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短評:懲治學術腐敗,當刻不容緩

    航天投資控股黨委書記張陶毆打吳美蓉、王晉年兩院士的新聞,在周末刷屏。

    截止目前,關于毆打原因,各方說法各異,我們靜待警方調查取證后的官宣。

    黨政官員公開行兇施暴,已非個案,自有黨紀國法處理。真正值得關注的是,這次被毆打的為何是兩位院士。

    從已經公開,且較為可信的信息看,大致是張陶想今年申請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在宴請吳、王二人的席間提出希望給予支持。

    這就讓人費解,本該避嫌的院士推薦,為什么會出現在宴請之上?

    說怪也怪,說不怪也不怪。

    院士,無疑是學科技術領先帶頭人,堪稱“國寶”,評選院士,就是在評選“國寶”,更需嚴謹、科學、求真、務實,本著對國家對人民對全行業負責的態度進行,以學術、學風、品行為考量。

    對于評選院士,國際通行方式之一,是候選人必須獲得當選院士的推薦,這種推薦制,說白了就是讓院士在學術上當好把關人,不讓學術上的“殘次品”混進院士隊伍。

    然而,就是這種“推薦”,在人情社會的中國開始變調,走樣,推薦誰,不推薦誰,背后相當有故事,也給了某些人上下其手的空間。而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的院士評選門洞大開,崇高神圣的院士評選在暗地里成為觥籌交錯、利益互換的名利場,學術腐敗已是公開的秘密。

    中科院院士鄒承魯就曾指出,學術腐敗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從某種意義上說,似乎日益猖獗……有些單位領導為了表示自己工作有成績,千方百計地用不正當手段為本單位院士候選人“拉票”。

    正因為這些奇怪現象屢見不鮮,中國的院士評選變得啼笑皆非: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4次參評中科院院士失敗、諾貝爾獎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至今仍非中國兩院院士,李愛珍4次申請中科院院士失敗卻被美國科學院選為外籍院士,著名歸國科學家饒毅申請中科院院士失敗……與之相反,在中國的院士隊伍中恥辱地出現了“煙草院士”,今年,茅臺更是滑天下之大稽,推薦釀酒高管參選“工程院院士”,雖然被刷了下來,但若非社會輿論的強烈反對,中國出現“茅臺院士”也并非不可能。此外,已經犯案的原鐵道部運輸局局長、副總工程師張曙光自稱“為了實現‘院士夢’,先后受賄2300萬元用于院士參評”。

    哀莫大于心死。因為中國院士評選中一些不能說的秘密,著名歸國科學家饒毅宣布再不參評中國院士。

    科教興國,是國策,在美國對華極限施壓的國際背景下,院士對中國的重要性,也無需多言,但如果任由腐敗之風在中國院士隊伍中滋生蔓延,劣幣驅逐良幣,這不僅是中國學術界之恥,也是國家和人民之恥。

    懲治學術腐敗,刻不容緩!【責任編輯/常歡】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短評:懲治學術腐敗,當刻不容緩
    “茅臺院士”擬推薦公示期已過 貴州科協:結果還未出
    中國最年輕院士涉嫌貪污被批捕,此事曝露出了科技界潛規則,更撕裂了公眾對科技界的信心,如何才能彌補?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