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時代,每一個人都在裸奔。我們的手機經常會有一些不認識的號碼打進來,這些人通常不懷好心。一些人還利用“黑卡”發垃圾短信,大肆行騙,組織實施恐怖活動,嚴重干擾了人們的生活,威脅到人們的財產和人身安全。徹底整治“黑卡”,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
日前,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了《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宣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電話“黑卡”治理專項行動,并要求電信運營商積極行動,到今年底實名登記電話卡須達9成以上。
對于這次專項整治行動,我拍手叫好。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飽受“黑卡”的困擾,不少人還上過“黑卡”的當,被騙去錢財。公安部公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電話詐騙發案30萬余起,群眾被騙走100多億元財產。而由于這些號碼未進行實名登記,即便是受騙上當者及時報警,追查起來也十分困難。
叫好歸叫好,令我不解的是,為什么手機實名制實施這么長時間了,“黑卡”依然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消滅“黑卡”真的這么難嗎?就此事,我曾問過不少人。
《IT時代周刊》總編輯曹健
一位在運營商工作的朋友告訴我,“黑卡”屢禁不止,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利益驅動所致,不從源頭上找問題,鏟除滋生“黑卡”的土壤,就無法連根拔起。尤其是在今天,人口紅利消耗殆盡,運營商對“黑卡”通常睜只眼閉只眼,并不想趕盡殺絕,這也給了“黑卡”生存空間。
這位運營商朋友說,手機實名制推行起來困難重重,尤其是一些報刊亭以及零售小攤,他們代售電話卡明顯存在違規操作。為了省去麻煩,他們通常不驗證身份,交錢就能購買手機號。有數據顯示,目前這樣不規范的渠道網點多達數百萬家。而運營商為了發展更多用戶,又離不開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銷售網點。于是,運營商的實名制政策,就陷入了一個悖論之中。
既然運營商放任“黑卡”,那么相關部委的鐵腕整治,就顯得十分必要。據悉,從今年2月1日起,國內三大運營商以及虛擬運營商的各類營銷渠道,在為用戶辦理電話入網手續時,將不得采用人工錄入方式,必須通過聯網進行公民身份核對,實現系統自動錄入。而從9月1日起,各類渠道網點還要全面配備二代身份證識別設備,核驗用戶身份信息。
不難看出,相關部門這次動了真格,要打一場殲滅戰。不過,既然想消滅“黑卡”,為什么只要求90%以上的用戶實名制,而不是100%?這是否意味著,將來還允許有10%的用戶不登記信息?有網友說,有關部門真夠“人性化”,大方地給電信運營商及不法分子留下10%的操作空間。如此一來,運營商又能找到各種借口,而不法分子則有恃無恐,繼續干傷天害理的事。
事實上,要鏟除“黑卡”,實施起來不存在難度,也不會遇到較大的阻力。只要提前向用戶發出通知,給他們一定的操作期限,讓他們在就近網點辦理實名登記,相信沒有人會對著干。而運營商要想關閉不具備資質的渠道網點,更是舉手之勞。對“黑卡”斬草除根,非不能,不為也!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