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HTML5在近兩年里可算是出盡了風頭,無論是去年10月底的規范定稿,還是今年年初驚爆業內的微信開放JS SDK,亦或是騰訊、百度、360、搜狐等互聯網巨頭之間的布局爭奪。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預示著HTML5將要給移動互聯網界帶來顛覆性變革。移動互聯網未來的發展走向,沒有人能夠進行準確的預測,其中存在很多變量。都說HTML5的時代真的來了,H5的優勢是什么呢?為什么它能火呢?來看看這篇文章的分析。
H5火了。
這項于2004年被正式提出的HTML語言的第5次重大修改,過了10年之久,App無論是早期騰訊在推其瀏覽器時,還是后來百度為了打破App的不可搜索性而力推H5,都沒有將之引爆。倒是隨著微信越來越火,H5也火了。
H5的最大優勢就是可以在網頁上直接調試和修改,更重要的是,它幾乎不用考慮用戶的機型與適配性問題。就像開發一個網站無需太多考慮用戶究竟是windows機器還是MAC機器(少許關注還是需要的,但比起開發軟件所需要的關注,那就少多了),開發H5同樣能夠大幅降低成本。
第二個非常重要的優勢在于版本升級。正如網站升級和用戶無關一樣,H5應用的升級,用戶也不需要去更新什么。某種程度上就等于“強制升級”,這給開發者帶來的好處也是巨大的:他們不需要考慮應用的各種版本的兼容性問題。
第三個優勢是,如果使用H5(甚至是更低版本的Html)開發出網絡應用(Web App),它可以繞過蘋果的應用商店,讓用戶直接從網站上下載,這可以避免讓應用商店在收費上扣去3成的分成制度。
不過,這絕不是H5在時下忽然大火的原因。因為上述這些特點,H5早就具備了。
第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一直到2014年10月29日,萬維網聯盟才宣布,經過近8年的艱辛努力,H5標準規范終于制定完成了,并已公開發布。有了標準規范,給H5打下重要基石。對于互聯網世界而言,標準規范幾乎就是生命線。
第二個重要原因在于移動互聯網終于如燎原之勢普及開來,而在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主要應用之一微信,又一直在很多模塊里使用H5技術,比如微信公眾賬號。今天的朋友圈里動輒就會出現H5制作,比如會議邀、組織招聘和活動策劃。
于是,有人開始驚呼:H5會殺死原生應用(Native App)。
我始終不這么認為。網站并沒有殺死軟件,Web App也很難殺死Native App,即便得到H5支持的Web App。更有可能的是,一個Native App里在部分甚至大部分模塊里包含H5——事實上,微信就是這樣的應用,Facebook所謂退回Native App,本質上也是網頁打包進入它的那個原生應用。很難有涇渭分明的Web App或者Native App。
有一點值得擔心的,那就是今天對H5的使用過于營銷化。這讓我不得不想起了一度非常火爆的Minisite,商業公司曾經瘋狂在這種小型網站上燒錢,一個策劃專題投入上百萬都不算罕見,最終,Minisite可以說是營銷需求催動,也毀于過度營銷化。
真正能讓H5大火的,絕不是今天朋友圈這些移動互聯網里的“Minisite”,而是能切實解決某種需求的H5式解決方案,一個很好的方向是視頻。H5理論上不再需要嵌入什么Flash技術了。不過,到目前為止,以谷歌、Firfox、Opera為一方,蘋果為另外一方,就視頻格式問題,還在繼續糾結中。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也許在2015年,HTML5真的會打造出一個更進一步的移動生態圈,不過最終結果如何還是取決于開發者,畢竟開發者在移動互聯網發展中起著核心作用。你是選擇原始的開發形式還是獨辟蹊徑的去探尋新的道路,亦或借助HTML5這道風口,隨之起飛?【責任編輯/李響】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