、居委的合作,一次性滿足整個小區的日常生活需求,是產能初步恢復后額外增加的配送模式。

    實際操作中,小區內的志愿者團長根據本區居民需求,篩選出需求量的20-30種,門店負責人為該小區編制特定團購頁面鏈接給到團長,分享給客戶,由客戶在頁面自主選擇商品并下單付款。每周兩次由盒馬統一配送到小區。

    以上海8424西瓜為例,大概一個半小時,就能直接從農田(把西瓜)直接送到小區門口。盒馬資深副總裁趙家鈺介紹,在西瓜上,社區團購的“一小時供應鏈”已經跑通,這也給其他商品提供了參照。

    除盒馬外,其他電商零售平臺也在疫情期間大力發展團購模式。叮咚買菜上線的“鄰里團”是線上下單團購套餐、社區集配到小區自提點,由用戶自提;拼多多旗下的快團團則是為團長提供了發布、線上統計訂單、收款等服務。

    一直以來,一線城市是社區團購未攻下的市場,而上海疫情下爆發的需求,將社區團購順利帶入了一線。

    2020年以來,盒馬在嘗試用各種模式進軍社區團購賽道。去年7月,盒馬成立NB事業部,盒馬鄰里被看作是“未來十年中盒馬最重要的業務”。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盒馬鄰里的模式與社區團購相似,用戶提前一天在盒馬鮮生應用上下單,選擇距離自己最近的自提店,第二天自提。和社區團購的不同處在于,盒馬鄰里采用了自營自提店的方式,而非直接把自提點設置在夫妻店中。

    這意味著,相比其他平臺的社區團購,盒馬還要承擔店鋪租金、員工薪酬開支等成本。今年4月,盒馬鄰里被曝出在北京、西安、成都、武漢等城市大規模集中撤店,業務模式受到質疑。

    而相比盒馬鄰里,此次在疫情中誕生的社區集單、流動超市,與社區團購“預售+自提”的模式更相似,更有利于控制成本。保留下疫情中成功的業務模式,或許被盒馬看作是在社區團購賽道逆風翻盤的契機。

    目前,社區團購賽道已經全面進入巨頭時代,能上牌桌的競爭者只剩互聯網大廠,美團買菜、多多買菜暫時占據第一梯隊,但行業玩家都陷在燒錢投入、難以盈利的泥潭中。

    找出一個能長期存在且正向盈利的業態一直是社區團購的命題,也是盒馬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不過,隨著上海生產生活逐漸恢復,生鮮即時配送恢復后,流動超市、社區集單還能受到多少消費者歡迎、社區團購的活力能延續多久是一個疑問。【責任編輯/鄒琳】

    來源:觀察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疫情“重燃”需求,盒馬再戰社區團購
    社區團購一年燒掉上千億 同程生活破產、食享會轉賽道、橙心優選關城……
    社區團購“下一站”,退潮還是重生?
    7家社區團購經營者被約談 承諾不跟風漲價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