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重傷的ofo:站著死還是跪著生?

    風暴眼中的ofo:站著死,還是跪著生?

    1月12日,有國內媒體放出重磅消息,聲稱ofo“訂單量從3200萬單銳減到1000萬單”,“拖欠供應商貨款25億”,賬上現金“只能維持一個月”。而ofo在發了一紙聲明、向爆料媒體寄出律師函后,并未對外披露更多信息。

    一時之間,ofo陷入輿論的暴風眼,看衰的聲音驟起。這幾天,車東西經過多方采訪,實地調查,將ofo危局的里里外外悉數呈現。

    一、ofo危局調查:已是重傷,但仍不致死

    一位熟悉共享單車供應鏈的業內人士向車東西表示,ofo拖欠供應商的貨款已經是“公開的秘密”。ofo的兩大主要供應商——富士達與飛鴿被拖欠的貨款金額都在一億元以上。

    另一位要求匿名的ofo供應商則認為,ofo所欠的供應商貨款并沒有25億那么夸張,預計在7億~8億左右,但他也表示,每家供應商都存在被ofo拖欠貨款的情況。更準確地說是,ofo與供應商議定的賬期被不同程度延長,原來是1個~2個月,現在則是到3個~4個月。不過由于ofo暫緩投放,新下的訂單量銳減,因此所欠款項基本是舊賬。

    車東西此前報道中已經了解到,天津王慶坨鎮等自行車的分散產能已經在共享單車的游戲中出局,但現在即使是大廠,也在越拉越長的賬期中倍感壓力。該供應商還透露,為了緩解資金壓力,ofo與供應商之間已經開始引入第三方擔保公司。

    而在日訂單量上,對于騰訊所稱的“ofo日訂單量從峰值3200萬單回落到1000萬單”,網絡上以及不少行業人士倒是為ofo“叫屈”。因為ofo官方發布這一數據是去年10月中旬,正是最適合騎行的黃金季節。而入冬之后,由于天氣寒冷,人們騎單車出行的需求已經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在北方地區。

    一家主要在南方運營的共享單車負責人表示,即使是在溫暖一些的南方,共享單車冬季期間的訂單量也會減半,更不用說最低溫度在零度以下的北方地區。車東西在人流密集的五道口現場調查發現,在6點半~7點半的下班高峰時間點,一處集中停放點的81輛ofo單車,只被使用了30次,在關鍵時間點的使用率不足40%。

    尋找風暴眼中的ofo真相:站著死還是跪著生!

    上圖為晚6點半拍攝,下圖為7點半攝

    尋找風暴眼中的ofo真相:站著死還是跪著生!

    因此,ofo的日訂單量銳減,其實是建立在“用最好成績對比最差成績”這一基礎上的,并不具備長期的參考價值。但上述共享單車行業人士也表示,ofo日訂單數據“被懟”,不能全怪老天,其中也有ofo自己種下的苦果——為了在數據上壓制對手,其實在3200萬的訂單量數據上“注了水”。

    二、ofo危局背后:五方力量亂戰

    盡管ofo對外說明乃至發出了律師函,但都未能在關鍵的數據上予以回應。被小藍、酷騎倒閉事件教育過的消費者,已經對共享單車的潛在風險愈發謹慎。對ofo的爆料文章發出后,網上不少ofo用戶開始退押金。ofo陷入了新一輪的信任危機中。

    而與去年的Uber相似,ofo這一輪危機,核心問題其實是內耗。如今的ofo,已經成為5種不同力量的博弈場:CEO戴威帶領的ofo創始團隊,作為第一大機構股東的滴滴,虎視眈眈的阿里,只想短期持有的投資機構/人(朱嘯虎),想要長期投資ofo的小米系等資方。

    不久前曾有消息稱,ofo新一輪10億美元融資即將完成,阿里巴巴參與其中。當時雙方均未回應。而最近來自ofo匿名投資方的爆料顯示,能夠幫助ofo極大改善形勢的新一輪融資其實已經敲定,確認由阿里領投。但是,作為第一大機構股東的滴滴拒絕在協議上簽字,因為阿里的進一步入股,將稀釋滴滴在ofo中的股權。

    滴滴一直想將ofo納入自己的大出行布局中,由ofo來負責“兩輪”與短途出行場景。對于ofo,滴滴所花心血甚多——ofo過去的8輪融資中,滴滴參與了金額最高的后4輪。此前滴滴也派駐多名高管進入ofo管理層。可謂給錢又給人。

    然而,ofo的創始團隊以戴威為首,并不想成為滴滴的附庸。ofo創始團隊很早通過董事會席位設置保證了他們對公司的控制權:在ofo董事會中,ofo創始團隊獨占5席董事,滴滴作為第一大機構股東占2席,其他董事則是朱嘯虎(金沙江創投)、肖敏(經緯中國)等投資機構代表。并且,由于戴威個人占股超過34%,因此擁有對公司事務的一票否決權。

    據《財經》此前的報道,利用一票否決權,戴威頻頻否掉滴滴系管理層的建議。一位接近ofo管理層的人士告訴車東西,“戴威待人接物時表現謙和,但在重大問題上非常堅決。換做其他年輕的創業者,在這樣的資方壓力下早就交出控制權了。”

    雙方的矛盾在去年末滴滴系高管從ofo“出走”后爆發,并在阿里參與ofo新一輪融資后進一步升級。面對ofo方面意圖引入阿里資本架空自己的做法,滴滴自行組織共享單車業務的計劃開始浮出水面。就在幾天前,滴滴宣布接管小藍單車,以免押金騎行的方式支持小藍單車的運營,并將其接入滴滴的出行平臺中。

    同時,供應鏈人士向車東西透露,滴滴的自營單車也已經向自行車廠發出了40萬輛訂單,其中下給富士達20萬訂單,其中本部5萬,靜海新廠15萬。滴滴的新車名叫“青桔”,22號前后就會開始投放。其實,20萬輛車在ofo的千萬投放量級下無足輕重,供應鏈人士分析稱,在目前這個時間點,放棄ofo再扶持一個共享單車品牌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對滴滴來說其實并不劃算。“復活小藍”、自建品牌,更像是滴滴對ofo擺出的姿態,表明自己有決心也有能力另立門戶。

    值得關注的一個細節是,滴滴已經在其APP中上線了“單車”這一入口,ofo與小藍均被接入平臺之中。這也說明,滴滴和ofo之間,并未全然撕破臉皮。只不過,這個入口最初的計劃是僅為ofo預留的。

    但另一方面,也有媒體引述行業人士話稱,滴滴將會在自有品牌成長起來后逐步在APP中替換掉ofo。一二線城市的單車投放將會參照網約車制定牌照制度,滴滴拿下小藍,也是為自有品牌的牌照做儲備。

    ofo的局中,看上去阿里正在成為將改變游戲的角色。 如果阿里領投10億美元進駐ofo董事會,加之螞蟻金服此前對ofo近億美元的投資,ofo內部各方的勢力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一方面,巨額資金將讓所有“ofo沒錢了”的質疑消失,支撐ofo很長一段時間,并開展汽車相關業務,尋找新的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滴滴在ofo超過20%的股權占比將被大幅度稀釋,ofo管理層在與滴滴的對壘中,將占據更大的優勢。

    然而,阿里方面也清楚,ofo只是向其借力,而非投誠,因此開出的條件是“取消戴威的一票否決權”。在ofo與滴滴的對抗中,阿里此時殺至,為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在戴威領導的創始團隊、 滴滴、阿里三方博弈時,此前頻繁發聲的朱嘯虎已經變得沉默。朱嘯虎是ofo投資方中的另一股活躍力量,代表的是希望短期持有ofo股權、早日套現的投資機構。作為專注早期投資的VC, 在滴滴與ofo矛盾發酵時,金沙江創投的朱嘯虎不斷喊話試圖推動摩拜與ofo合并,以尋求退出。

    阿里試圖進一步注資ofo的計劃,使得雙方合并的可能再度渺茫。近兩日坊間盛傳朱嘯虎已經退出,將股份悉數賣給阿里,作價30億美元。但綜合投資人給出的信息,朱嘯虎退出是可能的,但其股權占比在明面上只有5% ,顯然不可能值到30億美元。

    在ofo中,還有一股較為沉默的力量,是希望長期持有ofo股權、作長期戰略儲備的機構,比如小米系,以及被小米介紹入局的DST,但他們現在也被迫卷入了亂局中。小米系介入ofo的動機最初是謀求IoT上的雙方合作,然而現在本無BAT插旗的ofo面臨阿里強勢介入,其這條路徑也會受到一向熱衷控制權的阿里力量的影響。不過因為股權占比不多,這部分力量目前并未表現出對抗性的動作。

    三、亂局之外:燒錢之戰仍將繼續

    再把視野從ofo的亂局中抽離出來,看向與ofo對壘已久的摩拜,情況似乎要好一些。

    摩拜最大的優勢在于,沒有嚴重的內耗。摩拜其實是一個由投資人主導的項目——摩拜的想法來自于天使投資人李斌,現任的CEO王曉峰,也是由李斌找來的,乃至摩拜來自愉悅資本等機構的投資,也都是托了李斌在資本圈建立的關系。這樣的情況下,摩拜有一個事實上的老大,而不存在多方爭權的情況。

    但供應鏈人士同時也向車東西表示,別看ofo處境不佳,其實摩拜同樣也拖欠著供應商的貨款,而摩拜的訂單量同樣也會受到冬季氣候的打擊。

    即便沒有氣候因素,在大量的單車投放和免費騎行對抗中,共享單車原有的盈利模式也早已崩塌了。共享單車最終的盈利模式必然要與大出行的概念結合。其中3公里~7公里的出行場景,會傾斜向電動兩輪工具發展,而更長距離則交給共享汽車。

    因此也可以看到,ofo與摩拜此前均試點了共享電單車,而摩拜最近還在貴陽開始試點共享汽車。但顯然ofo與摩拜現在都缺錢來拓展這一塊業務——ofo與摩拜的共享電單車項目規模只有數千輛,因為單臺車的成本超過2000元。而共享汽車的單車成本,則是其10倍不止。

    到目前為止,兩家共享單車的龍頭已經接近半年沒有融過資,目前雙方的競爭重點,也并非在單量上斗狠,而是全力找錢。在殘酷的競爭中,即便是龍頭,也未能盈利,在這個寒冷的冬天,仍然只能靠燒錢取暖。

    共享單車誕生兩年,繞了一圈,最后的重點仍然是賈老板的那句話:“找錢”。【責任編輯/衛安】

    (原標題:風暴眼中的ofo:站著死,還是跪著生?)

    來源:虎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1580萬人等押金,員工口述:誰摧毀了ofo
    清華大學生起訴ofo索要押金99元 結果倒賠400元
    ofo“消失”了 你的99塊押金還要得回嗎?
    “消失”的ofo 中國互聯網泡沫出清的又一寫照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