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詳解海信海外擴張路

    “海信第一批接收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的團隊已抵達日本,他們來自海信的管理、財務、法務、研發、生產、營銷等各個領導崗位,在隔離解除之后將迅速進駐三電,進行接收、整合工作。”2021年5月11日上午,在“中國品牌日活動”,海信集團控股公司總裁賈少謙在做主題發言時說,這是海信繼并購東芝電視、古洛尼之外的又一次海外擴張。

    賈少謙回顧,從1996年成立南非公司、建成海外第一個生產基地至今,海信的海外擴張路已經走了25年。從最初的貼牌代工到塑造自主品牌,從家電對外出口到并購東芝電視、古洛尼等全球知名品牌、布局全球,從搭建海外銷售網絡到贊助歐洲杯、世界杯,展開全球品牌營銷。

    在賈少謙看來,海信這些年選擇了一條最難走的路——做自主品牌,自己造船出海。

    全球對國際化企業的一個公認的衡量標準是,海外收入占比是否超過30%。2020年,即使全球疫情持續蔓延,海信海外收入仍占整個集團近40%。

    賈少謙在演講中指出,“今天的海信,已經不只是一家家電制造企業,更不只是一個局限在國內的家電品牌。今天的海信,已經走出了一條不一樣的國際化品牌之路。”他預計,2021年海信海外的自主品牌收入占比將突破80%。

    最難走的路

    “海信的國際化,最初也是從OEM代工貼牌開始,依托中間商在海外開展業務。這是一條最容易、不用操太多心的路,也幾乎是所有中國家電企業出海時共同的選擇——借船出海。” 賈少謙回憶。

    早在1985年,海信就開始涉足對外貿易,1996年成立南非公司,建成海外第一個生產基地。后來,海信逐漸認識到,貼牌代工輕松換來大量訂單和微薄利潤的同時,也讓企業輕易丟掉了品牌、市場和發展的自主性。

    賈少謙認為,“家電行業作為全球充分競爭的行業,如果僅滿足國內而不在海外建設自有品牌,就無法形成持久的核心競爭力,未來的發展必然很快遇到天花板。要想持續發展壯大,只有選擇最難的那條路——做自主品牌,自己造船出海。”

    2006年,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正式樹立“海信未來發展,大頭在海外”的全新國際化戰略。從此,海信放棄代工貼牌,成立國際營銷公司,把科龍的冰箱、空調海外業務并入,構建海外銷售平臺。那一年,海信海外自主品牌收入占比尚不足10%。

    此后,海信陸續成立多個海外公司和分支機構,試圖首先實現海外營銷職能的本土化,基本形成了全球的銷售布局。2012年,海信海外自主品牌收入占比突破40%,尤其是電視,海外自有品牌占比歷史性地超過了50%。

    海信董事長周厚健始終堅信,真正的國際化不單是營銷,一定是包括產品研發、制造和品牌在內的全方位國際化。2012年后,海信開始從研發、生產、銷售以及品牌推廣等全面推進——2013年海信成立了北美、歐洲研發中心;同年6月,海信南非家電產業園二期項目建成投產;2015年7月,投資興建捷克工廠,形成覆蓋東西歐的電視生產基地。

    從2015年起,海信集團密集展開了海外并購——當年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2018年重組日本東芝映像公司;同年,又收購歐洲高端白電品牌古洛尼;2021年3月,啟動對日本三電控股的收購……

    與此同時,海信形成了贊助頂級體育賽事、借勢開展全球品牌營銷的商業模式。2016年,海信以頂級贊助商的身份贊助法國歐洲杯;2018年贊助俄羅斯世界杯,成為世界杯近百年歷史上的首個中國電視品牌;贊助澳網公開賽;在北美贊助NASCAR汽車賽,贊助F1紅牛車隊……

    2020年,即使全球疫情持續蔓延,海信海外收入仍占整個集團近40%。賈少謙預計,2021年海信海外的自主品牌收入占比將突破80%。

    海外并購的關鍵

    做自主品牌,海信在海外擴張中選擇了一條難走的路。在這條路上,最為崎嶇的路段,要數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之間的文化融合與管理。

    并購難,并購后的整合更難,這源于無處不在的文化差異。跨國并購曾出現過一個“七七定律”,即70%的并購沒有實現預期的商業價值,其中又有70%失敗于并購后的文化融合。有著多次海外并購經歷的賈少謙對此深有體會。

    日本是“電視王國”,東芝在1960年生產了日本第一臺彩電,被稱為日本的“彩電之父”,后因經營不善、連續8年虧損,2018年被中國海信集團重組。

    當海信團隊進入這家百年企業后發現,所有部長都是年齡超過50歲的男性。原來,日本企業采用的是“年功序列制”,以員工個人資歷、工作年限為主要評價標準,而非績效。年輕人即使努力奮斗,也不會有太大改變。

    運營中,由于文化和語言的巨大差異,溝通不夠順暢,中日員工之間經常產生誤解、時間浪費。拿開會來說,需要同時進行中日文翻譯,同樣一個會議,在東芝電視就要用國內2倍甚至3倍的時間,日籍員工還不一定完全聽懂。因為再好的翻譯,有時也表達不出海信管理層的真實意思和情感。

    派駐的海信管理層發現,在給日本員工安排工作或提要求的時候,他們希望海信能講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如果理解并接受,會積極承擔責任;如果無法理解,則會以各種理由拒絕,如果再強迫,日本員工就會辭職。

    海信這才意識到,如果讓外派的中國干部擔任職能部門負責人,他們可能會習慣于用中國思維方式去管理。于是,海信對東芝電視的人事任用,確立了一個基本原則:本土化管理,即所有部門正職均聘任日籍管理者,一名副職由總部外派干部擔任,并給年輕骨干創造發揮才干的機會,正向激發整個員工隊伍的活力。

    2018年,海信并購歐洲四大家電品牌之一的古洛尼后發現,該公司采取的仍是“以產定銷”模式。這種模式早已不適應市場形勢的變化以及競爭加劇的要求。如何讓當地員工扭轉意識,以客戶和市場的需求為導向進行生產,是解決所有問題的第一步。

    古洛尼有一萬多名員工,溝通的成本巨大。海信外派團隊告訴當地員工,第一是應該達到的目標,第二是行業通行的做法和標準,第三公司歷史上最好的水平,然后引導他們自行制定改革方案,而不只是被動的接受指令。“歐洲員工的素質普遍很高,當他們理解和認可了新的思路與做法后,執行效果一般都會非常好。”

    2015年收購夏普墨西哥工廠,至今規模增長了3倍;在經過18個月的融合后,連續虧損8年的東芝映像,實現盈利;重組15個月后,古洛尼也實現了扭虧為盈。

    危機下的考驗

    危機是衡量一個企業真正實力的試金石。總有看似體量碩大的企業,在危機來臨時出人意料的轟然倒塌。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突發,進而導致消費驟減、市場低迷、經濟滑坡,這也給國際化道路上的海信帶來了一場嚴峻的考驗。

    賈少謙介紹,面對海外急劇惡化的疫情對供應鏈和市場的沖擊,海信在去年初就提出“權限上收,管理下沉”的應對思路,組織上至全體經營層、下至海外公司計劃經理全員參與的訂單評審會,全球調配資源,無時差應對危機。

    疫情初期,線下銷售遇阻,海信迅速從市場和產品品類兩個維度加速電商業務布局,在內銷團隊的指導下快速補充人員,提升專業能力,搶占線上發展的窗口期機遇。電商業務在中國市場早已成熟,但在許多國家卻剛剛起步,海信緊急將線上銷售模式向海外市場推廣。

    時任海信德國公司總經理賀洪博,2020年就在德國市場操刀了海外電商第一站的試點。他介紹,從年初合同談判到每個促銷計劃的執行,海信與客戶的采購和市場人員緊密溝通,最大限度地利用亞馬遜在市場推廣和品牌宣傳方面的資源。海信在海外一改“粗放”投入方式,通過總部專職的運營人員,精細到線上的每個型號、每個功能點的轉化,每個產品的搜索關鍵詞設置等,投入產出比從2019年的9%提升到了2020年7月份的33%左右。

    此前,南非電商發展非常緩慢,電商份額只有3%—5%。疫情發生之初,海信南非公司馬上調整渠道策略,重點支持線上渠道開拓。

    TAKEALOT是南非最大的電商渠道,占南非整體線上銷售的90%以上,海信深度調研TAKEALOT的線上營銷特性,重點加大線上營銷力度,立刻調整了供應鏈庫存分配的管理策略——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障電商供貨。去年6月,海信南非通過平臺店慶活動,線上整體銷量環比提升53%,海信電視、冰箱的渠道占有率排名收獲雙料冠軍。

    出海25年,海信產品遠銷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20年海信集團營業收入1409億元,利潤98.3億元。縱使在突如其來且持續嚴峻的疫情之下,海信海外業務收入占比38.89%。2021年1-3月,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4.9%;海外收入同比增長46.7%。

    海信內部一份總結認為,海外渠道沒有嘗試過中國電商的精細化營銷,只要把中國線上模式在海外發揮出來,就有機會贏得當地的渠道與市場。

    賈少謙在中國品牌日演講這天,距離2021年歐洲杯首戰揭幕正好一個月。這是海信集團第二次以頂級贊助商的身份參與歐洲杯。每逢贊助國際頂級賽事,也是海信推動全球品牌營銷的高潮。

    賈少謙在演講最后,引述了海信董事長周厚健所說:“讓世界消費者來挑剔我們的產品,我們才能做出世界級的產品,尤其是經受得住歐美和日本消費者的挑剔,海信才能真正成為一個世界級品牌。”【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經濟觀察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海信集團總裁賈少謙詳解海信海外擴張路
    賈少謙:海信團隊已赴日本接收整合三電控股株式會社
    “質”造實力:海信16款產品當選“國貨新品”
    賈少謙:海信如何成就“中國家電出海第一品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