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多地關停比特幣“礦場”,全網算力大減四成;顯卡降價在即?

    繼內蒙古、云南、新疆、青海等地之后,比特幣挖礦大省之一、水電資源豐富的四川也開始加入整肅虛擬貨幣隊伍,出臺關閉加密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

    四川省發改委和能源局日前下發了一份關于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的通知,要求完成重點對象甄別關停、開展發電企業自查自糾等。通知要求,對國家電網四川電力公司已排查上報的26個疑似虛擬貨幣"挖礦"項目,要在6月20日前完成甄別清理關停;中央在川發電企業和省屬發電企業要自查自糾,立即停止向該類項目供電。

    另外,通知要求各市(州)要立即開展拉網式排查,對排查發現的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立即關停,同時嚴禁以各類名義批復該類項目。

    有數據顯示,此前在四川省大約有 800萬千瓦的負荷被用于加密貨幣挖礦。

    6月20日凌晨,四川所有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礦機被集體斷電。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6月21日在btc.com查詢結果顯示,目前全網算力為117.68 EH/s(即每秒可進行117.68乘以10的18次方次哈希運算),相比歷史最高點5月13日的197.61EH/s已經跌去40.5%。

    不僅四川,此前多地已對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出手。

    全面熄火

    一個月來,我國對于挖礦行為的監管政策密集出臺。

    5月21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的第五十一次會議提出:"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

    一石激起千層浪,政策的傳導只是時間問題。

    5月25日,內蒙古發改委發布關于對《內蒙古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堅決打擊懲戒虛擬貨幣"挖礦"行為八項措施(征求意見稿)》,明確將對工業園區、數據中心、自備電廠、大數據中心、云計算企業、通訊企業、互聯網企業、網吧等挖礦場地和主體進行監管。

    6月9日,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關于全面關停虛擬貨幣"挖礦"項目的通知》,要求開展清理整頓。嚴禁各地區立項、批復各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對現有的各類虛擬貨幣"挖礦"項目全面關停。同時,堅決查處糾正以大數據、超算中心等名義立項但從事虛擬貨幣"挖礦"的項目主體。

    6月12日,云南省能源局辦公室人士確認,根據通知要求及時組織各用電部門開展聯合檢查,在今年6月底完成比特幣挖礦企業用電清理整頓,嚴肅查處比特幣挖礦企業依托發電企業、未經許可私搭私接用電、逃廢國家輸配電費、基金以及附加牟利的違法行為,一經發現,立即中止供電;嚴肅查處發電企業未經許可,利用所發電量私自向比特幣挖礦企業供電謀取不正當利益的違法行為;嚴肅查處比特幣挖礦企業用電安全隱患,一經發現,立即責令關停整改。

    據媒體報道,在全球比特幣算力分布中,中國以65.08%的算力占比占據首位,位居第二的美國僅有7.24%的算力占比。具體到國內,算力分布位居前四的省份全部位于西部:新疆、四川、內蒙古、云南。

    業內人士指出,加強對于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的監管,很可能意味著國內加密貨幣挖礦行業全面"熄火"。

    化解風險

    我國加強對于數字貨幣的監管,背后有著深刻的動因。

    從單價9000美元到超過6.4萬美元,再到一度跌破3萬美元,加密貨幣比特幣在一年時間里走出"過山車"行情。網上流傳著很多幣圈的"造富神話",但是更多的是普通人常年積累的財富被"割韭菜"的案例。

    分析人士指出,以比特幣、以太幣和瑞波幣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并沒有主權信用背書,是通過算法生成的。因此,加密貨幣能不能稱為貨幣,在業內存在較大爭議。

    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虛擬貨幣在流動性泛濫的市場環境下獲得暴漲,但由于缺乏價值支撐,同時面臨監管趨嚴和政策轉向等因素影響,暴漲暴跌行情或難避免。

    "充其量就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應成為投機炒作的標的。"專家指出,不少"空氣幣"發行技術模糊,發行上限不確定。

    業內人士介紹,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普通投資者的影響力與機構和莊家也極其不對等,極易被"莊家"操縱價格,更大的概率是任人宰割。更有甚者,輕信幣圈"造富神話",加杠桿進行加密貨幣投資,市場波動對于個人、家庭來說會產生不可承受的風險和損失。如果基數巨大,則會累積成社會風險。此前提到的"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范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意即在此。

    虛擬貨幣交易炒作帶來的風險,我國監管部門不僅多次出臺相關文件,要求各金融機構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比特幣相關的業務,還叫停各類代幣發行融資,開展專項整治。目前,我國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和首次代幣發行(ICO)交易平臺已基本肅清。

    比特幣總數量有限制,具有稀缺性,因此受到一些人的追捧。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匿名、難追查、無國界等特征,也成了犯罪分子理想的洗錢途徑。

    另外,很多平臺把服務器放置在境外,境內行騙、境外數錢,還有不少交易平臺從事跨境洗錢,逃避外匯監管,資本外逃提供了綠色通道。

    面對加密貨幣的這些屬性,各國貨幣監管機構普遍認為,加密貨幣用算法隱藏了使用者的身份、行蹤,為非法活動提供便利。同時加密貨幣杠桿率極高,給金融體系帶來風險。

    業內人士認為,本輪我國加強對于數字貨幣的挖礦和交易行為的打擊,是順應世界對于數字貨幣監管的共識和新要求。

    也有人分析,虛擬貨幣挖礦需要大量的"礦機",即顯卡。近一段時間以來,顯卡大幅度漲價也與"挖礦"有較強的關系。此次大規模關停"礦場",市場上或迎來一大波二手顯卡轉讓潮,對顯卡價格波動可能有較大的影響。【責任編輯/額發】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多地關停比特幣“礦場”,全網算力大減四成;顯卡降價在即?
    時代落幕:四川比特幣礦場集體斷電,世界最大礦工聚集地走向終結
    地方整頓關停虛擬貨幣“挖礦”,業內稱大量“礦主”轉移這些國家
    強監管之下虛擬幣挖礦調查:頭部礦企加速出海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