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當當隕落:屢次錯過良機 夫妻雙方缺乏制衡


    從中國的“亞馬遜”、首個美股上市的B2C企業,到市值縮水四分之三退市私有化,再到今天的被收購,關于“當當”可謂哀鴻遍野。大家一邊批評著李國慶的格局不夠,一邊議論著妻子俞渝對公司的控制導致這場并非如他所愿的收購。昨日輝煌依然歷歷在目,在這場“loser”妻子賣了“兒子”的故事里,李國慶輸的好像有點慘。

    不容否認,當當發展之時,搶占先機、成績驕人,那時候騰訊還是一個剛剛成立一年的小企業,QQ用戶剛剛突破100萬,阿里巴巴剛剛成立兩個月,而百度還沒有成立。到今日經過無數次被動戰役后,其基本永無重回第一梯隊的可能性,確實值得惋惜和深思。

    善于“沒事找事”的“李大嘴”,確實惹來了不少麻煩。可這個學不來周全和圓滑,身體里燃燒著 “憤青”激情的人,其實也“傻”的有點可愛。他就單純的想要做好圖書細分領域,想要“穩穩的幸福”,想要一點“文青”的傲骨,驕傲純粹的對資本昂著頭,面對戰役老老實實的防守而不是進攻,對于“兒子”自己養著無論結局如何而不拱手送人。然而,這個溫情的訴求,在資本領域變得奢侈甚至不可原諒。

    1

    北大畢業的李國慶,在圖書出版領域摸爬滾打了10年,與國內200多家出版社建立了信任關系,行業把握遠超常人。他與美國金融MBA背景、在華爾街頗受認可的妻子俞渝在1999年創立了當當網。當當上線三個月后,拿到第一筆風投,兩年后拿到科文公司、美國的IDG集團、老虎集團、盧森堡劍橋集團等第二批共計800多萬美元的風投。

    當當充分汲取了亞馬遜的經驗,三年間,建立累計超過20萬名錄的數據庫。完整的書目搜索、文檔數據庫的建立,讓當當擁有了同行可望不可即的資本。2001年,當當訪問量超過50萬人,一年后突破300萬,2003年非典期間正常服務。2003年英國《經濟學家》稱當當為中國的亞馬遜,美國《紐約時報》稱當當網實現了電子商務的飛躍。

    曾經的圖書市場經驗積累和當當網的前期成功,為李國慶夫婦提供了充分的自信,也堅定了他們在細分領域做大做強的信念。李國慶對圖書市場的執著,是顯而易見的,甚至有人提出,只要李國慶不賣掉當當重新創業,無論怎樣轉型,都無法避免新的業務淪為圖書電商附庸品的命運。

    深耕圖書市場的戰略定位有問題么?當然,圖書B2C市場逐步萎縮是當當出現頹勢的原因之一。但亞馬遜的Kindle閱讀器和掌閱APP帶來的電子圖書市場擴張,當當為啥沒趕上?

    在國內沒有成熟的數字版權機制下,當當網承擔的電子書制作的一大部分成本,再加上電子書定價之困,很多電子圖書都是以贈送或極低的價格來呈現的。這使它想要復制亞馬遜模式并不容易。2012年,當當網電子書收入300萬 ,轉檔成本卻要500萬。

    數字時代,當當并沒有及時推出自己的電子閱讀設備,沒有kindle,只有手機閱讀APP,沒有海量電子書資源,不及時的移動客戶端當當閱讀無法獲得原有的深度閱讀用戶青睞,也無法吸取龐大的碎片化閱讀讀者,當當錯失了數字閱讀這個巨大的風口。

    盡管要深耕細分領域,但我們不得不疑問,當當的細分市場是不是有點太細了,因為在文化領域的上下游布局上,當當的心思顯然不夠。網絡文學成為了主流的閱讀內容,轉檔成本等問題可以被拋在腦后了,當當依然沒有抓住這次機會。閱文、掌閱悄然興起,崛起為專注網絡文學的兩大巨頭。2015年,當當網投資的原創文學品牌“豆瓜網”突然停止運營,讓平臺作者措手不及,不少作者紛紛發帖索要稿費。在2017年,一直只出售出版書的Kindle及時調整了策略,和咪咕合作推出了網文版Kindle,而當當網又錯失了網絡文學的風口。


    2

    2010年,當當美股上市,敲兩下鐘到底是不是命運預言不必多說,上市之后當當的路確實不好走,是不爭的事實。

    當當上市后,京東推出圖書頻道,表示三年內不準賺一分毛利,五年內不準賺一分凈利,否則開除整個部門人員。當當在圖書主戰場宣布應戰,彼時京東的圖書體量僅為當當十分之一,這場仗直接打,當當必然面臨十倍虧損,上市身份會使當當股價低靡、士氣上又輸一截。京東創立以來一直在主動進攻,而當當完全是被動應戰,讓戰火燒到自己的主戰場,還沒在對方的3C領域造成殺傷性傷害,落得市場份額被瓜分、市值大幅縮水的局面。

    一方面,當當忽視了“燒錢”背后巨大的商業價值、流量變現的電商邏輯。

    2007至2008年,當當開始嘗試轉行,在擁有多年顧客消費習慣信息數據的基礎上,并未對戰略進行實質性的轉變,仍以低單價的圖書為主要收入來源,錯失了從專業電商門戶,轉為綜合網上商城的機會。當當網的商業模式始終停留在傳統的賣一件貨賺一份錢的模式上。而建立在互聯網上的電商模式是流量變現模式,當當沒能及時認識。在當當不斷宣布盈利的時候,阿里巴巴宣布淘寶“三年不盈利”“再免費三年”,京東則創造著越來越大的虧損。

    2011年,李國慶在互聯網大會上公開表示,“當當網做3C產品只是權宜之計,若對手放棄當當也會放棄。”足可見,當當沒有真正多元化的內驅力和戰略構想。被動的防守姿態和為解決虧損為目的而進行的新業務嘗試,讓當當反應遲鈍、不斷錯入“紅海”,加之保守的資本運作,困在“布局新業務-資金耗空-撤出”的惡性循環中。無論是時尚服裝市場,還是移動閱讀、原創文學、跨境電商市場,在當當網進入并發力投資時,都已經處在多家實力企業的反復拉鋸戰之中。

    遠離資本圈、遠離銀行,缺乏除融資外等資本運作手段使當當錯失很多發展良機。在當當網仍在宣傳致力于通過新產品類別提高銷售額,并聲明自己沒有向任何銀行貸款時,資本方卻更關心正在爭奪市場份額的京東商城、唯品會和阿里巴巴。

    另一方面,對虧損招架不住的李國慶夫婦,手里攥著大筆投資,卻并未在物流、技術建設這些短期賠錢卻長期利好的事情上發力。有業內人士說,當當網一出現虧損,李國慶就受不了。但那時,當當網一年虧損的錢,都比不上京東一個月虧的錢。京東虧錢不是經營問題,而是大量投入基礎建設。

    當當是自建倉儲中心,物流配送與城市物流合作的模式。在倉儲面積以及覆蓋區域等方面,遠遠不及蘇寧和京東,加之第三方配送,使自有圖書到達南方的時間要比京東慢一到兩天。京東通過標準化的圖書獲得大量訂單和用戶,鞏固了自有物流的核心競爭優勢。圖書只是一個流量入口,用戶還可以在京東購買更多的商品。

    與亞馬遜相比,當當在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倉儲物流費用在運營費用比例高達60%。當部分網上商城通過倉儲物流為企業來創造利潤和價值時,當當網卻即將面臨怎樣擺脫第三方物流價格上漲的困境,不自建物流直接斷送了其成為真正巨頭的機會。

    亞馬遜擁有強大的技術平臺,利潤的7成來自于服務性收費,如云計算、云存儲。當當網雖然也有自己的ERP系統致力于實現數據、流程、決策的信息化,但是與京東、蘇寧等相比前瞻性、建設性明顯不足。

    3

    對待燒錢發展的態度,當當和京東存在著巨大差異。除了剛才理念上的原因,還有些客觀因素也被反復提到。由于當當經歷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時代,遭遇過上市無望、期權變為廢紙、團隊成員陸續出走的窘境,李國慶深挖洞廣積糧的策略曾經救過當當,所以對燒錢大躍進排斥,就有點像受過苦的父母怎能容忍月光,甚至月月負債的生活方式。

    電商是一個燒錢的行業,倉儲、物流、供應鏈需要持續性的大量的資金投入,投資人、股民是重要的資金來源。然而,當當和美國資本溝通不暢,盡管在美國上市,但是不愿意思考美國股市的規則和市場管理方法。股票價值被低估,導致資金流量十分緊張。而后,在當當退市、私有化后對風投資金的依賴度降為零,盡管有可能融資再發展,但此時的當當已經不具備與京東等的競爭能力。

    “李大嘴”的名號由來,源自于李國慶對資本的天生敵對態度。也許是骨子里對資本的不屑和文人的自恃清高,他不愿意趨炎附勢,更學不會阿諛奉承,李國慶對資本的公開罵戰自然不會為當當帶來正面的影響。為了不被資本奴役,他的花錢方式自然就不會向京東看齊,因為燒錢必然要融錢,這一點,桀驁的李國慶做不到。當然他的妻子俞渝顯然也秉承著這樣的態度。俞渝和李國慶的想法都很保守,拒絕盲目擴張,所以多年之后當當上市,曾經有人評論說,當當省吃儉用了11年。


    4

    2016年9月,當當從紐約交易所退市,成為一家私人控股的電子商務企業,市值不及上市時的四分之一。私有化使李國慶夫婦掌握了更多的權利,這種程度的集權制,使當當外部智囊或者團隊里面的戰略分析難以形成。夫妻雙方的勢力范圍盡管進行了劃分和界定,但有些問題上,員工除了要考慮業績更要考慮兩個老板的關系,給員工的工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夫妻店的模式和對控制權的過分執著,一方面難以擴大融資。謹小慎微地守著自家一畝三分地,拒絕犧牲股份換取外部資源做大做強,在講究合縱連橫,跑馬圈地奪取用戶的互聯網,顯得過于促狹。

    此外,一個人的視野和思路限制,以及風險偏好,使有創意的項目也無法得到財務預算。當當曾經計劃收購紅孩子,但是由于李國慶夫婦過于保守最終計劃擱淺,最終被蘇寧收購,成為當當網在母嬰市場上的競爭者。曾經在當當網任職的戴政發現了消費者需求,提出開發線上預訂機票、酒店的服務,來拓展行業的空白,李國慶雖然同意該項目,但資金卻遲遲不到位,最終戴政離開當當自主創業,便有了今天的去哪兒網。

    另一方面夫妻雙方缺乏制衡,造成決策困難。李國慶和俞渝都是在各自領域獨當一面的強人,在企業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之前,往往會因夫妻間的爭執和猶豫錯過機會。如果兩人意見不統一,方案會被推遲或擱淺。當當因為夫妻二人對公司的控制權和制衡問題,先后錯過三次重大的引資做大的機會——一次是亞馬遜,一次是百度,最讓人扼腕的是2014年拒絕了騰訊注資,結果騰訊轉而與京東結盟,當當在市場格局上從此失去主動。

    不容否認,從企業發展的角度,我們可以講出100個當當做的不妥的理由,正如以上種種。但我卻無端的產生出一種疼惜。在企業責任、團體利益和市場的慘烈競爭中,確實容不得感性。可李國慶這樣桀驁的人,這樣純粹的坦誠還是值得被肯定的,當然當當這個溫情的教訓,依然值得我們反思。

    盡管收購傳言出來,李國慶關于買刀和買槍的言論讓大家仿佛聞到了婚姻中的火藥味。但,對于當當說失敗也許還太早,盡管無法重回第一梯隊,只愿他們還能繼續向前。正如李國慶所說,妻子還年輕,孩子已經大了,他有時間開始自己的第二春。【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當當隕落:屢次錯過機會 夫妻雙方缺乏制衡)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當當成立權益保護部:重點招募有司法經驗人員 防李國慶再搶公章
    當當網內部信流出:被搶公章已追回 恢復正常運營
    俞渝發布內部信:李國慶把婚姻法帶入公司法,擾亂公司運行
    【周三早報】消息稱俞渝欲召開搶章座談會,將李國慶行為引刑事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