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被盒馬鮮生帶偏的永輝超市,又要學習Costco模式了

    那個說著“永輝超市每個季度近30萬次檢測中,出現15批次不合格不算多”的男人離開了。

    2021年7月7日凌晨,永輝超市一連發出多則公告,內容分別涉及董秘離職、聘任新董秘、終止股權激勵以及回購股份用于注銷。同一時間,永輝超市離職董秘張經儀發布了一條朋友圈稱,其在永輝工作已整整12年,要回家孝敬父母了。

    永輝超市公告表示,“張經儀先生系因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申請辭去董秘一職”。而接任其職務的吳樂峰今年48歲,自2009年底開始,一直擔任公司證券事務代表。“吳樂峰作為證代,之前在公司也幫助張經儀董秘處理過許多事情,雙方一直是相互配合的關系,未來不會對公司經營層面造成大的影響。”據永輝超市董秘辦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而告別老董秘時,永輝超市的股價相比其2020年疫情期間大幅攀升的高點已下跌60%。截至7月8日,僅剩4.74元/股,總市值451.07億元,較其去年4月市值高點的1072億元下降了58%。而公司2020年營收大幅放緩的同時,扣非凈利潤更是同比腰斬。

    這個相繼引入了今日資本、騰訊、京東等投資的國內零售巨頭,在經過多年激進的創新和轉型嘗試后,業績表現卻一度讓市場“灰心”。近年來,就連其為數不多的幾次熱搜,也都是因為供應鏈及食品安全等問題而起。

    在2021年,永輝超市再度提出了轉型新方向——不收取會員費的倉儲式零售,在以Costco與山姆俱樂部為代表的會員倉儲模式進入國內市場的大背景下,永輝超市的“中國式”倉儲新模式能走通嗎?

    永輝“老了”

    張經儀離職,距離其上一次回復永輝超市質檢問題才僅僅過去三個月。

    4月初,永輝超市因為食品抽檢不合格被人民網(14.830,0.02,0.14%)報道,文章提到,今年一季度永輝超市在福州、莆田、龍巖等多地多家門店共有15批次食品抽檢不合格,其中多個食品被檢出氧氟沙星、恩諾沙星等不合格。

    對此,永輝超市董秘張經儀回應稱:“我們每天自測量達3000多批次,一個季度90天,在近30萬次的檢測中,出現15批次的不合格,你說多不多?當然我們自己也有問題,自測的3000多批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檢測到。”該回應一出頓時上了微博熱搜,有網友回復稱:“為什么可以做到如此理直氣壯?”最后永輝超市不得不發文致歉。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外,永輝超市也因管理問題數次陷入輿論漩渦。此前就有多位消費者投訴通過永輝生活APP下單茅臺酒后,無法取貨,也無法退款,而門店負責人并未給出正面回應,客服甚至表示系統顯示已簽收。

    對此,永輝超市董事長張軒松在今年4月的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我們非常抱歉,永輝在管理上沒有做好。2020年后期,包括2021年第一季度,受制于后疫情時代的大環境變化,我們在應對措施、舉措上都存在不足。但是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也有了明確的應對方案。”

    根據財報,2021年第一季度,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263.34億元,同比下降9.9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331.8萬元,同比大降了98.51%。早在2020年第四季度,永輝超市就出現了凈虧損2.34億元,扣非后凈虧損為9.39億元。2020年度,永輝超市實現營業收入931.99億元,同比增長9.8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7.94億元;扣非凈利潤5.80億元,同比下降了45.35%。

    現在張經儀因到了退休年齡,回家“孝敬父母”。但永輝超市,也已經顯出了“老”態。

    創新業態的連番失敗

    作為曾經業務拓展最猛、盈利能力一流的頭部連鎖超市,永輝是怎么逐漸趨于平庸、榮光不再的?

    回顧永輝超市2010年上市后的股價走勢,其曾分別在2015年以及2017年底迎來當時公司發展歷程中的小高潮。其中2015年正好是永輝超市內部孵化出永輝云創的第一年,彼時線下商超受到了線上電商迅猛發展的沖擊,永輝超市率先出發探索新業態,由公司創始人兩兄弟中的哥哥張軒寧親自掛帥,為公司尋找第二增長曲線。

    次年,永輝云創便因探索“超市+餐飲”業態的“超級物種”而受到今日資本的青睞。但在當時,“超市+餐飲”并不是永輝云創首創,而是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其承載著的是阿里巴巴意圖結合線上、線下,開啟新零售市場的愿景。對于因多年深耕線下而缺乏線上經驗的永輝云創來說,這無疑是其學習的對象。

    但是,作為一種新業態的嘗試,永輝超市的表現卻更加急切。截至2017年底,超級物種已在9大核心城市共計開出27家門店,而盒馬鮮生門店數量不過22家。

    在新業態的商業模式尚不清晰的情況下,永輝超市的業務拓展不可謂不激進,但也因為在創新業務上的一系列動作,它成功吸引到了騰訊的關注。2017年底,騰訊投資永輝超市42.15億元,獲得了永輝超市5%的股權;次年1月29日,騰訊又再次增持股份至15%,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

    直至如今,騰訊依然位列永輝超市前十大股東之一,但公司的股價已從騰訊投資時的11.93元/股跌至如今的境地。這中間,超級物種的失敗,成為永輝超市一系列創新“敗筆”的縮影。

    永輝超市曾喊出了要在2018年內開出100家超級物種的口號,但直到2018年底,超級物種的門店總數只有73家,盒馬鮮生的全國門店總數卻已經接近110家。在急速擴張下,永輝云創連續虧損,已經開始拖累上市公司的業績;加之包括大潤發優鮮、蘇寧蘇鮮生、京東7FRESH對永輝超市最優勢項目生鮮的不斷侵略,在2018年底,公司不得不將永輝云創20%的股權轉讓給張軒寧個人,并解除了一致行動協議。

    “切割”永輝云創已經暗示了超級物種被放棄的結局。從最初的支持,到任其自行發展,永輝超市的態度迅速轉變。在2018年的財報中,永輝超市就不再單獨披露超級物種的新增門店數。此后,超級物種更是多次傳出關店消息。

    直到今年上半年,超級物種的重慶、深圳門店接連閉店,引起了業內關注,永輝超市也公開回應稱,超級物種已不是集團核心業務,未來永輝主業還是要“回歸超市”。

    除超級物種外,永輝超市還在內部同步發展過多種新業態,包括永輝會員店、永輝生活、永輝mini等。這讓市場明顯感覺到了永輝超市的焦慮,包括張軒寧自己也曾公開表示,“永輝如果沒有創新業務,哪一天用戶不喜歡了,就會非常危險”,只是最終的結果并不遂其所愿。

    定位于社區生鮮超市的永輝mini店,也曾是在生鮮電商以及社區團購相繼崛起時,永輝超市的又一大主力轉型方向。自2019年起,永輝超市開始探索mini店業態,全年新開門店573家。但到了2020年,mini店的新開店數量遠遠不及閉店數量,截至2020年底,公司mini店僅剩下156家;在今年第一季度又關閉了86家門店,目前僅剩下70家。狂奔兩年后,mini店的模式被證實也沒有跑通。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無論是“餐飲+零售”亦或是生鮮電商等新零售業態,能成功的項目本來就很少,而永輝超市作為入局者,其營收結構是個很大的問題。“永輝超市在賣場當中是個異類。一般賣場的生鮮占比大概在20%,而永輝超市的生鮮占比能到50%左右。生鮮產品最大問題的就是如何保證現金流,因為生鮮產品沒有帳期,因此公司需要大量現金流支撐,這就導致了永輝超市在嘗試新業態的時候,受資金掣肘問題比較嚴重。而現在能夠在其中跑出來的項目,如盒馬鮮生、叮咚買菜,其實背后都少不了資本的補貼。”零售及市場營銷專家丁利國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不可否認的是,生鮮業務也是保證永輝超市如今仍能作為國內大賣場巨頭的關鍵。從2014年實體零售被電商沖擊開始,大賣場們的產品品類相繼被侵蝕,只有生鮮領域還為它們留有一席之地,但如今這一領域內又面臨著社區團購的挑戰。亦步亦趨“跟風創新”了多年的永輝超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正遭受質疑,留給永輝超市尋找新發力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轉型倉儲式零售,永輝能否成功?

    想要重返昔日輝煌的永輝超市,在屢次折戟的情況下,又開始了新一輪轉型。這次,它選擇的是倉儲式零售。但相比之前的激進而言,“永輝這次明顯謹慎很多。”一位業內人士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今年5月1日,永輝超市首家倉儲店在福州低調開業,地址位于倉山區海峽奧體中心商業廣場,由本來就位于此處的線下“永輝bravo”門店改造而來。據永輝超市方面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未來所有的倉儲店皆會來自舊店改造。“畢竟這樣成本相對較低,效率較高。”前述業內人士表示。

    除此之外,永輝超市轉向倉儲式零售的“謹慎”之處還表現在,目前其所有的永輝超市倉儲店并未在高德等地圖應用上明確標識出“倉儲店”字樣,在外界,僅有店面周邊覆蓋到的用戶,能夠通過門店改造及宣傳得知倉儲店開業信息。

    但“謹慎”態度之下,永輝超市這一次轉型的決心卻似乎很足。

    自今年5月在福州開啟首家永輝超市倉儲店后,公司便迅速開始將其擴張至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地。截至6月底,永輝超市開出的倉儲店數量已達到了近20家,其中在成都這類新一線城市更是一口氣接連開設了三家倉儲式門店。

    “未來永輝超市還會把福州能改的舊店都轉型成倉儲店,但類似一些輻射范圍重疊的店(目前永輝倉儲店的輻射范圍大概在3-5公里)可能就會改成’倉儲+社區生鮮店‘結合的小業態。”據接近永輝超市的人士劉明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除此之外,為打造倉儲店,永輝超市在經營方面正全面向“Costco”看齊。據媒體報道,永輝超市計劃走“裸價模式”,目前正在篩選、確定核心供應商。裸價模式即永輝要求供應商提供一個最低價,取消過往一些后臺合同及通道費等,永輝根據這個最低價做出固定毛利率,再在賣場銷售。“低價主要用于引流,未來利潤將主要來自自有品牌商品。”劉明表示。

    據悉,永輝超市的自有品牌包括其內部孵化的永輝農場、田趣、優頌、饞大獅、Ofresh等,覆蓋生鮮、家居用品、休閑酒水等多個品類。不過直到2020年,永輝超市自有品牌銷售額僅完成28.5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3%左右。

    目前,北京已開設兩家永輝超市倉儲店,一家是6月下旬開業的昌平區龍旗廣場店,一家是7月初剛開業的通州區半壁店。據劉明介紹,“永輝超市正在倉儲店內精簡SKU,根據不同的店型及店面輻射范圍,SKU大概在3000-8000個之間,再加上經營中的一些流動性調整,如季節性生鮮產品供應等,整年的SKU大概在1萬個左右。其中,生鮮產品與食品用品之間的分配,大概按照生鮮產品目前占總營收51%的比例分配。”

    但據永輝超市龍旗廣場店的部分消費者反映,由舊店改造的永輝倉儲店實則有些“不倫不類”。“超市內部環境雖然明顯比之前開闊整潔,但并不是完全如Costco及山姆會員店內部一樣工業化的高貨架布置,還是跟之前超市布置差不多,且依然有散裝的商品如薯片、小家電等陳列。不過因為店面新開,價格也便宜,人還是挺多的。”

    正如劉明所介紹的,“永輝超市倉儲店打的就是之前如紅標店(平價大賣場)所宣傳的平價、民生超市思路”。《財經天下》周刊注意到,多地永輝超市倉儲店外或店內都打出了顯眼的紅色招牌,打出了“天天平價,始終如一,哪怕買一件也是平價”的宣傳口號。

    相比于Costco單件貨品規格大、客單價動輒在千元以上的模式而言,“永輝超市客單價可能也就在百元左右。”前述業內人士表示。而實際上,倉儲店對消費者的購買力要求非常高。作為低價、砍毛利的另一面,店面的零售額也要達到一定水平才能平衡門店利潤。而按照目前永輝超市倉儲店的貨品規格、定價以及同步大力布局新一線城市而言,僅憑門店購買力顯然不足以支撐其經營成本。

    “而永輝超市倉儲店又不收取會員費。當然,永輝目前也沒有實力收取會員費,其提出的裸價以及依靠自有品牌盈利模式基本跟Costco如出一轍,唯一的區別應該就是不收取會員費。但如果沒有會員費的支撐,未來這條路永輝走起來可能會有些艱難。”丁利國向《財經天下》周刊表示。

    “但永輝超市向倉儲式零售轉型這條路仍是正確的。”丁利國表示,“只是倉儲店的經營管理方式與永輝之前開大賣場的經營方式有很大區別,關鍵還在于整個供應鏈的打造。如Costco的成功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產品有特色,二是價格確實有優勢。其產品特色源于供應商完全按照Costco的要求打造產品和包裝,如果沒有品牌影響力,供應商不可能單獨為你專門做產品,且同時也反向要求采購人員同時具備產品經理素質。”

    而《財經天下》周刊在大眾點評上看到,消費者對永輝超市轉型倉儲店后所售賣產品的評價包括“模仿山姆俱樂部、麥德龍”、“食品部分和山姆俱樂部差不多”“跟風售賣了許多網紅小蛋糕、奧爾良烤雞蛋撻”等。顯然,目前永輝超市倉儲店的產品還并不能做到如Costco那樣具有高品牌辨識度。

    “未來永輝超市倉儲店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打造供應鏈上。至少目前,永輝超市暫不具備足夠的產品采購和經營能力。”丁利國最后表示。【責任編輯/額發】

    (應受訪者要求,劉明為化名)

    來源:財經天下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被盒馬鮮生帶偏的永輝超市,又要學習Costco模式了
    股價暴跌60% 永輝超市董秘發朋友圈:"抱歉 我回家孝敬父母了"
    過去的大白馬,如今的收割機:永輝超市面臨生死之劫
    永輝超市15批次檢測不合格!回應:不可能所有商品都檢測到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