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午間消息,華為心聲社區官網4月25日上午10:58發布了《用干部隊伍激活的確定性,應對環境與商業變化的不確定性——任總在干部管理工作思路溝通會上的講話》。任正非表示,公司總的原則是用3-5年時間來加強作戰組織的整改、加強隊伍的整訓、加強干部的選拔與調整。2021年總干部部在繼續夯實前期成果基礎上,“抓點做透”,要聚焦主航道關鍵干部群體,針對性激活與改進;扎實落實政策,將干部能上能下管理常態化。各級干部都要好好去種糧食、增加土壤肥力,用干部隊伍激活的確定性,應對環境與商業變化的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任正非提到,華為所有干部都不要說假話、做假賬,要踏踏實實工作。凡是做假賬的干部就下崗。如果將來一部分業務慢慢走上資本市場,做假賬可能就不是紀律問題,而是涉及法律問題。
任正非還表示,華為要繼續聚焦關鍵崗位群體,做厚干部梯隊,保障干部供應,解決研發與非研發流動、跨區域流動以及海外的垂直提拔幾個關鍵場景的干部流動問題。【責任編輯/慶華】
以下為《用干部隊伍激活的確定性,應對環境與商業變化的不確定性——任總在干部管理工作思路溝通會上的講話》3月30日 全文:
我們總的原則是用3-5年時間來加強作戰組織的整改、加強隊伍的整訓、加強干部的選拔與調整。2021年總干部部在繼續夯實前期成果基礎上,“抓點做透”,要聚焦主航道關鍵干部群體,針對性激活與改進;扎實落實政策,將干部能上能下管理常態化。各級干部都要好好去種糧食、增加土壤肥力,用干部隊伍激活的確定性,應對環境與商業變化的不確定性。
一、持續優化干部選拔與任用機制,優化選拔標準與考察方法,逐步推行履歷制度,讓符合履歷要求的干部得到優先評議選拔的機會。
1、干部選拔與任用要真正建立起基于實際作業的履歷,而不是曾經任命過的崗位履歷。
未來的干部履歷,一是作業履歷,二是履歷的附件,即個人寫的自我鑒定,這樣才是完整的履歷表,組織評價時才看得更全面。比如,什么地點做過什么事,證明人是誰?這些都要有真實記錄。GTS的交付和維護數字化作業履歷就做得很好,做過大項目、中項目、小項目都有記錄。履歷制要確定幾個考核關鍵點,作為干部,這些關鍵點你做過沒有?有的任命崗位并沒有實際的項目作戰經驗,比如曾經任命過,是不是就一定說明他有過項目的經驗?不要擔心履歷表厚,履歷表是自我鑒定,組織評價是對他履歷表的縮影,我們干部選拔時可以參考縮影。我們要優先提拔在艱苦地區、艱苦崗位的員工。“上過戰場、開過槍、受過傷”,永遠是我們的優先標準。
2、明確關鍵崗位資格要求、成長路徑,推行履歷制度,讓符合履歷要求的干部得到優先選拔的機會。
關于干部選拔標準,可以學習哈佛選人才的方式。哈佛選擇人才不僅僅看學術表現和學習成績,還看重社會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影響力和領導力。只有面試者親身經歷并實踐過才能在考核時說得出來真話的話,這些經歷靠編故事是編不出來的,哈佛的面試官洞察秋毫,編假簡歷是過不了關的。所以,如果說干部選拔有十項指標,我們把在崗位工作的輸出放在干部選拔第一項。
關于干部考察,也可以借鑒西方公司的錄取面試方法。它們的錄取要面試什么?不是考官出問題,而是寫篇論文談談你的工作,幾個面試官通過論文來考察你對問題的認識。所以,我們對高級干部的考察,不是去考ABC,也應該通過論文考核。比如,你說打下了“上甘嶺”,怎么打下來的?你寫一篇論文,各個專家圍繞你這個題目來考察。考察對與不對是次要的,關鍵是考察你的方法是不是用了“槍彈”,要有基層實踐經驗。
二、繼續聚焦關鍵崗位群體,做厚干部梯隊,保障干部供應,解決研發與非研發流動、跨區域流動以及海外的垂直提拔幾個關鍵場景的干部流動問題。
1、加強梯隊建設,多路徑、多通道進行干部循環上升。
第一,提升后備干部準備度,改變TSP繼任計劃“紙面作業”的現狀,對重點崗位群的梯隊制定一人一策,當崗位出現空缺時,根據目標崗位的經驗需求優先推薦。
第二,抓關鍵崗位群(代表、SPDT經理、HRD、CFO),牽引梯隊建設全面開展。進一步明確代表群體的管理責任,做好梯隊建設和賦能;深入推進SPDT經理/PDU部長梯隊建設;明確HRD、CFO關鍵崗位的成長路徑,加強梯隊建設。
第三,我們要優先把戰略預備隊將校班前1/3有潛質的干部派往艱苦地區、艱苦崗位,每三個月總干部部跟蹤一次,讓他們有機會優先被快速成長、垂直提拔。其余人員不用跟蹤,讓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自然成長。
2、保障好海外干部的供應、跨區域流動和干部回流。
第一,落實海外干部垂直提拔的導向,鼓勵年輕高潛人才盡早奔赴海外。海外的垂直提拔,不是指在同一個代表處,而是在區域內和區域間的垂直提拔,高到一定級別的干部要跨區討論,小到一定級別就小范圍討論。比如,代表處以下的干部可以在地區部內選拔,代表和地總這級的干部可以在全球范圍尋找替補。到哪一層級干部,流動的圈是不同的,不要讓熟悉本區工作又表現好的人看不到希望,一定要強調跨區平衡。只要干部垂直提拔真正落實了,有為青年誰不想去海外當“將軍”呢?年輕人去海外要寫申請、寫“血書”,主動要求要上戰場。
第二,以任期制為抓手,優化跨區流動機制。AT有任期制,干部在一個崗位上的任期不要超過三年、五年,也要避免干部在同類崗位打轉轉,流水不腐,避免板結。艱苦地區的干部流動去年做得很好,但發達地區的流動還要提高。
3、落實研發-非研發的流動機制,流動一定要保護好歷史功臣。
我們現在要對兩、三年以后的事預判,業務連續性版本逐漸穩定以后,可能會釋放出一批優秀的研發干部,對爬過“雪山”、“草地”、經歷“兩萬五千里長征”的歷史功臣也要保護。在干部改革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把未來可能發展膨脹中的崗位和機會留出來,妥善安排這些歷史功臣。同時研發干部也需要全球視野,要推動和落實研發和區域、研發和機關職能部門的有序流動。
三、繼續推進干部專業化工作,提升在崗干部的履責能力。
1、每個崗位都要明確任職的要求,包括綜合崗也要提出專業任職要求,以提高干部的專業能力。
比如,運營商BG以前有7個綜合管理崗不需要專業任職,但大家評估后認為都需要相應的專業任職。GTS總裁不需要七、八級交付證書,他不是交付專家,有四、五級交付證書就行,懂并知道交付是怎么回事;他還要通過IPD的考試才能做產業管理。又如,代表至少要拿到銷售四級、服務三級,才能成為綜合管理者。面向公司關鍵崗位后備群體,提供針對性的專業賦能,拓寬視野,補齊短板,是為了培養未來的“將軍”。
2、干部履責規定中,不做假賬要作為一個重要標準。
我們所有干部都不要說假話、做假賬,要踏踏實實工作。凡是做假賬的干部就下崗。如果將來一部分業務慢慢走上資本市場,做假賬可能就不是紀律問題,而是涉及法律問題。
四、干部“能上能下”管理常態化,促進干部隊伍的“新陳代謝”,保持整體隊伍活力。
1、堅持管理者10%的不合格和末位調整。
干部在同一崗位或同類崗位待的時間太長,如果沒有突破性的思維就容易內卷化,一潭死水,沒有流動水就不活。干部預備資源池已經建立起來了,干部末位淘汰以后進入資源池,重新訓戰后,有機會再回業務崗位。
2、做實干部任期制,任用權和使用權分離。
實行任用權和使用權分離,任期內使用權優先歸用人部門,滿任期后收回公司重新任用。同時推動非直管干部逐步實行任期時間管理,結合任期制做抓手,來推動干部的流動。要避免干部在同類崗位上 “打轉轉”,干部任期管理要抓好。
任命的使用權和管理權分開,管一級,跨一級,例如代表不是地區部管的,而是公司管的,但使用權在地區部。代表以下是地區部管的,地區部任命的,錯一層管理。原則上在任期內給區域多一些權利,任期到了以后機關全球調配的權利就要大一些。
3、探索干部退出解決方案實操落地的完整架構,逐步形成公司級干部退出管理的工作機制。
這里的“退出”不是指退出公司,而是指退出現崗職類變化。比如,有的代表已經做了三任,就可以轉到子董、人力資源去。又如,研發也有很多SPDT經理做了四、五屆,轉去GTS或行銷做專家也是很好的。對于達到二屆任期的人員要逐步審視,逐步落實退出現崗機制,由沖鋒型的崗位變成經營型的崗位,變成職能型崗位,再到輔助型崗位。有些人去循環一圈后,合格的話又可以重新被選進班子。
五、優化并夯實AT運作,滾動推進AT改組,推廣白皮書,做好組織的持續熵減和激活。
扎實開展AT改組,從代表處及基層組織開始,逐步建立差異化的改組方法,尤其是AT成員變更場景,三年完成一輪。AT改組要出白皮書,開始全面性推廣,排出大表格,哪個月哪個AT要改組,這樣形成滾動機制。現在不僅產生白皮書的規則,白皮書的流程、方法、氛圍也出來了。循環的改革是為了防止內卷化。
現在我們有干部管理白皮書、專家管理白皮、高級職員管理白皮書、職員管理白皮書,這些白皮書要盡快出來。大家對照白皮書學習整改,可能不清楚白皮書是什么,但做起來都會就達到目的。
報送:董事會成員、監事會成員
主送:全體員工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五日
來源:華為心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