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刷單黑幕曝光!2家公司被亞馬遜起訴!

    有多少消費者是看了過往買家評論才決定要不要網購一件商品?

    想必,這占了絕大多數。相比產商的產品介紹,大多數消費者認為在評論區可以傾聽到更真實的聲音。

    因此,增加有益于產品銷售的買家評論成為大多數賣家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場,歪門生意總有人持續碰。

    視交易評論為金錢的亞馬遜賣家,花個15歐元也可以買到一條人工好評。

    近日,亞馬遜將AMZTigers(英國)、TesterJob(西班牙)兩家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這兩家公司制造虛假的五星好評,幫助賣家提高其在搜索結果中的排名。

    這兩家公司應該算得上是平臺虛假評論交易的始作俑者,如果亞馬遜能成功打倒它們,將有效解決心頭之恨。

    根據涉案公司AMZTigers官網,其在全球擁有6萬多名產品測試員,僅英國就有3000多名測試人員,可快速可靠地發布付費產品好評。

    “拿人手長吃人手短”明眼人一望即知,這和發布虛假評論沒什么區別。

    比如,他們在亞馬遜上購買賣家指定的產品后,給出五星好評。隨后,賣家會向他們支付購買和評論費用。其中,每條好評的費用約為15歐元,若數量過多還會有折扣。

    目前,尚未看到關于AMZTigers的庭審結果。

    此外,涉案公司TesterJob則是被公司內部人員舉報,原因是許多工作人員在購買指定的商品后,賣家沒有報銷費用,并且沒有支付評論費,一直處于失聯狀態。目前,Tester Job網站已停止運營。

    值得一提的是,英媒在2019年就曾揭露了AMZTigers的不當行為。

    彼時,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表示,虛假評論是非法的,撰寫或委托他人撰寫評論可能導致民事或刑事訴訟。

    事實上,早幾年,亞馬遜便不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打擊惡意、虛假和其他不當行為,也并非第一次與操縱虛假評論者對簿公堂。

    因涉嫌操縱虛假評論,2015年4月,亞馬遜對網站buyamazonreviews提起訴訟。同年10月,亞馬遜把在網絡平臺Fiverr上1000多名有償寫虛假評論的用戶告上法庭。

    2016年10月,亞馬遜也起訴了兩個美國賣家和一個歐盟的賣家。

    再就是2019年,亞馬遜又有一賣家因刷評遭其投訴,或面臨了1280萬美元的罰款。

    對于虛假評論行為,亞馬遜持零容忍態度。畢竟,若得不到有效整治,久而久之亞馬遜也將會陷入信任危機。

    灰色產業鏈早已應運而生

    盡管亞馬遜打擊虛假評論趨嚴,這種不當行為仍屢禁不止。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一些提供虛假評論的個人或團體將風險交易轉移至社交媒體等第三方平臺,例如Facebook、Twitter。

    上個月中旬,外媒報道稱,Facebook中還存在著18個成員總數超過20萬的虛假評論群組,其中一些群組可以追溯到2011年和2014年,主要為亞馬遜賣家商品提供好評。

    Twitter中與之相關的,涉及132個品牌、53065個亞馬遜listing。

    可以發現,虛假評論交易已經不是純粹的個人所為,背后是強大且有一定歷史規模的隊伍支撐,一條灰色產業鏈早已經應運而生。

    有這樣規模的隊伍,瞄準的生意就不會局限于單一平臺,因此就可以多渠道“致富”。

    根據人工智能技術開發商Fakespot此前的調查,亞馬遜、沃爾瑪和百思買三家零售商的虛假評論量占據市場一半的份額。其中,沃爾瑪的評論最不可靠,虛假成分含量最高。

    虛假評論這項不當行為能長期存在,最重要的還是有人從中長期獲益,并且獲益不菲。

    此前,因虛假評論交易助長了不合格產品的銷售,損害了一些賣家的生意,NIKE曾終止了與亞馬遜的合作。

    根據CHEQ的一項研究,在美國在線市場中至少有4%的評論是假的,這對電商銷售也產生了影響,美國消費者因虛假評論產生的在線支出高達280億美元。

    同時,該研究指出,2021年美國在線時尚銷售額約984億美元,其中至少89%的買家依靠消費者評論來購買商品和服務。這意味著在線時尚銷售因虛假評論產生了39.6億美元的銷售額。

    毫無疑問,賣家成了最大受益者,消費者則是最大背鍋俠。

    這進一步證實了,虛假評論也正在擾亂在線市場經濟秩序,挑釁在線購物的信任體系。

    跨境合規大潮已到

    虛假評論等不合規行為的存在,不僅亞馬遜等電商平臺負有主要責任,涉事平臺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媒體同樣負有不可逃避的監察責任。

    亞馬遜在2020年曾稱,該公司在消費者看到之前,已經提前刪除了超過2億條疑似虛假好評。因賣家刷評猖狂,2021年5-8月,亞馬遜展開了史上最大力度的封號,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刪除虛假評論。

    不可否認,這些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威懾虛假評論的作用。

    而除了打擊虛假評論,亞馬遜也在整治產品合規性。

    近日,亞馬遜再針對18650類產品批量下架。兩年前,亞馬遜就曾下架了幾乎所有18650電池。因為這類產品存在引發火災等隱患。

    再者是,北京冬奧會頂流冰墩墩遭亞馬遜全面下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賣家銷售冰墩墩周邊產品并未未取得奧運官方授權,存在侵權風險。

    這背后,還因為平臺承受著監管部門的施壓。

    2021年底,英國競爭和市場管理局(CMA)對包括亞馬遜和谷歌等平臺在內的虛假評論加大打擊力度。

    受監管趨嚴,繼2020年CMA對虛假評論交易采取行動之后,Facebook、Instagram和eBay刪除了群組,并禁止個人在其網站上買賣虛假評論。

    公開數據顯示,僅2020年,Facebook刪除了1.6萬個進行虛假評論的群組。

    除了英國,3個月前,據彭博社報道,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重拳出擊嚴打電商產品虛假評論虛假評論,并就這一問題向亞馬遜、Facebook、沃爾瑪、塔吉特等700多家公司發出警告。

    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警告稱,若發現使用虛假評論等欺騙性手段,相關公司可能需要為每項違規行為支付高達43792美元的罰金。

    按照長久發展來看,賣家若再像以前那樣打擦邊球,會面臨很大的風險。

    從打擊虛假評論,再到下架侵權產品,亦或是違規商店被封號,合規經營已成為大勢所趨。【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電商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刷單黑幕曝光!2家公司被亞馬遜起訴!
    對沖基金大佬給亞馬遜“吹票”:有萬億市值未被挖掘出來
    【財報】各項業務全面開花 亞馬遜2022力挽狂瀾?
    遭反壟斷重拳 亞馬遜被罰81億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