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蔚來李斌首次回應造手機,為何說是“防守”?

    當蘋果、小米等一眾科技公司下場造車時,蔚來和吉利也開始反擊,布局手機產業。

    “蔚來造手機處于調研階段。”蔚來CEO李斌日前在一檔訪談節目時回應蔚來造手機的傳聞。

    盡管李斌強調蔚來手機項目處于非常前期的調研階段,但蔚來已有所動作。今年2月,蔚來挖來原美圖手機總裁尹水軍,負責蔚來手機業務。同時,蔚來在招聘網站上放出和手機業務相關的崗位。

    吉利的布局手機產業的時間則更早。去年9月,吉利董事長李書福控股的湖北星紀時代科技有限公司和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宣布進軍手機領域。此外, 吉利還被曝出將收購魅族手機。有媒體報道稱,吉利預計2023年推出量產機型。

    汽車廠商殺入智能終端市場,跨界背后又有哪些商業邏輯。

    造手機只是防守?

    科技巨頭造車、汽車廠商造手機,是萬物互聯背景下廠商展開的新一輪競爭。

    李斌認為,蔚來造手機,本質上不是在進攻,而是在防守。換句話說,蔚來的手機項目并非主動擴張的商業行為,而是不得以的選擇。

    李斌提到的防守,是基于IoT(物聯網)語境下,自主泊車、自動泊車、一鍵喚車、V2X等技術商業化進程加快,手機作為操控的移動終端,扮演越來越重要角色。

    “我們可以看到,蔚來的用戶越來越依賴手機去控制車輛。”李斌表示,“車鑰匙”握在其他廠商手中,始終會顯得很被動。

    在蔚來車主畫像中,50%的車主為蘋果用戶,40%的車主為華為用戶。華為遭到打壓后,蔚來車主中的蘋果用戶占比超過六成。而蘋果的生態對汽車行業很封閉,比如對蔚來第二代車型標配的UWB,蘋果并不開放接口。

    蘋果下場造車,讓蔚來更加感到危機。汽車和手機的交互更頻繁,各廠商的生態圈也相應的擴充,圍繞出行場景,提供增值服務,背后的商業價值巨大。

    不過,究竟是汽車廠商主導來構建出行生態,還是手機廠商將出行納入原有的生態圈,誰能主導出行生態系統?

    蘋果等科技公司殺入新能源賽道,壓力最大的便是互聯網屬性的造車新勢力們。在李斌看來,一方面,2025年是蘋果汽車面世的時間節點,蔚來超過六成的用戶使用蘋果,蘋果有何動作具有不確定性,需要有所準備;另一方面,華為、小米等科技廠商也已經下場造車,將和蔚來形成正面競爭。

    有意思的是,小米方面稱,小米造車也來自對未來的危機感。小米集團副總裁林世偉曾向媒體透露,“雷總(小米CEO雷軍)原本抱著小米不做汽車的心態去調研,結果調研一圈之后發現,如果小米未來的產品構成依然只有手機和智能家電,那么小米就已經成為一個傳統企業了。”

    跨界紅海市場

    殺入趨于飽和的手機賽道,是一個明智之舉嗎?

    路透社報道稱,吉利手機項目預計投資100億元人民幣,計劃在2023年推出首款手機產品,定位高端智能手機市場。

    盡管蔚來手機項目仍處于前期調研階段,未發布市場定位,但從蔚來本身品牌定位來看,蔚來或許也是瞄準高端市場。

    榮耀CEO趙明接受采訪時表示,歡迎蔚來、吉利等廠商入局手機產業,行業需要新鮮的血液。手機行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照搬業內手機廠商的解決方案不具備可行性。硬件對于很多廠家來講不是問題,但是要從消費者體驗的角度打造出真正讓消費者滿意的手機則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李斌也坦言,造手機很容易,無非“高通芯片+android系統”,但是想要在高端市場突圍并不容易。

    Canalys發布的《2021年度智能手機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智能手機平均售價同比上漲10%,中國市場手機的平均售價區間已經從1500-2000元增長至2700-3000元。消費群體整體換購意愿也在降低。

    資料顯示,今年2月,我國手機出貨量1486.4萬部,同比下降31.7%。其中,蘋果、OPPO、vivo、小米、華為占據6家品牌廠商超過9成的市場份額。 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已是一片紅海,蔚來、吉利想要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其實,跨界造手機并非新鮮事。早在2013年,智能手機市場還處于上升階段,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就和雷軍立下10億銷量賭約,也萌生造手機的想法。

    2015年,董明珠喊話雷軍,“格力做手機分分鐘超越小米”。同年5月,格力手機第一代產品也問世。董明珠對其銷量也是信心滿滿,“格力手機賣5000萬部還是1億部都不是問題。”實際銷量不到10萬部,而小米當年出貨量超過7000萬部。

    董明珠仍在堅持造手機,但歷代產品的市場銷量均在10萬部左右,而董明珠并不認為格力手機項目是失敗的。

    相反,360CEO周鴻祎則承認智能手機業務的失敗。2012年-2018年,360兩度入場智能手機市場的360均以失敗告終。第一階段,360主推特供機型,合作廠商包括阿爾卡特、海爾、夏新等廠商推出特供機,但銷量慘淡;第二階段,360收購酷派部分股份,并聯合推出“奇酷”,主打安全概念,但仍未獲得市場認可。2019年,360宣布退出手機市場。

    “蔚來要做的不只是手機,是以車為中心做移動IoT設備,包括可穿戴設備。蔚來造手機的標準不單從商業角度出發,也深入思考對于用戶的價值。”蔚來內部人士告訴觀察者網。

    李斌和車友聊天截圖顯示,有車主認為,讓蔚來蘋果用戶改用蔚來手機,難度不低于BBA用戶改開蔚來;也有車主認為,蔚來應該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產業。

    李斌承認,改變蔚來的蘋果用戶很難,但總要有個開始,“蔚來要做一款車機互聯體驗最好的手機。”【責任編輯/賈琪】

    來源:觀察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蔚來李斌首次回應造手機,為何說是“防守”?
    蔚來去年凈虧損40億,3萬-5萬美元價位新品牌已進入研發
    蔚來汽車交付量增速降至9.9% 對賭6年營收4200億恐難實現
    資金壓力增大、加速擴張的理想汽車能否持續發力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