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米以內的新能源車能否免費獲得上海新能源專用牌照還待確定,目前的消息都是傳聞。”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走訪上海多家汽車品牌4S店時得到了以上答復。
近期坊間有傳聞稱,10萬元以下或車長4.6米以內的新能源車在上海將不再獲贈免費綠牌。盡管還未得到證實,但如果傳聞為真,那么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受到一定沖擊。
事實上,盡管4月新能源車市增幅跑贏大盤,但環比3月銷量仍出現下滑。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為16.3萬輛,同比增長192.8%,環比3月下降12.0%;今年1~4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總體零售量累計為60萬輛,同比增長265.6%。
圖片來源:乘聯會
資本市場中,4月A股、H股汽車板塊整體表現優異。其中,與華為開展合作的小康股份(601127.SH)和北汽藍谷(600733.SH)漲勢最為“驚人”。小康股份股價漲幅達108.43%,市值增加325.46億元;北汽藍谷緊隨其后,單月股價上漲63.24%,市值增加186.93億元。
5月,北京配置的6萬個新能源指標即將發放,而上海等地的新能源號牌政策或將出現微調。新的政策變化將對國內新能源車市產生怎樣的影響?資本市場對新能源的追捧又能否在5月延續?
特斯拉環比下滑近三成
4月,新能源車市整體表現跑贏大盤。
中汽協數據顯示,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0.6萬輛,環比上月微降8.6%,同比增長1.8倍,刷新當月歷史紀錄。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約17.1萬輛,同比增長2.2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約3.5萬輛,同比增長70.8%。1~4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約為73.2萬輛,同比增長2.5倍。
“今年前4個月,新能源汽車表現出明顯好于車市整體情況的高增長。尤其是從消費端看,消費需求正在不斷上升,總體上判斷,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呈現不錯的發展態勢。”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高低兩端電動車型4月銷量表現依舊強勢。其中A00級電動車型批發銷量為5.2萬,在4月純電動車整體銷量中的占比為34%;A級電動車在當月純電動車整體銷量中所占份額為24%,較此前表現有所反彈;B級電動車銷量為4萬輛,在當月純電動車中的銷量占比為26%。
分品牌來看,4月有4家企業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破萬。其中,上汽通用五菱以3.06萬輛的成績,連續九個月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月度銷量榜榜首,緊隨其后的特斯拉中國完成2.58萬輛銷量,比亞迪則進一步縮小與特斯拉的差距,憑借2.54萬輛的銷售成績排名第三,第四名上汽乘用車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30萬輛,與前三名仍存在不小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4月特斯拉銷量環比下降27%,減少近萬輛。其中特斯拉Model 3銷量為6264輛,環比3月暴跌75.3%,特斯拉Model Y銷量為5407輛,環比3月下跌46.7%。有觀點認為,特斯拉銷量下降或與近期頻發的車輛失控事故有關。但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并不認同這一觀點。“特斯拉銷量下滑是由市場季度銷售特征導致。4月是第二季度首月,通常處于廠家訂單和產量的調配期,從市場規律來看,(車輛)交付量也會出現下降。加之國產特斯拉車型持續出口歐洲,所以在中國市場的銷量會出現下降。”崔東樹說。
相較之下,蔚來、理想、小鵬、合眾、零跑等新勢力造車企業在4月均有不錯表現。根據車企公布的4月銷量數據,蔚來、理想、小鵬、哪吒和零跑交付量分別為7102輛、5539輛、5147輛、4015輛和2770輛,同比分別增長125.1%、111.3%、285%、532%和866%。不過,上述5家造車新勢力的4月合計銷量仍與特斯拉存在1272輛的差距。
加大出口將為電動車打開增長新空間
4月,我國新能源車出口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在國內乘用車整車與CKD(以全散件形式出口)出口量中的占比為16%。其中,特斯拉出口量超過1.41萬輛;上汽乘用車以2378輛的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緊隨其后;排名第三的是愛馳汽車。
“進軍歐洲市場是中國電動車國際化的重要標志,必須抓住窗口期的機遇。”崔東樹認為,隨著特斯拉歐洲工廠和電池體系的逐步建立,中國新能源車出口窗口期很可能會過去,國內車企需要加速拓展歐洲新能源汽車市場。
動力電池方面,4月動力電池的裝車量與新能源汽車銷量“同頻共振”。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4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共計8.4GWh,環比微降6.7%,同比增長134.0%。其中三元電池共計裝車5.2GWh,同比增長97.3%,占總裝機量的61.90%;磷酸鐵鋰電池銷售3.2GWh,同比增長244.5%,在總裝機量中占比為38.10%。
充電基礎設施方面,2021年4月,我國新增公共充電樁1.76萬臺,同比增長58.8%。截至2021年4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82.7萬臺,同比增加42.0%;換電站保有量617座。
圖片來源:中國充電聯盟
開源證券分析認為,2021年將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年,預計2021年、2022年全球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523.0萬輛和697.3萬輛,同比分別增加67.4%和33.3%。長期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必備的元素(碳酸鋰)、元器件(電池、熱管理)和創新驅動的企業將受益于行業增長。中期看,壁壘較高的環節(例如隔膜)龍頭公司有望維持較高的議價權。短期看,一方面,由于行業景氣度向好,供需階段性緊張的環節將獲取超額利潤;另一方面,技術實力提升實現客戶結構優化的二線公司將具備較好的業績彈性。
大眾電動車在歐洲成功逆襲
因2020年疫情產生的低基數,4月海外新能源車的同比增量驚人。
4月,歐洲八國新能源汽車注冊量合計為12.91萬輛,同比增長436%,環比下降31%。本月歐洲八國電動化滲透率微降至16.4%,但仍處于高位。值得關注的是,與在華表現類似,4月特斯拉歐洲交付約1327輛,同比下滑94%,環比下滑54%。
興業證券分析認為,特斯拉本月銷量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庫存不足及新車貨運未到港,符合特斯拉季初低、季末高的交付節奏。預計5月下旬特斯拉將批量到港,二季度交付量或將達到4萬輛左右。
但值得注意的是,4月大眾ID系列車型銷量逆勢上漲,成為歐洲市場“中流砥柱”。僅在意大利、荷蘭、西班牙、挪威、瑞典五國,大眾ID系列即交付5027輛,其中ID.3銷量為1038輛,環比增長88%;ID.4銷量為3989輛,環比增長190%。
歐洲新能源車市的高速增長也引起了國內電動車企的注意。近日,蔚來汽車發布挪威戰略,正式開啟海外市場布局。根據規劃,蔚來將于今年下半年在挪威市場自建完整運營體系,明年進入5個歐洲國家市場。而在蔚來之前,小鵬、上汽名爵、愛馳等多家車企已開始在歐洲電動車市場探路。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上汽新能源車型在歐洲市場銷量為2.5萬輛,占上汽集團歐洲市場總銷量的6成以上。
有觀點認為,歐盟對于碳排放標準的嚴格要求,以及歐洲各國政府對新能源車采取的大規模財政補貼、推進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等舉措,將進一步擴大歐洲未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規模,這為中國新能源車企的進入創造了機會。所以,眾多中國汽車品牌紛紛“出海”,意圖在歐洲市場中搶占一席之地。
“目前來看,歐洲新能源市場前景一片大好,但國內車企要想在這里安營扎寨是不容易的,不僅產品要對歐洲人的胃口,還要符合當地嚴格的排放標準,并建立完整的購車、售后體系,這樣才能擁有與當地企業相抗衡的實力。”崔東樹認為。
除了歐洲市場,美國新能源車市也開始爆發。數據顯示,4月美國新能源車銷量為4.51萬輛,同比增長345%,環比微跌2%,電動化滲透率為3%。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3.19萬輛,占全部新車銷量的2.11%;插電式混動汽車銷量1.32萬輛,占比0.87%。1~4月美國累計銷售新能源車型15.15萬輛。
中泰證券分析認為,在歐洲碳排放政策疊加超強補貼、中國“雙積分”政策及供給端優質車型加速、美國新能源高額投資規劃下,全球電動化汽車行業產銷仍將維持高增速。預計2021年國內和海外銷量都有望大超市場預期。
4月的資本狂歡屬于“華為系”
4月,A股市場乘用車上市公司的狂歡屬于“華為系”的小康股份(601127.SH)和北汽藍谷(600733.SH)。
在今年的上海國際車展上,華為投下兩個“深水炸彈”,推出的極狐阿爾法S華為版和賽力斯華為智選SF5迅速“走紅”,也讓合作方小康股份和北汽藍谷在資本市場股價“飄紅”。其中,小康股份股價漲幅達108.43%,市值增加325.46億元;北汽藍谷(600733.SH)緊隨其后,月股價上漲63.24%,市值高增186.93億元。
反觀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老將”比亞迪(002594.SZ),依然未能從3月市值蒸發近千億元的境況中抽身,4月股價下跌3.61%,市值蒸發169.94億元。
H股市場,恒大汽車(00708.HK)繼續高舉高打,以198.38億港元的市值增值領漲H股汽車上市公司。此外,吉利汽車(00175.HK)與北京汽車(01958.HK)表現也可圈可點,市值分別增加了25.65億港元和36.32億港元。
再將目光轉向大洋彼岸的美股市場,蔚來(NIO)在“美股造車三兄弟”中以2.21%的微弱優勢領漲,市值增加13.49億美元。相比之下,小鵬汽車 (XPEV)和理想汽車 (LI)月股價則出現兩位數的跌幅。
與蔚來汽車4月給投資者帶來的進軍挪威市場等振奮消息相比,理想汽車和小鵬汽車鮮少有“好消息”。小鵬汽車2021一季度財報顯示,當季凈虧損7.86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6.44億元。同時,理想汽車股價下跌的原因之一或與其公布的融資計劃有關,投資者擔心所持有的股票價值被稀釋。
此外,4月,特斯拉與大眾汽車集團在資本市場的劇情出現反轉,前者市值增加了398.5億美元,后者市值卻縮水了182.3億元。而在3月,特斯拉市值蒸發了72億美元,大眾集團則高漲561億美元。
有意思的是,在終端銷售市場,大眾集團憑借ID.3和ID.4兩款車型的發力,在歐洲市場實現逆襲,相比之下特斯拉由于產能、事故頻發等負面消息,銷量在中國和歐洲市場雙雙下滑。有研報認為,智能電動車是未來5-10年汽車行業的黃金賽道,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在智能化功能滲透率方面要高于傳統車企。著眼于投資未來的資本市場,有這樣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
新能源汽車終端銷量在4月的高速增長,讓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個股也爆發了。不管是動力電池領域的寧德時代(300750.SZ),還是產業鏈上游的天齊鋰業(002466.SZ),亦或是熱管理領域的三花智控(002050.SZ)無一不在上漲。
開源證券分析師劉強認為,從中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壁壘較高的隔膜等環節龍頭公司有望維持較高的議價權,從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碳酸鋰、電池和熱管理等元器件,以及創新驅動的企業將受益于行業增長。
政策的“收”與“放”
“五一”假期后,一則“10萬元以下或車長在4.6米以內的新能源車在上海無法登記上牌”的消息驚動了汽車圈。如果該消息屬實,目前在國內銷量排名靠前的多款新能源汽車將受影響,其中包括五菱宏光 MINIEV、寶駿E100、長安奔奔EV、長城歐拉等車型。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上海某4S店工作人員處了解到,從4月底開始,某品牌的一款微型電動車已經不能申請上海的新能源汽車牌照了。
今年以來,上海對新能源汽車“綠牌”管控政策不斷收緊。根據上海市發改委今年2月發布的《上海市鼓勵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實施辦法》,到2023年,上海將申領新能源專用牌照限制在了純電動汽車范圍內。
萬聯證券分析師周春林認為,上述政策尚未正式出臺,縱使傳聞成真對新能源汽車銷量影響依然有限。一方面,新能源汽車由限購城市向非限購城市延伸的趨勢明顯,2020年限購城市消費占比僅38%;另一方面,A00級以及A0級新能源車型占比不大,消費主流依然是中大型。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電子商會智能電動汽車專委會和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披露的“2021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售數據”顯示,上海以3.7萬輛的成績成為今年一季度純電動車賣得最多的城市,同比暴漲4倍多,在上海市一季度乘用車的銷量占比約為19.57%,這意味著一季度上海每賣出約5輛乘用車,就有一輛是純電動車。而排在第二名的北京一季度累計銷售純電動車1.88萬輛。
對此,有專家分析,上海一季度純電動車銷量的暴增,或許是相關部門緊急暫停給微型電動車發放綠牌的直接原因。根據以往慣例,只要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上海市就會對其免費發放新能源綠牌。但隨著上海燃油車牌照的緊俏,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轉向購買電動車。這雖然符合當前節能減排的趨勢,但也增加了交通擁堵的壓力。
與上海收緊對微型電動車綠牌發動的趨勢不同,一些非限購城市則在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
4月27日,《沈陽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及推廣應用的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提到,今年年底前全市燃油公交車全部更新為新能源汽車;到2023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將達到11萬輛,占全市整車產量的10%。
4月30日,海南省商務廳對外公布《海南省2021年度穩定汽車消費措施》,明確今年在海南購買新能源汽車,每輛最高獎勵1萬元。
事實上,從數據上看,今年一季度,非限購地區的純電動車購買力也在明顯上升。“2021年一季度新能源乘用車終端銷售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非限購地區的純電動車銷量占比為66.95%,而去年的這一數字為56.7%。這意味著,私人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已經逐漸占據主導地位。
市場終端的需求提升,也令各大汽車品牌開始對新能源汽車寄予厚望。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中,奧迪、奔馳、寶馬、福特等品牌推出包括A6 e-tron、EQS、iX等多款重磅純電動車型。上汽、北汽等國內自主品牌聯合互聯網公司共同打造高端智能電動車型也成為新風尚。
對此,興業證券研報認為,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周期開啟,疫情后新能源車市場迅速回暖,政策推動加優質車型驅動需求共振,電動化車型大年開啟,滲透率將持續提升。【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