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羅振宇2022“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全文稿

    2021年12月31日20:30,五糧液成都金融城演藝中心,羅振宇“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如約而至。

    羅胖曾發下大愿望:跨年演講要連辦二十年。今年是第七場,也是最特殊的一場,羅胖面對12000個空座位,用53個好故事,為你講述“原來還能這么干”。

    以下是跨年演講全文,與你分享。

    歡迎回來,時間的朋友。

    我在成都,你在哪里?歡迎你們!

    今年是“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第7場,也是倒數第14場。

    跟往年不同,因為疫情,我得獨自面對12000個空座位,完成這場演講。那今年咱們就換個講法吧。

    回到那個大家都熟悉的場景:我是你的一個朋友,一整年出門在外。年末的最后幾個小時,回到村里,大家一起坐坐,講講這一年我在外面聽到遇到的故事。

    時間很緊,我們開始。

    第一部分

    [1]行就行,不行還能怎么辦?

    昆明有一個小伙子,他叫徐偉,開著一家淘寶店。

    兩年前,他28歲,他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了,一家子都挺高興。

    這個孩子半歲的時候,查出來了一種病,一種基因缺陷帶來的罕見病,身體沒辦法吸收銅離子。醫生說,得這種病的孩子,三歲前的死亡率,接近100%。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幸。

    設身處地想,為人父母的人,遇到這種事該怎么辦?

    是悲傷絕望?還是傾家蕩產四處求醫?或者找各種偏方?我估計很多人能做到。

    但是,徐偉面對的情況更難,這種病沒有能根治的藥物。就連緩解癥狀的藥,國內市場上目前也還沒有。

    所以,徐偉走上了一條我萬萬想不到的路。

    他決定,自己來研制。

    這是他家里的雜物間,里面堆滿了土法上馬的研發設備。

    他要攻克的難題是這些:

    看到這些專業名詞,反正像我這樣的文科生,只能跪了。

    這條路太難了。要知道,這位徐偉還不是什么理工科高知,他只有高中學歷,沒有生物醫藥的相關知識。而他居然就走上了這條讓人望而生畏的路。

    兩年來,徐偉不斷想辦法,他每前進一小步,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包括專業機構來幫他。目前,孩子的病情已經有了緩解。這已經是一個奇跡。

    當然,這場搏斗還在進行中,比如孩子還需要基因治療。這是一個難度上了幾個數量級的任務,絕不是徐偉在自家的簡陋實驗室里能完成的了。所以如果你剛好有相關方面的知識和資源,請聯系徐偉,幫他一起想想辦法。歷史上,很多藥物和治療方法的開發,就是這樣由患者推動,由專業機構接力,共同完成的。

    除了懇請大家的幫忙,我還想說:徐偉,敬你是條漢子!

    聽了這個故事,我不知道你作何感想?這是愚公移山?是精衛填海?還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這種不信邪的精神在今天的回響?

    但是你發現沒有?徐偉不僅是不信邪,不僅有一股子沖天的豪氣,更重要的是,他不是憑熱情蠻干,他是真的去查科學論文,到處去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記得德魯克說過一句話:“人們喜歡說意志可以移山,但其實只有推土機可以。”

    但是,如果徐偉來說這句話,他一定會說:“要想移山,既要有意志,也要有推土機。”

    在徐偉這個故事里,你會發現,他是兩頭都有。他既依靠父愛如山的個人意志,也依靠人類共同文明成果的那臺推土機。

    他把愚公移山的古老故事,往前推進了一小步,具有了當代意義。

    我知道,2021年,很多人都過得不容易。

    這一年,我們都浸泡在這些詞的環境里。大家可能或多或少地有點慌。

    不光是你慌,其實我也慌。

    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的跨年演講,第一次沒有現場觀眾。我面前的12000個座位,全都空著。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距離跨年只剩90個小時了。

    幸虧多年以前看電影,有一句臺詞,我記到了今天:“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辦法。”

    既然來都來了,還是那句話:“行就行。不行我再想想辦法。”

    空場演講的難題是,沒有互動的對象,無法感知觀眾的情緒。

    我們想了一個辦法。我對面的音樂導演飛羽老師,已經陪著跨年演講五年了。

    今天,我邀請他把鍵盤樂器搬到了場中央,就坐在我對面。一張琴,兩個人,待知音,這個意象多好。

    飛羽老師身邊的那些大熊貓玩偶,就代表我們所有的觀眾來到了現場。

    眼前這個場景,我把大唐詩人李賀的詩改了幾個字:

    吳絲蜀桐張高秋,

    空山凝云頹不流。

    舉座無人何須愁,

    飛羽中國彈箜篌。

    飛羽老師就是我想到的那個辦法。

    讓我們一起,見證今天晚上的那個主題:“原來,還能這么干!”

    你也可以倒上一杯酒,或者是泡上一壺茶,遇到心有所感的人和事,你可以舉杯敬他,也敬自己心里這點觸動。

    在大屏幕上,會有一個滾動數字。當它倒數到了1的時候,故事也就講完了。而那個時候,已經是2022年的第一天。

    那個時刻,我們這群人就可以帶著一兜子的實干辦法,迎接它。

    [2]四毛三的物業費真的能掙錢嗎?

    下面這個故事,是在一個小區里發生的。這個小區,就離北京最繁華的CBD三站地。

    這個小區的物業管理不錯,居民滿意度很高,在北京有點名氣。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價格。你猜猜,這小區的物業費得多少錢?我先給你一個參考:全國大中城市小區物業費的收費平均數是每個月每平米2塊錢左右;這個叫勁松北里的小區,距離北京的CBD這么近,那是什么房價水平?但這里的物業費只有0.43元,全國平均值的1/5。

    沒錯。你算算:一套50平方米的單元房,一個月只交21.5元,一年258元。

    那為什么這么便宜呢?因為不能貴。

    這里就是中國城市很常見的那種居民區。一般建成于三四十年前,那時候人們喜氣洋洋住上了單元房;但現在,居民老了,小區舊了,成了大家說的——“老破小”。

    今年,我聽說一家公司就專門做這種小區的物業改造和服務,好奇心就上來了。我不要聽好人好事,我想搞清楚的是:這能掙錢嗎?

    這家公司叫愿景。

    我替它算算賬。收入,就是0.43元的物業費,再加上一些停車費,一些閑置空間改造后的商業租金;但投入呢,是動不動就幾千萬元的改造費用。據說十年才能回本。

    你可以判斷一下,十年才能回本的生意能干嗎?即使能干,又能有多大發展前途?

    愿景的董事長陶紅兵說,“確實可以掙到錢,也可以做大。就是慢點。”

    0.43元的物業費,就不能請那么多專職清潔工了。在北京雇一個清潔工,月工資起碼得三四千塊,20萬平米的小區,大概需要20個人,那每個月就是六到八萬元的人工成本。請不起。

    怎么辦呢?

    愿景發現,這種老社區里不是有不少撿紙殼、撿礦泉水瓶的人嗎?他們有些就是附近上歲數的居民,子女反對他們干這個,換不了幾個錢還沒面子。可是沒辦法,這屬于一種“生活方式”,人人都需要點兒事兒干啊。他們不光撿,還鬧矛盾、搶地盤,給小區治安增加了不少負擔。

    愿景把他們給組織了起來,解決了小區清潔工的問題,分五步:

    第一,先分地盤,這三棟樓的紙殼子、礦泉水瓶歸你撿,那三棟樓的歸他收,每個人把片區的衛生包了。這下,他們的責任感有了:這是我的地盤啊!

    第二,每個人發一件工作服,背后寫上“社區清潔志愿者”。這下,榮譽感有了——志愿者,正經事!子女們也不那么反對了。

    第三,專門在樓下給他們搭了小棚子,他們在垃圾里扒拉出來的紙殼子有地方放了。這下,主場感也有了。

    第四,不光要把樓前樓后的衛生搞好,還要負責指導居民垃圾分類。這下,工作的價值感又上升了。

    第五,每人每月再給發500塊津貼。這下,收入也提高了。

    0.43元的物業費,還能把社區的清潔搞好,謎底就這么簡單。

    原來,還能這么干!

    我們來復個盤。按傳統思路,解決一個小區的清潔問題,那就是花錢、堆資源。有錢就有辦法,沒錢就沒辦法。

    但是在這個故事里,你會發現,堆資源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道路。還是那句話:“處于困境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通常在于你如何解決別人的問題。”

    讓更多的人,甚至讓自己用戶之外的人,比如說這些撿垃圾的人過得更好,這本身就是問題的解決方案。

    [3]怎么收老破小社區的停車費?

    繼續說發生在勁松小區里的故事。

    物業公司的一個收入來源是停車費,但是不好收。

    你別忘了這里曾經是個“老破小”,車主過去都是直接亂停亂放,根本不交費。現在車有人管了,環境規范了,但是到收費的時候,工作人員就容易和住戶起沖突了。

    那怎么辦?

    愿景的想法是,雇外地小伙兒來收北京小伙兒的停車費,工資高,而且也收不上來。但請北京大爺來收北京小伙兒的停車費,沒問題啊!

    小區里那些剛退休的北京大爺,剛退休回家,渾身都是勁兒,也渾身都不得勁,正琢磨著去哪兒找點兒事兒干呢。給他們發個紅袖箍,去管停車收費的事。

    怎么管這些北京大爺呢?北京大媽,一個大媽管理一幫大爺,效果好著呢。

    然后,每個人每月再發點辛苦費。大家都滿意。

    你看,還是剛才說的那個思路:通過解決別人的問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成本下來了,受益的人多了,4毛3分錢的物業費也能干了。

    你看,做事都需要資源,但是資源可能不是我們原來想的那樣。

    我們經常需要拆掉思維里的墻。

    [4]未來的好公司究竟什么樣?

    說到拆墻,我還有一個故事。

    一般的小區都是由物業維護樹木。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這其實也是我們觀念里的一堵墻。

    愿景把小區里的一些樹換成果樹,請居民自己來認養,到了秋天,結的果子就歸認養的人。那你想,主人伺候樹不比園丁更精心?“這是我孫子吃的果子,不能讓人給糟蹋了”,會天天到樓下轉悠。有盼頭、多活動,對老人的健康也好。

    然后,每個周五小區里還放電影。這除了能豐富文化生活,也是為了讓居民多下樓來活動活動;社區里走動的人一多,大家就熟悉了,互動就多了,來小區租鋪面、做生意的商戶也跟著多起來了,商鋪的租金也就可以高一點了。

    愿景這么一重組運營邏輯,拆掉舊墻,這盤棋就活了。

    我特別不想給你留下兩個印象:

    第一,這是一篇好人好事的表揚稿。第二,這是一個精明生意人的如意算盤。

    我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回答一個問題:未來的好公司,該是什么樣子?

    今年有一個很大的變數:很多有名的大企業陷入困局。它們光環褪色,魅力大減。過去,它們可都是大學生找工作的目標、創業者奮斗的標桿啊。

    但這一年,更高、更快、更強,不再天然帶來贊譽,甚至“一家獨大”正在被全社會警惕。

    你要是說,“好企業的樣子,因為要為人民服務,所以就不能掙錢;因為不能搞壟斷,所以就不能長大。”這個很難說服人。

    我們剛才講的愿景公司,可不是小生意。現在,他們在全國簽約管理的老舊小區已經有2.1億平米,預計服務700萬人。

    算筆社會賬:一家收費低、服務好的物業,老百姓高興,打市長熱線的投訴也少了,政府也高興,怎么會不受各方面的歡迎呢?

    再算筆經濟賬:雖然利潤不高,一年只有6%的收益率,但是,有規模,且穩定,還能良性發展,不錯啊。

    如果你再考慮,700萬人把日常生活開放給你,讓你有為他服務的機會,每天看著你的表現,將來零售、養老、房產銷售和租賃這些機會,是不是也有可能是你的?

    這是一盤多么好的生意啊。

    愿景的這個故事,恰恰就讓我們看到了一種新的可能性——

    一家企業不能僅僅從純粹的商業邏輯里認知自身,它還要把自己的生存放入到社會的全局利益中。這才是一家好公司的新樣子。

    拆掉了思維里的墻,在社會全局的視角下認識自己,你會發現——

    讓產品更好、競爭力更強,不是只有堆資源這一種方法。提升更多人的生活品質和尊嚴,也是一種方法,而且是更良性的方法。用這種辦法,企業也可以掙錢,也可以長大。

    [5]怎么榮耀用戶?

    下面,不只是一個廣告,也是一個故事。

    有一個汽車品牌,叫嵐圖,今年成了我們跨年演講的獨家冠名合作伙伴。我們一直有一個愿望,想找一個代表這個時代的產品,比如電動車。很幸運我們找到了一個非常好的企業,那就是嵐圖。

    嵐圖是一個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剛剛創立,背后是制造過5200萬輛車的汽車產業國家隊,東風汽車,實力雄厚。

    但是,嵐圖也有自己的難題,畢竟是一個新品牌,怎么讓用戶接受?

    如果還是用行業里的老辦法:發展經銷商隊伍,一點點地擴展網絡,增加銷量,這種方式,哪還能適應現在這個飛速變化的市場?

    那怎么辦?

    嵐圖的選擇是,拆掉思維里的墻,把生意邏輯還原到社會全景里去,把用戶關系經營成真實的人和人的關系。真實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最高境界不僅是“我對你的服務滿意”,而且是“我為這份關系驕傲”。

    前不久,嵐圖在武漢舉辦了一次用戶聯誼會。在這張合影里,用戶在中間,嵐圖的領導在一個看不見的角落里。對面一座百米大樓的立面,一個整座城市都看得見的地方,正一屏屏地閃過嵐圖用戶的名字。

    嵐圖今年贊助跨年演講,想把這種榮耀用戶的事做大。

    他們挨個征求了用戶的同意,把愿意參與到這個跨年儀式中的第一批車主的名字,都打在跨年演講的大屏幕上。

    嵐圖用戶們,你們可以一邊看跨年,一邊截屏,圈出自己的名字,作為自己和跨年演講曾經同框的證明。以后有機會遇到,咱們拿這個同框的證明,彼此相認哈。

    說實話,我是真沒想到,一個贊助商,原來還能這么干。

    我本以為,他們會讓我講嵐圖推出新車型的速度有多么快,增程純電雙動力的技術如何解決了用戶的里程焦慮,直營店的模式怎么更好地服務了他們的用戶。都沒有。

    他們說這些不需要我來講,消費者自有評判。國家隊現在做事兒的方法也在變,央企原來還能這么干。

    [6]老大為什么要幫老二?

    剛才,我都是試圖用好故事,給你描述一個今天的好企業什么樣。

    今年夏天,在一個飯局上,我遇到了一個人,網名叫@tuzhuxi,他提到了一個詞,讓我一下子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個詞叫“樸素的道德直覺”。

    用這個詞來看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和很多事,就很容易理解了。

    話說,有這么一家子。一個老太太,兩個孩子。前幾十年,全家人勒緊褲腰帶,供老大讀書。老大長大了,出息了,開了工廠,賺了錢。老二呢,至少現在沒老大那么出息。

    而這個老太太,慈愛、睿智,而且對家庭的未來負無限責任,請問,她會怎么處理倆孩子之間的關系?

    調用我們生活中的常情常理,我們都知道,她會這么做:

    第一,她會想方設法讓老大拉扯老二一把,可能是金錢上的,可能是機會上的。反正,你老大得出錢出力。

    第二,她也會嚴厲地敦促老二要有出息,向老大學習。

    第三,老大拉扯老二的這個情分,她希望不是固定地按月給錢,而是更走心的安排,比如經常送盤餃子,或者帶著老二見見世面。她希望老大自己去送,自己去表達。她也會讓老二一家感受到,這額外的情義是來自老大的。

    第四,老大一家的日子過得好一些,她沒啥意見。但她會制止老大一家公開炫富。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吃肉回屋吃,不要站在院里吧唧嘴。”

    第五,她希望老大掏錢出來幫助老二,這不是因為她要求,而是出于自愿,這是親人的責任。

    第六,如果老大的事業遇到危機,她會調動全家的資源力挺老大,也會要求老二全力支持。

    第七,家里的孩子們,也都念著一家人的情分,愿意聽老太太的安排,愿意互相幫忙。

    這是哪一家啊?

    這可以是幾千年前的一戶中國家庭,也可以是幾百年前、幾十年前或者今天的任何一戶中國家庭。

    說到這,你已經明白我在說什么了。

    今年,我們在面對“共同富裕”這個詞的時候,雖然有權威人士出來解釋,說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濟貧,也不是平均主義。

    但只要我們把眼睛從商業賬本上稍微挪開一點,把自己放進共同生活的這個社會全局中,我們就會發現,過去那些我們以為的矛盾,其實并不存在。

    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和自愿幫助暫時落后的人,不矛盾;

    要共同富裕,但不劫富濟貧,不矛盾;

    共同富裕,但首先是發展,而不是共同貧窮,不矛盾。

    只要你感覺自己是在一個共同體里面,認同這個共同體,那去主動幫助他人,不僅不是被剝奪,反而是一種榮耀。

    就像一個家里的長子,拉扯弟弟妹妹,心里不會覺得委屈,而是有一種“家有長子,國有大臣”的驕傲感。

    所以你看,共同富裕這個話題下的所有糾結,關鍵不在于錢的分配,而在于是不是認同:我們是一個大共同體中的一家人。

    你要是不認我們是一家子,總想著劃出一道清晰的邊界,交多少?怎么交?那就難免困惑。你要是認我們是一家子,就可以理解剛才這個老太太,就沒有什么可糾結的。

    反過來說,憑著樸素的道德直覺,不用講多少大道理,有些事情我們就能知道它不好。

    比如,在另外的一個村子里:

    一個人勤勞致富,很好。但是富了之后,動不動就瞎嘚瑟,敲鑼打鼓地繞著全村邊吃肉邊吧唧嘴,那大家就說,這不好。

    一家鋪子善于經營,掙了村里人很多錢,可以。但是,突然有這么一天,他悄悄把鋪子一賣,也不給大家服務了,而且還把在村里掙的錢全轉到其他地方去了,那大家就說,這不好。

    一個媒婆,在村里撮合婚姻,掙點跑腿費,挺好。但是,有一天這個媒婆融資了,要上市,天天堵在鄰居門口催人家結婚,還說誰結婚就送你一盒雞蛋,那大家就說,這不好。

    聽完這幾個場景,你心里可能有點怪怪的感覺:按照規則,這人也沒做錯啥啊,旁邊的人說不好,有什么關系呢?

    要知道:在一個真實的村莊里,如果大家都說這事不好,當然就有關系。

    雖然是社會的軟約束,但也是商業的硬邊界啊。大家都說不好,你的生意不可能好啊。

    當我們面對每一個人生選擇關口,心里的那個“老太太”其實都出過手、開過口。我們選錯了,只是因為當時不想聽而已。

    我們今天感受到的很多“不確定性”,都是因為狂飆的欲望之車,遇到了“樸素道德直覺”的紅綠燈。只要我們肯把自己的小道理,放入到社會全局利益,也就是那個大道理里去,這個紅綠燈其實非常醒目。

    如果你和你的伙伴想不清楚該不該做一件事,就在心里設想這么一個“老太太”吧。

    她閱歷豐富、充滿善意,有維護社會秩序的責任感。你就想,這個“老太太”看到你、你的公司做了這件事,她置身事外,旁觀者清,會作何感想?

    她的答案就是社會的普遍答案。

    這就是樸素的道德直覺。這其實是一個無比清晰的標準。這個直覺的標準,往往會比計算和推理更直達事物本質。

    作家博爾赫斯說過一句話:“凡事總有一個經濟學的解釋。但除此之外,無疑也有其他的解釋。”

    2022年就要到了,讓我們一起關心一下,這個世界的其他解釋。

    第二部分

    自從我們宣布今年的跨年演講在成都舉行,每個聽說的人都是一臉羨慕,這回你們可爽了。

    他們這么說是有道理的,肯定是因為想到了這些嘛。

    但是,還有一組關于成都的事實。

    今天的成都,GDP正在攀登兩萬億大關。在所有新一線城市里:大牌開第一家旗艦店,首選成都;畢業生最愿意去的城市,成都第一;《第一財經》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成都連續6年第一。

    而且,再一看,過去20年,成都的人口從1000萬飆升到2000萬。一大批創業公司、團隊、高精尖產業在這里崛起。

    你不覺得這兩組詞之間有點矛盾嗎?一個舒舒服服的地方,怎么會同時也是一個奮斗的城市呢?這么安逸的城市,通常在搞錢這件事上,就不太能打嘛。不是連成都人自己也說“胸無大志,好吃懶做”嗎?

    我的朋友孫思遠,西瓜視頻大V,一個走遍全世界,最終到成都成家立業的成都女婿,給我解了惑。他說:“你別真信,這八個字后面,其實是另外八個字——人間煙火,幸福生活。”

    來成都打拼的“蓉漂”朋友,我知道你們特別勤奮,一刻都沒閑著。但是,咱得承認,在成都這座城市,不管你心里裝著多少雄心壯志,帶著多少夢想藍圖,你心里肯定還有一個地方,裝著“人間煙火,幸福生活”,那真叫工作依然很忙碌,日子感覺好舒服。

    仔細想想,可不就是這樣嗎?過去,左邊八個字“胸無大志,好吃懶做” ,好像是成都的負資產。今天,它搖身一變,變成了右邊八個字“人間煙火,幸福生活”,成了成都的魅力之源。

    [7]感覺資源不夠怎么辦?

    今年,我的朋友、經濟學家何帆,對這種現象,給了一個生動的概括:騰挪。

    他的故事,你也許已經熟悉了。2018年,何帆老師發下一個大愿。要用30年的時間,去記錄中國30年的經濟改變。這是他堅持做這件事的第四年。

    每年他都把自己的年度記錄寫成一本書,今年這本名叫《變量4:大國的騰挪》。這本書不僅講了城市的騰挪,還講了個人的騰挪、企業的騰挪,甚至是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騰挪。無論你是在思考公司戰略還是個人戰略,想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一定要看看這本書。特別提醒,這本書已經在當當網首發。現在下單,率先拿下。

    好,說回這個詞,騰挪。什么意思?這本來是一個圍棋術語。它說的是,當你被對手團團圍住,應該怎么辦?

    不要正面硬剛,另找一處,落下一子,從而打開一個新局面。簡單說,就是不硬碰,巧轉身,換思路,開新局。

    成都不就是這樣嗎?在傳統的對成功、利潤、效率的追求之外,他們找到了一個新局面,這個局面就是人對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從這個角度看,曾經的安逸閑適不再是奮斗路上的絆腳石,而是一個堅實的支撐精神世界的階梯。

    [8]掃碼摸狗是一種什么體驗?

    我給你講幾個關于騰挪的故事,有大有小。

    一只警犬,既沒在緝毒,也沒在抓壞人,它正在忙著推廣反詐APP呢。

    這可真是“原來,還能這么干!”

    這幾年,全國的民警都在忙著想各種辦法讓大家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只要你掃碼下載,就可以摸警犬,還能合影。警犬往街上一牽,警民關系和諧,推廣任務完成。

    一個小創意,背后是騰挪的大智慧。

    誰說警犬的作用只有發現線索,抓捕歹徒?可愛難道不是它的資源嗎?

    這筆力量資源,換個視角,就變成了吸引力資源。所謂的創新,經常就是再造資源。

    [9]一個紅綠燈怎么讓人怦然心動?

    遠的不說,類似的場景,在我們公司門口也發生過。

    我們公司就在北京朝陽區,門口有一條小街,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紅綠燈變樣了。

    我們公司的女同事說:“你才發現啊,我們都發了好幾天朋友圈了!這個紅綠燈,已經成了北京的打卡勝地了!”

    就這么一個小變化,帶來了什么?

    當你等紅燈的時候,你面對的,不再是一個停止的符號,而是一顆紅彤彤的愛心。它讓你沉思良久,或者浮想聯翩,一定有某個神秘力量在給你發送愛的信號。愛心下面還有個詞,“等待”。這是一個多浪漫的暗示——愛情來得很快,只是需要等待。

    說到這,我們好像發現了一個一直被忽視的真相。過去,這個時代好像只會為規模、效率、力量歡呼。我們好像忽略了,在堅硬的現實之外,人心柔軟之處,另有一片廣袤的土地。

    你看,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其實都有兩個面目。它可能是物質資源,也可能是情緒資源。我們的生命,是靠這兩種資源才支撐得起來的。所謂騰挪,往往就發生在這兩種資源的轉換之中。

    [10]打客服電話的秘訣是什么?

    今年,一個客服專家給我講了一個行業秘密。當你不得不投訴的時候,怎么給客服打電話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教你一句話,就是對客服說:“我知道你特別不容易。我這個事,給你添麻煩了。”

    當你說出這句“咒語”,對面焦頭爛額的客服會立即“調轉槍口”,轉換立場,跟你站在一頭,拿出公司授權他做主的客服政策,全心全意幫你解決問題。

    原來,還能這么干!

    老板們請注意了:不是你給客服人員發了工資,他就是你的人。事實上,誰給他提供情緒價值,他就是誰的人。

    這個世界一直在犒賞那些,用情緒資源支撐他人的人。

    [11]開理發店為什么不能太年輕?

    再說個我自己碰到的故事。

    我這兩年都是去我們公司附近的一家小理發店理發,理發師40多歲。

    坐在理發椅上那么長時間,總會閑聊幾句。有一次我問他,理發店經常倒閉,是因為特別難干嗎?

    我當然是以前吃過虧嘛,裝潢特漂亮的大店,被忽悠著辦了儲值卡,下次再去,它悄悄倒閉了,都不帶通知你一聲的,你說氣人不?

    理發師的回答很意外。他說,就一個原因,開店的人太年輕了。

    你看,一個年輕人開的理發店,想做大,靠什么?得有更好的位置,更好的裝修,通過辦卡鎖住盡量多的客戶。這么一來,投資就高了,風險也大了。

    但是,年長的理發師,不需要這些。他拼的是熟客。他說,我這個歲數了,認識的人多,而且打交道的時間長,他們信得著我。我給他們理發的時候,和他們聊天,這本身也是服務啊。這是要靠時間積累的。有了這些,我就不用非得租最好的位置、做豪華的裝修。那這個生意就挺穩當的。

    仔細想想,你更愿意去誰那兒理發?是你熟悉的、信任的人那里,還是不熟悉、沒話說,還動不動就讓你辦卡的人那里?

    熟客的信任,也是寶貴的資源。

    [12]小五金店為什么生命力強?

    還有什么能是資源?

    我的同事,“得到頭條”的徐玲老師今年給我講過一個五金店的故事。就是那種開在街邊,一開就是十好幾年的小店。

    徐玲考我一個問題,這種五金店看著每天冷冷清清,但為什么旁邊別的店都換好幾輪了,它卻很少倒閉?

    開始我想的是,五金店這個行業運營成本低,商品利潤率高,不用豪華裝修,不用宣傳促銷,貨品幾乎沒有耗損,永遠不會過期,而且去五金店沒有閑逛的,成交率特別高,進店的就是買東西的。

    但徐玲說,讓一個小五金店基業長青的核心競爭力,是兩口子和睦。

    原來,除了賣東西,這種五金店,還有一塊重要業務是提供上門服務,給周邊居民修修水管、換個龍頭,還有修鎖配鑰匙什么的。有的五金店主還維修、出租家裝工具,這部分收入也不少。

    常常是老婆在家接單,老公在外跑活兒。

    老婆和氣有人緣,老公干練有手藝,先得是一個好人家,才能細水長流。這家店的根,就扎在夫妻日常生活的底盤上。

    過去我們一說開店,就是租金、人流、成本這些東西,但是回頭一看,你會發現,和諧的家庭關系,也是經營的資源。

    [13]60歲還有多少可能性?

    前面說的幾個都是小故事,騰挪的也都是小資源,我知道2021年很多人心里跟我一樣,對一個重要的大資源充滿焦慮。

    咱也不用藏著掖著,老齡化的問題嘛。前一陣子就因為去見了一趟我很敬重的前輩俞敏洪老師,我這個焦慮給破了。

    見他的時候,俞老師剛過完生日,60了。

    我問他,平時鍛煉不鍛煉?他立即起身,做了10個俯臥撐,我都看傻眼了。

    我羨慕的還不只是他的身體,而是那個勁頭。新東方教培業務受挫,沒事兒,人家從頭再來,干上了農產品。

    我自己想想,覺得自己挺沒出息的,還想著60歲跨年演講就講不動了。怎么可能?看看今天60歲的俞老師,完全是斗志昂揚。

    60歲的俞老師,成也成過,輸也輸過,現在再出發,身上是一份年輕人很難有的輕松和豁達。

    我想,對于我這一代人來說,60歲,很可能也是一個可以更少顧慮地出發、有更多自由的年紀。

    [14]老年人使勁折騰有多大價值?

    下面是一個廣告,但也是一個因為年長有了自由、敢于創新的老前輩的故事。

    前兩天,陪我跨年閉關的同事,去了一個好玩的地方,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的“研酒所”快閃店,回來興奮得不得了。

    這種“蒸汽朋克”風的空間,肯定吸引00后年輕人嘛。他們回來跟我說,那里能聞酒香,能做互動體驗,還第一次看到了各種各樣的窖泥微生物,當然,還喝了拿白酒作為基酒的雞尾酒。

    這還挺讓我感慨的,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是我們的老朋友,支持跨年演講已經有四年了。我知道,面對我這樣的中年人,他們底氣特別足。瀘州老窖有中國一直在使用的最老的窖池,400年從未中斷,中年人肯定吃這套嘛。

    但是沒想到,他們還能拿下年輕人。一般的酒品牌,怕的是別人說自己不夠老。而百年瀘州老窖窖齡酒,因為老,反而特別敢創新。

    你看,根扎得越深,枝葉伸展得越遠;年歲越久,創新的膽量也越大。

    更何況,何帆老師跟我說,用騰挪的視角重新看一下,所謂老齡化問題,也沒必要那么悲觀。

    中國女性的就業率高,這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但你有沒有意識到,支撐中國女性就業的,除了國家政策、教育普及,還有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有個名詞管這叫“外婆經濟”。當然這是個泛指,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這些家庭長輩都包括。

    有多少老人家,退休也只不過是換一個陣地,繼續支持中國經濟的運轉?要不是他們,很多年輕人要么不敢生孩子,要么生了孩子就得有一個人辭職帶娃。

    就算不去給兒女做貢獻,一個人退了休,也照樣可以成為社會的新資源。咱們不說什么更高大上的,有一個小目標——只要認真生活,就是新資源。

    老人家退了休,不用再花時間在上下班通勤上,光是這,就足夠他慢悠悠地逛著菜市場,找到最新鮮的蔬菜水果,心平氣和地討價還價。認真對待每一筆支出,挑選最物美價廉的商品,你可別覺得是老人家小氣,花錢這個行為本身,就是在用錢對未來自己想要的生活投票。

    要不然你以為那些物美價廉又新鮮的菜市場哪來的?那不是憑空就有。是城市里認真生活的大爺大媽,一次次趟出來,一刀刀砍下來的。會逛市場的年輕人,只需要跟在大爺大媽后面說一句:“照這個價,給我也來兩斤。”

    可別小看這些事,只要一直做,這就是在為這個社會訓練精細化的體驗服務啊。認真生活的人多了,認真做產品做服務的人自然也就多了。

    你看,這是一個人人生階段的騰挪,也是全社會人力資源的騰挪。

    過去,我們覺得一個人老了,退休了,就只有消耗社會資源。今天換上騰挪的視角,一個老人家,只要繼續折騰,走出家門,不管是上菜市場討價還價,還是鍛煉身體、唱歌跳舞、拍鳥拍花,都是在為社會做貢獻。待在家里,開個抖音直播做飯是在為社會做貢獻,哪怕是認認真真點個外賣,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15]熟經濟到底有什么魅力?

    當年長者也變成了社會重要力量的時候,金融學家香帥老師給出了一個有趣的詞:熟經濟。

    香帥老師從前年開始,每年寫一本財富報告,記錄這一年中國人的財富邏輯。

    今年,《香帥財富報告》的主題就叫熟經濟。這本書也是在當當網首發,感謝當當。現在打開當當網,你就能在網頁上方最顯眼的位置,看到這兩本書。現在下單,新年跟香帥、何帆老師同行。

    好,回到這個詞,什么叫“熟經濟”?

    我先說兩件事,你感受一下。

    阿里國際站的總裁張闊老師告訴我,2021年,中國的外貿增長非常猛,“十四五”開年第一年,就提前完成了“十四五”的規劃目標。但是,別忘了熟的那一面,每一箱貨的平均貨值也在提高。阿里國際站有一個采樣統計:今年從中國出口的產品,空運的、海運的,前11個月每公斤貨值同比增長超過20%。這是一個悄然發生的變化。

    再看個消費數據。今年1到10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超過10萬億元。很多人只看到了這個大數字,還是那句話,別忘了熟的那一面。在這個10萬億元里,涌現出了很多新的大品類。

    你發現沒有,在數字增長的同時,整個經濟的內部,正在變得更豐富,更成熟。

    回到熟經濟這個詞,香帥老師跟我說,你就想象一個人的成長,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長勢。十幾歲的時候長身體,二十幾歲的時候長心智。等到成年,長大了,他的個頭兒就不再猛躥了。但這并不意味著停止成長,人會以各種方式變得更豐富。

    以前只會欣賞長河落日,變得豐富之后,也會欣賞小橋流水。以前只向往功成名就,變得豐富之后,也會向往詩和遠方。以前是年輕人沖鋒陷陣,現在老人家也可以一往無前。

    香帥老師說,這就叫熟經濟,從“大力出奇跡”,到“隨處見風韻”。

    熟經濟時代,我們需要騰挪。過去不是資源的東西,也許會價值連城。過去是負資產的東西,也許會是重要的支點。

    關于這兩個關鍵詞更精彩、更全面的闡述,都在這兩本書里。何帆老師的《變量4:大國的騰挪》,香帥老師的《熟經濟:香帥財富報告3》。想要把這兩本書作為最好的新年禮物的朋友,“得到直播間”為你準備了禮盒版,“時間的朋友2022紀念禮盒”,限量5萬份。

    這個禮盒,你可以送自己、送家人、送朋友、送合作伙伴,給新年一個具有儀式感的開端。

    新的故事,我們一會兒開始。【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得到APP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羅振宇2022“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全文稿
    【周五早報】羅振宇的騙局:他永遠不會告訴你的秘密
    【特別報道】2020年你還會為“羅振宇們”花多少錢?
    羅振宇、吳曉波都錯了,知識是免費的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