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膩腳鄉的雪蓮果種植面積減少了幾千畝。
這是一個位于云南省文山州丘北縣的鄉鎮。當地村民舒躍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膩腳鄉的雪蓮果種植面積一度超過萬畝,但2021年已經大幅縮水。舒躍民在電商平臺銷售雪蓮果,他總結說:“2021年我的雪蓮果做得不好。”
實際上,去年農產品通過電商平臺上行的整體情況同樣不樂觀。商務部披露的數據顯示,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的增速從2018年的33.8%,驟然降低至2021年的2.8%,低至個位數的增長數年未見。農產品上行,何以失去了動能?
增速驟降
李瑩自己種植了1000畝梨園和200畝蘋果園。
她是甘肅慶新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下稱“慶新公司”)負責人。除了自己的果園外,李瑩還在全國各地收購當季水果進行售賣。比如四川石榴快成熟的時候,她的公司會派出一個四人采購團隊在四川租臨時倉庫,談紙箱價格、快遞費用,然后盤貨、售賣。
慶新公司這種先收貨,再售賣的模式,需要承擔貨物砸在自己手里的風險。
“2020年初,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時,很多水果都運不出去,本該當季出庫的水果出不去,等到疫情結束之后,所有水果一并出庫,市場供給大幅增加,所有的水果混在一起競爭,價格戰不可避免。不是山東蘋果跟陜西蘋果之間的競爭,而是蘋果跟橘子、火龍果、車厘子之間的競爭。”李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據她了解,2020年水果客商半數以上都是虧損的。
到了2021年,水果客商觀望情緒濃厚。一年下來,李瑩的生意并不算好。
當前,慶新公司入駐了1688、天貓、叮咚買菜、抖音等多個電商平臺。李瑩表示,2021年是她的公司業績最差的一年,銷售額在7000萬元,相較于2020年的1億多元,下滑30%~40%。
李瑩和慶新公司的遭遇,是整個農產品網絡零售環境“遇冷”的一個樣本。
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2020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分別為2305億元、3975億元、4158.9億元,增速分別為33.8%、27%、26.2%。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速雖然逐年下滑,但還維持著兩位數的增長。
到了2021年,農產品網絡零售的表現比較糟糕。
商務部數據顯示,2021年,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4221億元,增速為2.8%,相較于上一年增速減少23.4個百分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農村網絡零售額2.05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3%,增速加快2.4個百分點。
“很多商家不愿意再推廣了”
感受到生意難做的,不只是批發商,還有種植戶。
大學畢業后,舒躍文每年9月至次年2月,除了幫助自家種植的雪蓮果,他還收購附近村民種植的雪蓮果,一并通過電商銷售出去。
“2021年我的雪蓮果做得不好,主要是銷售這塊沒做好,銷售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靠線上銷售,線下渠道沒有打通。”舒躍文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收購的雪蓮果主要在拼多多平臺售賣,平臺的推薦機制是銷量越大,店鋪曝光的機會越多。
舒躍文卻不敢在線上沖銷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膩腳鄉大量的雪蓮果銷售不出去,2020年田間地頭的收購價低至4毛錢/公斤,種植戶損失慘重,轉而種植菊花。
舒躍文預計,2021年膩腳鄉雪蓮果種植的面積大幅縮減2/3,以前有1.2萬~1.5萬畝,現在有5000多畝。在供給減少的同時,收購價格開始上升。2021年,雪蓮果的收購價大果為2元/公斤,小果為1元/公斤。
舒躍文的擔心是,雪蓮果的銷售收入沒法覆蓋收購價格和日益高漲的流量成本。
李瑩表示:“要想在線上賣水果,必須加大推廣力度,水果品類線上獲客的成本在幾元錢。農產品的毛利率一般不到15%,很多商家不愿意再推廣了。”
對于2021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速下滑的情況,壹農壹果品牌創始人劉青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自己平臺的數據表現與商務部公布的數據大體吻合。
劉青海表示,主要原因在于,線上流量越來越分散,付費推廣成本越來越高,成本結構性上漲。
秒針發布的2019版“中國數字營銷圖譜”報告顯示,在某些行業僅電商流量的成本就已經占據了商品售價的20%~30%。當前,淘寶、天貓、京東等傳統電商的流量正轉移到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新的平臺并不一定能帶來更好的回報。
2021年,李瑩嘗試做抖音直播帶貨,由自己員工負責播,但是流量、轉換率很低,虧損嚴重。“抖音直播所做的貨品重點并不是農業,做下來之后,整體表現并不是很理想。”
社區團購火爆的2021年上半年,李瑩也去試水,但發現社區團購要求的價格、品質與自己的定位不匹配。
“社區團購并不是一個好的渠道,打壓供應商的價格,導致產品品質跟不上,并不能形成一個良性的商業循環。”李瑩表示,社區團購可能會做到一個很大的量,但是算下來發現自己并不掙錢,甚至虧錢。
“進來一個,倒下一個”
現在的李瑩將重心放到線下,入駐了永輝、華潤萬家、物美等KA商超。
“2021年下半年開始做線下渠道,整體線下渠道銷量的比例占全年銷售額的比例約為20%,2022年準備加大對線下的布局。”李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做農產品基本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跟賭博差不多。
李瑩以蘋果舉例稱,在2021年觀望情緒濃厚的情況下,再加上蘋果遇到凍害,產量下降,客商囤積的蘋果數量有限,2022年蘋果的行情就不錯,價格漲上來了。
除了價格波動、流量成本貴,售后問題是農產品網絡零售的另一個難題。
“由于雪蓮果比較脆,容易在運輸途中損壞,售后賠付的比例比較高,而且是消費者收貨后,遇到損壞,投訴后,平臺先將貨款賠付給消費者,再來找商家溝通。”舒躍文表示,如果商家每個月的單量在2000單以上,需要向平臺繳納保證金8000元。
為了降低運輸途中的損壞,需要在產品包裝上下功夫。
“在包裝成本上,每個雪蓮果需要加上一個厚的網套、一個箱子、填充箱子與雪蓮果之間空隙的氣柱。”舒躍文表示,一件5kg規格的雪蓮果,在拼多多平臺售價(含包裝費、快遞費)15元~16元,快遞費、包裝費的成本占產品售價的比例在60%,一單只能賺1元~2元,如果再加上售后賠付的金額,基本不掙錢甚至虧錢。
2018年,雪蓮果一度成為“網紅”。這種原產于南美安第斯山脈的水果,譯為“神圣之果”。由于各大電商平臺造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發現這種果子的價值,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又脆又甜,重要的是,價格還很便宜。
“以往年份還會有電商平臺上的商家過來收購,產地直連,價格上有優勢,但基本是‘進來一個,倒下一個’,每個都是虧錢的。自2021年就沒有來收購了。”舒躍文認為,主要原因在于雪蓮果的售后成本比較高。
當下,阿里、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相繼在全國各地建立倉網體系。
“2021年建立了幾千人的團隊,到各個產業帶建立發展中心,幫助超級工廠、源頭農產品商家更好地對接淘特。”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淘特事業部總經理汪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阿里現在在供應鏈上發力,準備把倉庫建到商家的家門口,將商流、物流結合起來。
對于農產品上行,電商平臺、種植戶以及經銷商的需求仍在。但各方如何實現穩定健康的發展,避免產業大起大落,仍是挑戰。【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第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