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中石化摘得收入規模之王萬科跌出前二十 平安新業務價值大幅下滑

    在超過4800萬家的微觀主體中,上市公司作為最活躍的微觀主體,無疑是這些主體中的優秀“課代表”。隨著2021年年報季收官,除少數個別公司年報出具困難,大部分公司均公告了2021年財報。這1%的主體在2021年成績單如何?投資者又該如何去看待這份成績單?市場究竟呈現出何種趨勢特征?……這一系列疑問背后折射出的趨勢和特征或將對我們未來投資決策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制造業仍是基本盤 新能源車滲透率持續提升

    根據wind數據統計,2021年,A股4797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66.15萬億元,同比增速19%;實現凈利潤5.52萬億元,同比增速為20%。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超過8%。一葉知秋,從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看,說明我國經濟基本面健康,未來很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從收入規模結構看,制造業仍然是我們的基本盤。按照證監會公布行業劃分標準,19個行業大類中,制造業收入占比最大,為36%;其次為金融業,為15%;而后為建筑業、采礦業及批發零售業,分別為12%、12%、8%。

    營業收入是公司所有業績的起點,因此營收規模增長或收縮或一定程度反映了這個行業的景氣度。我們發現,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采礦業、制造業、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等行業增速靠前,增速分別為35%、31%、25%、23%;而增速墊后的甚至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的分別為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教育及地產行業,增速分別為-36%、-19%及6%。

    我們從行業增速具體到頭部公司個體看,在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的中海遠控,在疫情反復、需求增長、供給有限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全球物流供應鏈持續受到港口擁堵、集裝箱短缺、內陸運輸遲滯等復雜局面的挑戰和沖擊,集裝箱運輸供求關系持續緊張。集裝箱業務運價飆漲,中海遠控在2021年量價齊升的背景下實現了業績大爆發。2021年,中遠海控實現收入3336.94億元,同比增加1624.35億元,增幅 94.85%。

    采礦業的中國神華,由于受安全、 環保、 產能監管政策收緊等因素影響, 煤炭產量釋放緩慢,但隨著經濟逐步恢復,全球能源需求大幅增加。2021年煤炭生產持續偏緊,全年產量達41.3億噸,需求缺口達1.4億噸。在供需不平衡下,煤炭價格一度飆升,動力煤(5500大卡)市場價從460元/噸迅速上漲至790元/噸,從2021年5月到2021年底這8個月時間里,其漲幅超過70%。受益價格上漲,中國神華2021年業績大幅增長,其中營業收入3352.16億元,同比增長43.7%;歸屬于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2.69億元,同比增長28.3%。

    而制造業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為代表2021年業績也大幅上升,其受益于新能源產業滲透率持續提升。2021年全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到14.8%,較2020年5.8%的滲透率提升明顯。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車訂單需求持續火爆,今年4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27.1%,較2021年4月9.8%的滲透率提升17.3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受疫情影響,住宿和餐飲業的收入水平盡管2021年有所恢復,但是并未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住宿和餐飲業2021年營收為228.43億元,較上一年增速為17%,但是較2019年大幅下降23%。

    萬科收入排名跌出前二十大綠地“死守” 平安太保新業務價值大幅下滑

    我們發現,2021年營業收入前二十大的公司營收占全部A股收入之和三成左右。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1年營業收入從大道小排序,前二十大營業收入累計之和為20.14萬億元,占整體A股上市公司營收之比為30%左右。其中,中石化持續摘得營收規模之王,2021年為2.74萬億元,其次分別為中石油、中國建筑、中國平安、中國中鐵等公司。

    2021年收入前二十大排行榜如下圖:

    來源: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wind

    來源: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wind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業績表現乏力,2021年錄得營收凈利雙降,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11804.44億元,同比下降3.1%;實現歸母凈利1016.18億元,同比下降29%。壽險和健康險業務2021年度新業務價值同比下降23.55%至378.98億元;新業務價值率同比下降5.5個百分點至27.8%。這已經是公司連續2年新業務價值下降了。平安在年報中解釋稱,受儲蓄型產品占比上升影響新業務價值率下滑,以及壽險改革代理人數量下滑雙重作用下,公司壽險新業務價值繼續承壓。中國平安業績似乎還未見好轉跡象,今年一季度持續“水逆”,今年一季度,中國平安實現歸母凈利潤206.58億元,同比下降24.1%。

    2021年收入前二十大排名中,第一位至第十二位排名較2020年依然保持不變。我們注意到建發股份2021年收入大幅上升,增幅超過60%,因此建發股份的收入也由2020年的第17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13位。

    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地產行業或已進入下行通道,2021年地產行業收入增速僅為6%,相比以往高速增長顯然相對較低。我們注意到,2020年綠地與萬科均進入營收前二十大排行榜,而2021年則僅剩綠地一家。綠地營收2021年排名為第18位,較2020下降2位。萬科地產則跌出前二十大排行榜的背后是業績表現乏力。2021年萬科實現營業收入4528億元,同比增長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25.2億元,同比下降45.7%。這是萬科自上市以來第三次出現凈利潤下滑情形。

    2021年營業收入前二十大榜單中,新進3家新面貌,分別為物產中大、中國中冶及廈門國貿。工業富聯、中國太保及萬科曾在2020年進入營收前二十大榜單,但2021年卻跌出前二十大的名單。

    對于中國太保,2021年集團營業收入4406.43億元,同比增長4.4%;集團歸母營運利潤353.46億元,同比增長13.5%;凈利潤268.34億元,同比增長9.2%。分業務來看,處于艱難轉型期的壽險新業務價值增長未見起色,2019年、2020年、2021年新業務價值分別下降9.3%、27.5%、24.8%,連續三年負增長。【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上市公司研究院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中石化摘得收入規模之王萬科跌出前二十 平安新業務價值大幅下滑
    萬科凈利幾近腰斬,主席郁亮做“檢討”
    節衣縮食、背水一戰!萬科董事長郁亮自曝“訂機票已不再買頭等艙”
    碧桂園、萬科、融創…2021年,房企前三甲都沒有完成業績目標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