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華為手機缺貨困局何解

    4月29日,周四,上午10點,廣州一棟寫字樓工位上的小軍(化名),偷偷地在工作電腦上打開華為商城的官網,登陸華為賬號,點選好要搶購的華為手機型號后切換回工作頁面,再到微信家庭群里@自己的家人:“準備了。”

    10點6分,小軍切換回華為商城的頁面,把鼠標放在還未亮起的“立即申購”按鈕上,屏住呼吸看著頁面上的搶購倒計時一秒一秒地減少。當所有的數字變為0,按鈕變亮,小軍眼疾手快地按下鼠標,頁面變為“排隊中”。10多秒后,頁面變為“抱歉,沒有搶到”。“該死。”小軍忍不住小聲地抱怨一句,耷拉著肩膀拿起手機看微信家庭群消息,發現家里人發了一張網頁截圖,還是熟悉的“抱歉,沒有搶到”。

    這又是一次失敗的搶購華為手機經歷。小軍想在華為商城上買某款5G手機已經想了兩個月,一開始是發現自己想買的顏色沒有貨,就等補貨吧,等著等著發現,所有的顏色都沒有貨了,變成要在工作日上午10點8分搶購,通常是周一、三、五開搶,今周變成周二、周四開搶。

    小軍自認手速還可以,甚至發動親友幫忙搶購,搶了一個多月,只成功過一次,但那次太緊張點選錯了機身內存版本,想買256G的卻買成了128G,大腦一直處在搶購成功的興奮中等付了款才發現搶錯了,申請退款后卻依然用掉一個華為賬號僅有的一次搶購機會,還得借用別人的華為賬號。“累了,我要開始看小米手機了。”小軍無奈地說,終于是跟“一秒售罄”的華為手機搶購活動說再見。

    對于最近想買華為手機的花粉來說,小軍的經歷可能并不陌生。正值5G手機換機潮,華為商城官網卻大面積、長時間出現手機缺貨情況。4月29日晚上,本報記者查詢華為商城官網,發現只有價格10999元保時捷設計的華為Mate40和價格5299元的華為mate30EPro有現貨可下單,其他手機要么是完全缺貨要么是要通過搶購渠道購買。線下門店的缺貨情況也一樣嚴峻。

    華為手機缺貨,已經發酵了超過半年。曾經拿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第一的華為,今次能順利走出缺貨困境嗎?

    一機難求局面

    4月27日,本報記者走訪了華為位于廣州越秀區和天河區的兩家授權體驗店(華為目前在廣州尚無直營門店,授權體驗店也是銷售門店)和一家廣州暢通商貿有限公司(華為經銷商之一)開設的多品牌手機銷售門店。盡管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缺貨的情況下,華為可能會優先供應線下渠道,因為手機價格透明,線下門店可以讓消費者看到、摸到實物,有數據顯示70%的手機銷售在線下渠道,但華為線下門店的缺貨情況也不容樂觀。

    對于本報記者提出的“華為商城官網上缺貨的手機型號,在門店是否能買到”的問題,授權體驗店的員工沒有正面回答,門店員工的慣常做法是詢問顧客想買的機型,再查詢庫存,記者在兩家授權體驗門店均詢問了官網上缺貨的華為Nova8和Nova8Pro,兩家門店均無現貨。

    越秀區授權門店的銷售主管告訴記者,華為手機缺貨的情況早在2020年12月就已出現,并跟記者強調,缺貨是全部門店的狀態,不是他所在門店的一家之況,遇到想買缺貨型號的顧客,他所在的門店會建議交一百元至數百元的訂金進行預約手機,但不確定到貨時間,有顧客交訂金后一個月拿到手機,會優先安排愿意多購買服務包(例如延長保修服務、碎屏服務)的顧客。

    天河區授權門店的副店長則告訴記者,在她所在的門店預約缺貨手機要全額付款預約,到貨后會電話通知顧客,目前店里預約Nova8的有10多人,預約Nova8Pro的有30多人,但一次回貨可能就是回數臺手機,門店不能確定回貨周期,更不能確定回貨的手機型號,因此無法告知顧客需要多久才能拿到預約手機,如果顧客在該門店全款預約后卻在其他渠道買到了手機,可以到該門店申請全款退訂金。

    暢通公司開設的一家面積只有幾平米卻銷售多個品牌手機的門店員工告訴記者,華為手機自2020年第四季度出現缺貨以來對店里華為手機的銷售影響巨大,缺貨前每月的銷售量能達到一百多臺,目前每月銷售量不到60臺,早已腰斬,如果碰上無法供應華為手機現貨的情況,員工會推薦店里的其他品牌手機。

    但對比掛了官方授權體驗店牌子的門店來說,沒掛牌的門店在貨源和銷售價格上可以做些“小動作”,例如華為商城官網上Nova8Pro早就已經缺貨,這家門店卻還有一點Nova8Pro機身內存128G的現貨,但售價要比官網價貴300元,如果是Nova8Pro機身內存256G的款,則要加600元且不確定到貨時間。

    當記者疑惑授權體驗店都缺貨他們為何有現貨時,上述暢通門店店員說:“你可以當做我們在官網上搶到了加價賣給你,百分百未開封且正品。”

    當正常渠道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時,總會滋生另類的市場交易。在京東商城上,非華為京東自營店可以買到Nova8機身內存128G款的現貨價格是4199元,比官方價格貴了900元;機身內存256G款的現貨價格則比官方價格貴了800元。在淘寶上,非華為官方自營店能買到的Nova8Pro機身內存256G款的現貨價格是4928元,比官方價格貴529元。

    敗退的市占率

    4月28日,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清算所官網發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Q1,華為營收為1500.56億元,同比下滑17%;凈利潤為168.76億元,同比增長26%。盡管2021年Q1,華為的凈利潤對比新冠疫情爆發的2020年Q1有所上漲,但這已經是華為自美國實施第三輪制裁以來的第二個季度營收下滑。

    華為發布在上海清算所官網的2020年財報介紹,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5月16日和2019年8月19日,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法規(EAR)先后將華為及華為部分非美國關聯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基于此,所有受EAR管控的物項(包括硬件、軟件、技術等)向被列入實體清單的相關公司出口、再出口或者境內轉移等,均須向美國商務部申請許可。

    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修改了外國直接產品規則,將部分外國直接產品納入美國出口管制,并對華為相關實體實施該項新管制;2020年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再將華為38家非美國關聯實體加入實體清單,同時再次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擴大對外國直接產品的出口管制范圍,進一步限制華為相關實體使用或獲取美國技術或軟件生產的物項。

    美國的制裁對于華為來說,首當其沖的是營收占比最高且需要芯片數量最多的消費者業務。2021年3月31日,華為在深圳召開2020年度年報發布會并進行全球直播。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華為銷售收入達8914億元,同比增長3.8%,凈利潤達646億元,同比增長3.2%,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在發布會上表示,整體經營情況符合預期,但消費者業務低于預期。2020年,消費者業務占華為整體銷售收入的比例為54.2%,同比增長率卻僅為3.3%,甚至低于整體銷售收入的增長率,而在2019年,消費者業務的增長率為34%,遠遠高于同期運營商和企業業務不到10%的增長率。

    在華為的消費者業務領域,手機品類曾經是最重要的,華為的消費者業務框架為“1+8+N”,“1”指的是手機,8指的是手表/手環、音箱、平板、智慧屏、PC等品類,N指的是泛IOT設備,而胡厚崑透露,2020年消費者業務中非“1”部分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率超過65%,由此可以推測,手機品類的銷售遭受重創。

    2020年11月,華為將榮耀業務整體出售給深圳智信,華為2020年的財報披露,榮耀終端的100%股權已經在2020年11月17日變更至深圳智信名下,出售的榮耀所有資產將在不遲于2021年6月30日完成交付。盡管目前外界尚未可窺見榮耀的作價,但華為財報顯示,2020年已經收到出售榮耀的定金100億元。

    為應對美國的制裁,華為積極備貨,2020年華為的經營性現金流凈值僅為352.1億元,同比下滑超過61%,是華為近5年來最低水平的經營性現金流凈值。胡厚崑在3月31日的年報發布會上透露,華為囤了非常多的資源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尤其是2B客戶的需求。

    而對于芯片需求量大的2C手機業務,胡厚崑的表態則耐人尋味。胡厚崑在3月31日的年報發布會上稱,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戰略是以消費者和體驗為中心,聚焦家居、出行、辦公、娛樂和運動健康五個高頻場景,不同的硬件,只是不同的接觸手段而已,手機也不例外,手機僅是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一個部分,公司看到2020年在手機銷售下滑的情況下,其他硬件、服務銷售依然呈現高速的增長態勢,對于消費者業務的戰略更有信心,而這一戰略也得到了渠道、服務生態伙伴的積極響應。

    4月27日,當本報記者向華為越秀區授權體驗門店的銷售主管問起華為手機缺貨對門店營業額的影響情況時,其沒有否認受到沖擊,同時表示會努力在智慧屏等其他品類上找補。

    從宏觀數據上看,華為手機的市占率已經急速下降。據調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2020年Q2,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升至第一,市場占有率為19.6%,出貨量為5586萬臺;2020年Q4,華為手機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跌出前五,第一為蘋果,市占率為23%,出貨量8180萬臺,第五為vivo,市占率為9%,出貨量為3210萬臺;2021年Q1,在5G手機換機潮的帶動下,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3.47億臺,同比增長27%,華為的出貨量(不算上榮耀)為1860萬臺,市占率在全球能排到第七,但市占率萎縮到5%左右。

    困局待解

    美國的制裁可能是長期性的,華為手機缺芯的局面也可能是長期性的,那么,華為是否有尋找到可能的解決方案?

    4月27日,本報記者向華為公司PR發去采訪提綱,詢問華為手機的缺貨規模、配貨規則和可能的缺貨緩解方案,4月29日,對方回復,沒有對接到合適的人回復采訪提綱。

    其實,在3月31日的年報發布會上,也有記者提問胡厚崑,華為在2021年如何應對在手機出貨量方面的問題。胡厚崑表示,華為手機在全球有幾億的用戶,供應形勢依然不太明朗,很難預測下一步有怎樣的變化,但是計劃中要推出的旗艦機型,依然會按計劃推出。“(華為)暫時沒有辦法找到制造芯片的替代廠商。”4月29日,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在接受本報記者時說。華為旗下的海思是芯片設計領域的知名企業,但華為沒有布局芯片制造業務,臺積電等芯片制造企業受美國限制不能給華為供芯后,孫燕飚認為華為“除了自力更生,沒有任何的辦法”,放棄自己的麒麟芯片向聯發科等企業采購芯片的路也走不通,美國限制的是用到美國技術或軟件生產的物項。

    孫燕飚口中的自力更生,指華為自力更生布局芯片制造或者中國的其他企業自力更生,采用非美國技術制造芯片。但從華為高層的公開表態來看,目前華為涉足芯片制造的意愿并不高。在3月31日的年報發布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胡厚崑,華為海思是否有舉措探索芯片制造。胡厚崑回答稱:“我要進一步強調,我們的定位還是ICT系統設備的供應商。”胡厚崑闡述,華為通過海思參與全球半導體產業鏈,華為對于全球化的芯片產業鏈依賴性很強,在華為看來,基于全球合作的模式應該成為半導體產業鏈的合作模式,也希望各國政府能夠加強、恢復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合作。

    “一切皆有可能,因為我們不可能永遠被美國卡脖子。”孫燕飚對華為手機最終能走出困境的信心甚至比華為經銷商的員工還要大,但他同時指出,就算能解決芯片供應的問題,也肯定不是年內的事情,這是個曠日持久的“長征”。

    據孫燕飚的預判,未來兩年,華為手機缺貨的情況依然大概率存在,華為手機的出貨量會大打折扣,很有可能該業務無法盈利。“不到一定的量,很難覆蓋研發成本。”孫燕飚稱。

    但孫燕飚并不認為目前華為會放棄手機業務,據他得到的消息,華為還將推出P50,他也從其他手機零部件的渠道處得知,華為向供應鏈采購的手機量在百萬臺級別的規模,說明華為依然還有手機芯片的囤貨。

    頭豹研究院的分析師羅翔則向本報記者分析,在芯片緊缺的情況下,為取得更高的利潤,華為會傾向于將芯片分配給高端機型,例如說mate40Pro和mate40Pro+采用的都是麒麟9000的芯片,華為商城mate40Pro+還開放搶購渠道,mate40則直接完全缺貨,這種分配機制可能會加劇消費者對華為手機缺貨的印象,畢竟高端機型的需求量往往可能較小,華為還在堅持搶購、訂金預約的方式也不利于消費者體驗,但這種方式能維持跟消費者的聯系,保住了華為手機這個牌子,才有機會在解決供應問題后迅速東山再起。

    對于華為手機來說,另一雪上加霜的問題可能是目前5G手機的產能還不夠充裕,小米、vivo等手機品牌推出的部分5G機型也存在暫時性缺貨。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今年一季度國內市場5G手機的出貨量為6984.6萬臺,占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的71.3%,5G手機上市新機型為64款,占國內上市新機型數量的一半。

    羅翔認為,5G手機產能的緊缺可能要到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上半年才會明顯緩解。【責任編輯/賈琪】

    來源:經濟觀察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華為手機缺貨困局何解
    華為發布Q1業績:營收1500.57億元,同比降16.92%,歸母凈利潤同比增26.63%
    拉美社:美國沒有壓垮華為
    任正非:華為所有干部不要說假話做假賬 要做厚干部梯隊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