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由《董事會》雜志主辦的第十屆中國上市公司董事會“金圓桌論壇”暨“金圓桌獎”頒獎盛典于2014年11月6日至7日在南京舉行。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出席并演講。劉積仁表示,在互聯網時代,有三個元素對我們傳統企業產生影響,第一個是社區的影響,第二點是商業模式的融合,第三點是互聯網大的協同時代的到來。無論是我們守住傳統的產業,還是走到新的產業,需要考慮結合。以下為演講實錄。
劉積仁: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很榮幸能夠參加這樣一次論壇。我覺得我們所討論的題目,不僅僅對上市公司而且對所有的企業來講,公司的治理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們今天的題目是“新常態·新治理·新機遇”。宋志平董事長講的我很有體會,作為國有企業,在公司治理里面受到很多的約束。東軟比較自由,自由有時候也有自由的煩惱,不知道怎么在自由的空間里駕馭自己的思維和行為。
東軟從三個人發展到今天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我們除了董事會要求我們自己成為一個國際化的公司之外,我們在國際化的過程中,遇到了很多超出我們傳統意義中想象的問題,比如說在德國有我們的董事會,歐洲的。那我們的董事會就要參考工會的意見,如果按照我們董事會的定義,工會也相當于在董事會有一個席位,公司的重大重組,業務的調整,包括你變化了原來的設計都要和工會進行協商。
當你走得更遠的時候,像我們有以色列的企業,在美國、中東,包括我們有大量為我們的業務而成立的合資公司,都有不同的董事會類型。董事會的建立也是我們適應的過程,也是吸收別人的經驗來發展企業的過程。
事實上我們今天看到的治理規則,還是我們所探索的形式,可能在未來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我也在美國的公司做過獨立董事。這個公司里只有一個管理者是董事會的成員,這個時候你會理解,董事會開會的時候,經常要這個董事出去,然后董事會自己再討論,你就理解為什么董事會經常把一會兒換掉一個CEO,因為管理團隊在董事會里面的作用,包括對審計,比如說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獨立和董事會報告不需要告訴管理團隊,包括CEO,在座的獨立董事都發生這樣的事情,CEO十分不高興,但是他沒有辦法,這是他治理所要約束的行為。
我們現在正在進行探索戰略,這些跨國公司在探索計算機計劃,有的要探索到兩個后面,可能一個公司的CEO,包括他的高管,包括他關鍵的技術人員。我們有的時候選來選去,都是有獨立的機構來按照我們的想法選,等他選好就沒有了,這對職業經理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我們再回到新常態,董事會的建設,在新常態上,也就意味著我們董事會的未來肯定不是今天的董事會,我們中國董事會的建設經歷了相當長時間的市場的變化,這種好的和壞的,和經濟發展不同沖擊之后,董事會成熟程度也會發生變化,思考的問題也相當多。
過去的30年,我們中國的企業家還是幸運的,這種幸運在某種意義下,讓我們在自豪的時候,總結成功的時候,也十分容易犯錯誤,我不認為過去30年所取得許多的成就,是因為我們自己努力的結果,也就是說當我們認真看一下市場給我們的機會,當投資或者成功的機率特別大的時候,當我們在創業的初期膽子大,就有可能獲得成功,粗獷經營就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時候,我們今天活著還證明不了我們的成熟,這一點應該是中國企業家對自己首先一個深刻的認識,要不然我們也就不理解什么叫做新常態,因為我們過去是不正常的。
什么叫不正常的呢?我們那個時候,可能投資股票掙了錢,我們買了一塊地也掙錢,今天你投什么賠什么,這個叫新常態。新常態是一個企業的群體,全世界都是這樣的情況,我昨天晚上接待了一個土豪,這個土豪是一個日本的大土豪,他主要靠七代以前給他留下的祖先資產過日子,我說日本的遺產稅這么高,我說你7代之前,你現在還有多少?他說1%都沒有,一代一代的下來。如果我們問,我們這個年齡的這一代人,如果過去創造財富,我們別說一代,我們說再過20年還能有多少,30年還能有多少,我想這是我們應該對新常態的認識,回到過去的非常態的情況下,我們所獲得的成功和積累對我們今后的意義,這是我談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新常態會是什么呢,新常態對我們來講,在今后的10年、20年期間還是新常態的非常態,這個概念如果我們看到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我們想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現在看到的西班牙、葡萄牙這一類的,我們看到到一定的時候,我們GDP成長,或者說不怎么成長也是一個正常態。所以在今后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剛度過一個新常態之后,我們還會面對更新的常態,那就是經濟平穩的時候,我們是否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期,為我們經濟的轉型,或者一個新的經濟形態能夠打好一個基礎。我們在新常態下至少有這樣幾個要素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成長肯定是不斷變化,先不說過去的成長有多少是非正常的成長,這種成長的持續性在全世界也是不一樣。第二,機會的平等,過去的機會是不平等的,我們無論是你通過各個方式來獲得機會,還有一種就是你的勇氣和膽略,這是企業家能夠嗅覺到特殊的環境??赡芪覀兛吹浇窈筮@種事越來越少,市場越來越多的是公平競爭的機會,達成共識的環境,這個時代已經發生了本質上的變化。所以從思維上,一個全民創新的時代也就開始,因為大家想法都差不多,可能做法不一樣,看機會的能力也越來越一樣。
另外一個,我們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過去中國做的東西全世界都有很大的需求,現在事實上原來很富的人現在也過得一般了,原來過得比較窮的人也過得湊合。另外,我們傳統的競爭能力是在消失,這種消失是永遠回不來的,比如說所有企業運行的成本,包括我們社會成本,包括醫療、教育、住房,所有的這些東西一去不復返。
所以在這些因素變化了之后,我們中國企業,如果原來一年沒有GDP成長5%以上,我這個企業遇到問題,你肯定就沒有機會了,未來可能還有2%、3%都有可能,如果你原來就是靠人力資源便宜,今后這種機會也不會很多。如果過去你能把東西賣到全世界,別人還不行的時候,今天世界的格局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們許許多多產業生產的過剩,包括我們擁有的資產,負擔也相對比較重,導致了我們的形態完全不一樣。我認為新常態在今后可能會變成新型的常態,使得我們中國企業在今后20年,10年期間要經歷一個不斷變革的規模,當然最挑戰的是我們中國整體的社會,由于在這樣的一種變革中,如何解決我們的就業,如何使我們的傳統的企業,我們意識到他不行了,向新的有潛力企業當中發展,我還需要創新,這個創新的過程,由于我們過去所積累的經驗,不能說完全沒有用,但是加上了這些經驗,對我們創新的障礙性和所有性,可能我們過去的經驗,對我們今后商業模式的變化沒有什么幫助,很多可能是拉后腿的動力。比如說制造業本身,我認為中國制造業不應該消失,或者說不可能消失。
所以創新成為企業在這種變革過程中,一個很重要變革的力量,而這樣一個變革的力量,我認為是對企業家的挑戰。像我們東軟,我們過去研發的經費,如果過去投的是1,現在我們投的是2,但效果都和過去的1一樣了,因為成本變化了,也就是說在這個創新的過程中,你會遇到越來越多的,包括你想變革的成本,和這些資源的消耗,和人的需求都不是在過去想象能夠解決的,本身的創新在這個時代里面非常重要在全球的討論里面,創新是有合作的創新,開放的創新,多元化的創新,顛覆的創新,各種各樣的探索,在創新本身也要創新的時候,創新深深遇到挑戰的時候,創造什么樣的形態,或者創新的商業模式是什么,來完成一個能夠變革的新常態。
在這樣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合作的精神,聯合精神就需要改變我們的DNA,改變我們合作的文化,我們的企業就應該變得更加的謙虛,與合作伙伴來合作,我們要變得更加的尊重,尊重知識產權,尊重合作伙伴的價值,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還要超出中國的市場,到全球的市場去討論,如何找到我們的合作機遇。
所以說創新是資本,我人認為這個創新是對傳統思維的改變,如果改變一個本來很成功董事會是十分難的事,如果說一個還沒有把自己當回事兒人的這些人改造起來相對容易一點,特別是成功來自于莫名其妙的機會的時候,本來就有一點運氣,再加上這些事兒未來的發展,我認為就是在創新驅動過程中,可能對我們的變化,沒有人懷疑我們的創新,但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創新。
第二點,我們要看到另外一個更大的創新,無論你是不是搞IT,互聯網、云計算等,互聯網及其互聯網的思維,所有的行業都會發生著一個根本的變革,這種變革我們無論對你的市場的行為,對你研發的行為,對你資源優化行為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在這種互聯網的時代里面,有哪幾個元素對我們傳統企業產生影響,第一個是社區的影響,我們大家用微信,我現在用微信和我的管理團隊上課,每天一個問題,微信可以是一個大課堂人大家來分享。這種社區本身無論對你內部的交流,對你市場的戰略,對你打造你的品牌,對你征求某個意見和建議都會有好處,我們企業無論你做什么,未來擁有一個社區對你十分重要,這個社區有可能員工的社區,有可能是客戶的社區有可能是研發的社區。
大家注意過去,過去支付除了阿里,最近微信也開始有支付了,大家在微信上買東西,實際上跟在阿里上買東西一樣在上面開店成本相當的低,他交流的雜志在社區,講紅酒,發雜志,講健康,再形成討論,喝完之后再交流,就形成讓你不斷構造超越你控制的范圍里面,一個大的社區概念。
第二點,商業模式的融合,這個融合不要不在意別人做的奇怪的舉動,有時候他會顛覆過去的模式,順豐以前是物流,現在他現在開始東西,他運東西知道哪個東西最多最好,他做了之后就知道了。美國有一個物流公司承包了很多外包的服務,所以我們要注意在這個過程中,互聯網已經變成了一個我們很重要的平臺。
我們一提互聯網,我們這個行業不能做互聯網,阿里、京東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互聯網一定會成為你的業務里面的部分,未來互聯網無非是兩大趨勢,一個是你現在做的行業通過跟互聯網的融合,完全改變了你傳統的模式,使你的競爭能力加強,成本更低,另外把你的行業全部顛覆跑到網上。后面我們看到各種各樣酒店的代理店,我們也看到馬云把賣場拿進來了,把京東大的百貨拿過來,現在的租車、醫生也拿上來了。所以的變化,原來不是干這個行道的,他看明白了你這個事兒,用不同的方式把你的顛覆了。
我看的上市公司的民生銀行也是不錯的,民生銀行把他的儲蓄點挪到社區,民生銀行能不能賣糧食,能不能搞教育,為什么一定是銀行,我們首先看到現在的百貨,我們過去是大的百貨,你一定和互聯網聯合起來,不然未來一定有風險。
第三點,互聯網大的協同時代的到來,最近有幾個詞,我們講大數據,最起碼也講眾籌,眾包、眾創,眾籌就是我今天有一個好主意,我放在網上,各位有錢投資我,6個月之后我做出來,中間我把樣品給你,我拿幾個表給你回報,我們三天弄了30萬,這些人拿了這些東西不斷開開發,開發團隊不斷交流,到了6個月把表給他,看了之后還不滿意,我們又改,后來我們放在京東,一個月之后就賣了,我們是用了別人的錢,賣了別人的東西。現在很多的點子開始用這種方式,有的大企業不差錢,你差客戶的意見,你重大的人提意見比你自己的人提意見要好。
另外一個眾包,我自己有一個大的項目,現在自己干不行,不合算,我在網上召集一批人來做,看到我們自己做。
最近東軟做了一個平臺,因為現在大學生就業十分不容易,東軟過去投了3個大學。我們最近還搞了一個眾創的概念,我們搭建一個大的平臺,讓這些大學生的平臺上創業,讓他做自己的公司,讓他在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擁有一個公司。在大學里面最低的成本,最饑餓的狀態,最想學習的時間,度過一個創業者最容易被挫敗,最艱難的那幾年,我們后面就投基金。我們眾創的企業最終不是我們的企業,是學生的企業,他們自己擁有一個大大小小的企業。我覺得中國的經濟,未來是由這群年輕人來驅動的,他們是中國新經濟未來的驅動者。
當然我們很高興下一代的年輕人跟我們這一代不一樣,他是未來的消費者。我們這一代人掙100塊錢,我們得存50塊錢,現在這些年輕人掙100塊錢花120塊錢,這是消費的拉動。如果把你們的手機拿出來,你們經常用的小方塊背后都是百萬富翁,億萬富翁,大眾點評那個軟件現在值幾十個億,我那天下載一個跑步軟件,我就找到一個人,我看能不能投資他,我在酒店里等了半天沒看到,最后看到一個穿體恤衫的小男孩過來,他說這是我的生命,你企業想控制我沒門,你只能跟投,你要一個禮拜之內決定,不然我就關閉投資通道了。在這個里面,我們看到一大批新的創業者,這是另外一個時代的到來,叫平民創業的時候。就在新經濟的背景,現在有上千萬資產的年輕人,平均年齡三十幾歲,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群體,天天在這兒弄這些,他們可以在家上班,他們的思維跟我們不一樣。
所以在這樣一種協同開發,眾投、眾創、眾包,越來越多的東西,不得不讓我們思考,無論是我們守住傳統的產業,還是走到新的產業,如何跟這個結合起來。
最后,事實上這個時代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服務來買東西,而不是買東西獲得服務。我們今天做軟件,過去軟件1000萬賣給你,然后你每年叫我來維護,現在是我用一次付一次錢。也說以客戶為中心服務的方式,導致了許多商業機會的產生,這個我們商業完全沒有,我們現在創造醫療的平臺,我希望未來醫生開自己的醫院,不需要買任何的醫療系統,就是一個好大夫帶幾個護士,在我的平臺上看一個病人付我多少錢,我在全國鋪這個技術設施,讓每一個個體的醫生,用最低的資本能夠展現出他的智慧和創造性來交付醫療,特別使我們基層的醫療變得高質量、可信賴。
總結一下,互聯網對我們所有的行業,要么是一個改造你的武器,互補你的武器,要么就是顛覆你的武器,不要忽略。我們關注了中國30幾年的改革開放,我們有好的電力系統,我們的高速公路、高鐵,我們一定要不要忽視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一大互聯網網絡,第一大智能手機的網絡,我們擁有全世界最好的互聯網基礎設施,這一點也造就了阿里巴巴、騰訊走向市場。所以有人說,中國的人口紅利沒了,那是農村出來的,制造業的,打工妹沒了,我們中國的知識分子,無論是學IT的,學工程設計的,學金融的,學財務的,學醫生的,中國醫生在全世界也是絕對的便宜,所以這些人紅利才剛剛開始,這個數量在全世界也占比很大。我認為在新經濟的下沒有哪過個人在這樣的一個資源上比我們更好,IT的基礎設施和人才的應用,當然我們現在都講O2O,你有了網絡上,你還可以線下,中國的線上線下我們都會做得很好。
第三個,我認為新常態的核心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會發生根本的變化,這個變化所產生巨大的需求,跟我們過去的需求也會發生很大的不同。我們過去第一輪想吃得飽,吃得好,住好房,開好車,現在越來越多人的過非常簡單、健康的生活,把更多的錢用于教育,用于度假,用于旅游。
一個商學院長問我,今天的巴塞羅那一點不繁榮,我們的經濟很平穩,我們十分羨慕中國的GDP蓬勃發展,你怎么看待我們的經濟發展,我說你們今天的生活是我們20年以后不一定追尋到的夢想,你們過著無比幸福的生活,藍天、干凈的水,各種各樣的畫廊,很多的藝術家、音樂家、美術家,我們還在為你們的生活拼搏著。現在的環境能源,現在的旅游、健康,所有的東西都是我們作為一個企業,應該要思考的問題我自己的感覺,一個企業如果當危機的時候,開始思考如何應對危機,一個企業應該在過得好的時候那個時候有錢,浪費點也容易,如何做好這個部署,對一個企業非常好,所以一個董事會要有遠見,特別要跨越自己的區域,我們今天的生活來看待未來社會巨大的變革。
第二個,一個好的董事會永遠不要期待著環境會照顧你,環境永遠也不會給你什么,你要在不同的環境下都能夠學會生活,如果哪一天讓你養豬,你也要用一樣的飼料但出的豬比別人的豬大。在思考的過程中,他的戰略性國際性,還有本質和深刻的方面能夠為未來組織資源,包括人才、戰略,這是我對董事會思考。
東軟是一個軟件企業。我感悟的背后就是對自己的反思,認識到我們不行的時候,我們才能更加謙虛地跟別人學習,才能使我們的發現某些弱點,在我們有能力的時候多解決問題。一個董事會的建設一定是一個長期的使命,沒有哪本書告訴我做什么,而且我們自己能夠持續發展的企業,建好一個董事會,毫無疑問是一個企業未來的基礎,謝謝各位。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我們一定要不要忽視中國現在擁有全球第一大互聯網網絡,第一大智能手機網絡。” 劉積仁在演講中這樣表示。毋庸置疑,互聯網對我們所有的行業都在產生不能忽略的影響,我們要做的是,要么改造、互補你的武器,要么顛覆你的武器。
(附:劉積仁簡介:教授,博士生導師。1955年8月生于遼寧省丹東市,1980年畢業于東北工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1986年赴美國國家標準局計算機研究院計算機系統國家實驗室留學。他是中國培養的第一位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也是中國第一家軟件上市公司東軟的創辦者。作為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領導著2萬名員工,2007年營收達到33.5億元,其國際業務已經占公司整體業務的30%,其離岸外包業務收入占中國離岸外包總收入的6.7%。)【責任編輯/李響】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