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一周漲價三次,誰能比特斯拉更“狂”?

    3月17日,特斯拉又又又漲價了,這是特斯拉在一周之內的第三次漲價。這次漲價的是前幾日未漲的Model Y后輪驅動版車型,漲價幅度為15060元,漲價后售價為31.96萬元。

    曾經因連續降價被戲謔為“割韭菜”的特斯拉,如今因價格猛漲竟成了理財產品?

    “我的Model 3已經漲了4.4萬元了。”喜提愛車僅半個月的吉林特斯拉車主Edison(化名)毫不掩飾對特斯拉的喜愛,“我是特斯拉鐵粉,還下訂了賽博皮卡。”

    Edison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在2021年11月8日以23.59萬元價格“抄底”的22款AMD芯片后輪驅動版Model 3,在經歷了數次漲價后如今的價格為27.99萬元,漲幅接近20%,遠遠超過目前股票、基金等理財產品的表現。“同樣的車型,我朋友小秩(化名)比我晚下定一個月,多花了兩萬塊。”

    “我就后悔沒有再早點下單,不過看到現在的價格,我買的還是劃算的。”小秩告訴中國新聞周刊,他已經于3月11日提車,盡管身處冬季氣溫較低的長春,但家人都支持他購買電動汽車。“我不開長途,短途代步還是挺酷的。”

    上一次漲價是3月15日。據特斯拉中國官網,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長續航、高性能版漲價,價格上調1.8-2萬元不等。目前,國產Model 3的提車周期長達4-5個月,也就是現在下單,大概到7、8月份才能提車;Model Y不同配置車型提車周期也都超過了2個月。

    再之前,3月10日,特斯拉剛剛宣布旗下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長續航、高性能版的當前售價較此前上漲1萬元。

    受補貼退坡、原材料漲價等多重因素影響,粗略統計,特斯拉從2021年11月中旬至今短短四個月時間里,已經連續漲價六次。

    “消費變理財”?

    “早買早享受,晚買享折扣”,這是特斯拉車友圈曾經非常流行一種說法;不過,如今這一說法已經變成:“韭菜變香菜,消費變理財”。

    經歷過最近的兩次漲價之后,特斯拉后輪驅動版Model 3售價為27.99萬元,Model 3高性能版售價為36.79萬元;特斯拉后輪驅動版Model Y為31.96萬元,Model Y長續航、高性能版的價格分別為37.59萬元和41.79萬元。

    特斯拉此番漲價并非只針對中國市場,特斯拉美國目前全線上調售價,從兩千到1.25萬美元不等。Model X Plaid車型價格上調最多,達到1.25萬美元。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也上調了兩千美元;長續航版漲價四千美元,漲幅達到7.84%,為本次調價幅度最大的型號。

    特斯拉方面表示,在調價前已經下單的用戶不受此次漲價影響。這也讓下定較早的消費者大呼“賺到”。對于特斯拉車型的價格上漲的原因,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公開回應,是由于通脹、供應鏈成本壓力大所導致。

    特斯拉車型反復漲價,并未影響到車型銷量。根據乘聯會數據,特斯拉2月銷量達到56515輛,這是其連續第6個月站上5萬輛月銷層級。其中,當月出口量為33315輛,同比增長339%,國內零售量23200輛。目前,特斯拉上海工廠每季度第一、二個月都會更側重于出口,而在每個季度的最后一個月則主要供給國內市場。

    與此同時,2021年特斯拉全球累計交付新車93.6萬輛,同比增長87%,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交付48.4萬輛,同比增長235%,占特斯拉全球總交付量的51.7%。可以說,上海工廠為特斯拉的全球熱銷貢獻了一半以上的功勞。按照目前特斯拉全球工廠的投產進程,今年上海工廠仍將承擔較大的出口任務。這意味著,滿負荷運轉的情形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也因如此,關于特斯拉在國內選址新工廠的消息甚囂塵上。近日,甚至再次傳出特斯拉將收購眾泰汽車的傳聞,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陶琳于3月13日凌晨發布微博回復網友稱,特斯拉收購眾泰汽車是“赤裸裸的假消息”。

    在此之前,包括青島、廣州、重慶、合肥等地均傳出與特斯拉在華第二工廠有關的“緋聞”。

    今年2月12日,“遼寧發布”公眾號推送了一篇名為《沈陽市大東區“五抓”并舉 爭當振興發展排頭兵》的文章提及:“結合文官片區城市更新,拉開工業發展空間,為特斯拉等重大新能源整車項目落地奠定基礎。”外界解讀為“特斯拉在國內的第二家工廠將落戶沈陽市大東區”。隨后特斯拉中國方面回應“此為不實消息”,而相關消息源“遼寧發布”也已將文章刪除,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的落戶再度成謎。

    加速市場分化

    不止是特斯拉,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底至今包括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小鵬、歐拉、幾何、上汽榮威等超過17家車企宣布了新能源車型漲價信息。

    摩根士丹利汽車分析師此前表示:“鎳的價格在一天內就上漲了67.2%,這意味著制造每臺電車的平均投入成本增加了約1000美元。”鎳作為電動車動力電池制造的上游關鍵原料,在動力電池中主要用于三元正極材料的制造。

    事實上,不止是鎳,新能源汽車此前已經經歷了新品短缺、鋰價格上漲等原材料方面的考驗。興業證券的研究數據顯示,主材環節來看,電解液、正極環節價格上漲最為顯著,僅2021年初至2022年2月27日,磷酸鐵鋰漲幅332%,電解液價格在六氟磷酸鋰推動下上漲189%;三元正極材料在金屬價格推動下,年內普遍上漲超100%。

    多重因素影響下,企業紛紛表示新能源汽車成本的提升已經很難自行消化,最終集體選擇了提價。

    早在2021年底,受新能源補貼退坡影響,就曾有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接連釋放車型漲價信號。根據2020年4月財政部等四部門發布的《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也就是說,續航大于400km的純電車型在2022年補貼金額相較之前將會降低5400元。如果沒有特殊情況,2022年也將是能夠拿到補貼的最后一年。

    此前,有行業內人士對于漲價后新能源車型的銷量表示擔憂,但從目前來看,漲價雖然引起了部分消費者對品牌的反感,卻并沒有影響到新能源市場中頭部企業的新車銷量。

    特斯拉提車周期動輒4-5個月,小鵬、蔚來、理想等新能源汽車品牌主銷車型的提車周期大多也需要2個月以上。

    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更是用銷量說話。乘聯會數據顯示,比亞迪2月共賣出新車86696輛,同比漲幅高達751.3%,占據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榜首;上汽通用五菱的銷量也高達28713輛,同比增幅為48.4%。

    總體來看,今年2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27.2萬輛,同比增長180.5%。滲透率方面,2月新能源車廠商批發滲透率21.8%,較2021年2月9.6%的滲透率提升12.2個百分點。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38%;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29.4%;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3.3%。

    但是,供應鏈成本壓力對價格、品質、成本要求最為均衡的10萬級電動代步車市場產生了較大的增長限制。如北汽新能源2月雖實現了同比24.8%的增長,但銷量僅為1263輛。而在5萬元以下的市場中,宏光MINIEV形成的高度壟斷局勢很難被打破。如奇瑞QQ冰淇淋、榮威科萊威,依靠渠道也有數千輛銷量,但距離宏光MINIEV有較大差距。其余車型在不具備渠道優勢的情況下,缺少對宏光MINIEV的復制性。這說明,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兩極分化也在加劇。

    如今,伴隨油價飆升及新能源車型的不斷成熟,具備自身優勢的新能源汽車正被更多消費者所接受。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競爭也早已不僅僅局限在新能源汽車企業之間,而是分割燃油車的市場份額。【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中新汽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德國供水公司稱特斯拉柏林工廠將耗盡當地水資源
    一周漲價三次,誰能比特斯拉更“狂”?
    特斯拉重啟Model Y SR+車型:得州上海工廠均已投產,或近期交付
    特斯拉面臨風險:2020年以來一直向俄羅斯寡頭采購數百萬歐元鋁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