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盤點那些被收購的手機品牌:諾基亞、MOTO均上榜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近日,微軟有意收購黑莓的消息不絕于耳。更加有趣的是,一些媒體曝出除了微軟外,聯想、華為等國內廠商也曾對收購黑莓有興趣。其實,在手機行業被收購是很常見的事,有些品牌被收購后反而會逆流而上,但也有些品牌在被收購后卻不見起色。這里就帶大家回顧下那些業界著名的手機品牌收購案。

    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2011年8月,谷歌和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宣布,谷歌將以每股40美元現金收購摩托羅拉移動,總額約125億美元。谷歌CEO拉里·佩奇表示,摩托羅拉移動完全專注于Android系統,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后,將增強整個Android生態系統。佩奇同時表示,Android將繼續開源,收購的一個目的是為了獲得專利。

    谷歌收購摩托羅拉在當時看來似乎是一項不錯的交易,摩托羅拉原本在Android平臺與谷歌存緊密的合作關系,通過這次合并將得以進行更多創新,為各種移動設備和家用設備提供一流的移動性。

    谷歌

    但是好景不長,經過長達9個月的審批,谷歌才完成這筆收購,在收購完成后,摩托羅拉移動的眾多高管宣布離職,在2012年8月,摩托羅拉更是宣布全球裁員4000人,關閉或合并90家運營機構的三分之一,并精簡產品線,其中中國區更成為了重災區。在產品方面,一直到2013年,谷歌才推出收購摩托后的第一款產品Moto X以及第二款主打性價比的Moto G,但是這兩款手機在銷售和鋪貨上都存在一定缺陷,成為了叫好卻不叫座的產品。要說唯一成功的產品,應該算Moto 360,Moto 360的誕生可以說是智能手表的一個里程碑,Moto也借此成功進軍可穿戴設備領域

    此外,與硬件相比,摩托羅拉擁有的專利才是真正具有吸引力的。所以,谷歌收購摩托羅拉不久,就開始進行各種甩賣了。谷歌緊握專利,甩賣MOTO工廠和非核心業務。可以看出,摩托被谷歌收購后,整個公司一落千丈,徹底失去了手機界“大佬”的地位。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移動


    2014年年初,聯想集團從谷歌手中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收購價格為29億美元。這在當時也引起了巨大轟動,聯想作為國產手機的代表,這兩年的進步有目共睹,而谷歌在收購摩托移動部門三年后,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轉賣給聯想,這對于摩托和聯想又有什么利弊,谷歌自身又能得到什么?

    聯想

    首先說說對于聯想,摩托羅拉移動在通訊方面的專利總數達到17000項之多,2011年谷歌解囊125億美元就是看中了這些專利。聯想完成收購后,谷歌雖然繼續持有摩托羅拉移動大部份專利組合,但聯想也獲得了專利授權許可證,以及超過2000項的專利資產、摩托羅拉移動品牌和商標組合。此外,對于聯想來說,“收購”是聯想擴張的一個重要方式,當年聯想收購IBM的個人電腦業務,并將ThinkPad品牌發揚光大,如今收購摩托羅拉移動,MOTO品牌和相關產品組合,對于聯想手機打入國際市場也至關重要。

    其次,對于谷歌和摩托,在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之后。并未獲得預期的成功。后者的發展依舊很差,持續虧損,品牌價值也日趨走低。谷歌畢竟不是真正的硬件廠商,所以將其出售給真正的手機廠商,對摩托羅拉移動的運營看上去也是更合適的,谷歌也可以騰出更多精力做好Android。而摩托則可以借助聯想,重新回歸國內市場。以產品來看,摩托羅拉手機并未徹底失去優勢,如MOTO X和MOTO G的人氣都非常高。但就大陸市場來看,購買渠道非常有限,普通用戶想買可能都買不到。而聯想在國內的渠道運作堪稱一流,所以可以很好解決摩托羅拉在這方面的不足。

    綜上來看,聯想收購摩托形成了一個“三贏”的局面,不過未來聯想摩托究竟發展如何,還得經過時間與市場的考驗。

    微軟收購諾基亞


    微軟收購諾基亞應該可以說是近幾年手機行業最為轟動的事。這是屬于各自領域的兩個巨人的合作。兩者各取所需,諾基亞需要資金入駐,解決手機產品節節敗退而出現的財務危機,而微軟則需要有實力的手機制造商,擴大WP市場影響力。

    微軟

    微軟收購諾基亞還有以下這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擴大手機市場份額,提升手機業務利潤,微軟與諾基亞交易完成后,諾基亞每售出一款WP手機,給微軟創造的毛利潤將高于40美元,而此前的毛利潤僅為10美元。微軟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后,將成為最大的WP廠商;其次,諾基亞將成為微軟的“親兒子”,屆時諾基亞在功能改進、系統升級等方面將更有優勢。此外,微軟還可以借助諾基亞在個人消費品領域的品牌效應,彌補微軟在平板電腦市場上的短處;再者,移動互聯網是大勢所趨,這一點已得到整個行業的認可。在智能手機、平板和移動生態領域,微軟會傾盡全力搶占市場空間和用戶數量。收購諾基亞手機部門是這個長期計劃的重要一步。

    不過,經過兩年的發展,這次收購似乎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微軟的WP手機系統依舊半死不活,國內市場份額越來越少,后續的幾款Lumia手機也不溫不火。再到去年,諾基亞品牌在手機終端上徹底被微軟所替代,短時間內將不再有諾基亞手機出現。唯一利好的消息就是,微軟今年發布的Win10系統,打通了移動端平臺,贏得了業界廣泛關注。微軟能否帶領諾基亞以及Windows Phone重振旗鼓,值得期待。

    TCL收購Palm


    在2015年的CES展會上,TCL從惠普手中完成了對Palm品牌的收購。Palm是一個沉寂了許久的名字,尤其對于年輕人來說,甚至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這個名字。可以說,Palm是智能手機的前身,沒有Palm與Pocket PC的較量,也就不會有今天智能手機這個概念,它們才是移動計算領域的先行者。可惜的是,Palm沒有跟上時代的發展,數次易手也難救其命運,這次被TCL納入麾下也不知是否能夠恢復其往昔身影。

    TCL

    在最近的TCL么么噠新品發布會上,TCL通訊CEO郭愛平也首次透露了關于收購Palm后推出新產品的問題。據悉,Palm將會獨立運作,并定位為高端品牌,初期計劃先在北美地區采用互聯網方式運營該品牌,且產品方面不會局限于手機。

    由此可見,TCL的戰略思路與聯想有幾分相似,收購經典品牌擴大自身品牌在海外的影響力。

    TCL作為傳統國產廠商,尤其在家電領域屬于佼佼者,作為全球第三大液晶電視品牌,TCL的電視機產品已在美國擁有一定的影響力。這兩年開始發力手機產品,國內主打中低端市場的“么么噠”系列表現不俗,此外,在海外市場方面,拉美市場表現強勁,但品牌認知度以低端為主。Palm雖說有些廉頗老矣,但在海外尤其是美國還是擁有一定的粉絲和發燒友,Palm依然保持著創新和先驅的形象,包括最領先的商業模式、最新的技術等。這使得TCL不會局限于僅僅推出Palm手機,而更有可能成為連接TCL電視的智能家居入口設備。

    當然,以上這些都只是對TCL戰略部署的猜測,真正發展戰略讓我們拭目以待。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手機行業這些年的高速發展,也是促使這些手機品牌起起伏伏。收購與被收購,無論出于主動或者被動,也許都是為了彼此更好的發展與品牌延續。對于那些有品牌情節的用戶來說,當然更希望自己所鐘愛的品牌能長久的發展下去,并帶來更加出色的產品。【責任編輯/李響】

    來源:PConline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盤點那些被收購的手機品牌:諾基亞、MOTO均上榜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