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觀點】2018年里,摩拜和ofo會合并嗎?

    每年年初對新一年的互聯網進行預測是一個穩抓流量的好內容,分析人士的習慣是在此時預測一下各家2018年是被看好還是看衰,猜對了的話,自可以拿出來大書特書一番,如果猜錯了,偷偷刪了即可。只要不是特別的囂張和愚蠢的無可救藥,讀者們基本抱著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的態度來看這些預測,所以,年初的預測和年末的總結是一本萬利的媒體買賣。

    抱著這樣猶猶豫豫的態度,我一直沒有寫所謂的預測,因為貓老師比較有自知之明,至今沒有混上任何一家公司的董事席位,也沒有什么內幕消息,信息不足的分析基本上是在給大家演習。但是,2018年有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開始在我們眼前浮現了,那就是摩拜和ofo是否會在2018年合并,想了想我還是決定給大家說點什么,這篇文章永不刪除,打臉就打了,只要過程無差錯,那么結果錯了也是有意義的。

    實際上摩拜和ofo今天的競爭格局一點都不新鮮,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二強世界的格局,但是在2014年之后,大家對于這種格局的興趣開始與日俱增,因為出現了一種之前大家無法理解的現象,兩個死斗到底的對手們開始合并。美麗說與蘑菇街合并了,趕集網和58同城也合并了,美團和大眾點評也合并了,到了滴滴和快的合并,再吞掉了Uber中國,整個互聯網和背后的投資人都開始高潮了。


    在去年12月9日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ofo的投資者朱嘯虎表示道:任何一個企業合并都很復雜,因為有很多很多的因素在里面,包括投資人,包括創業者,包括股東,包括用戶,各方面的聲音都在里面,要平衡各種各樣的聲音,這里面很多很多的利益不是那么容易平衡的。這個市場還沒有打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就合并,這是需要股東有大智慧和大格局的。當戰局已經比較明朗化,再打消耗戰就沒有意義了,對雙方損耗都很大,需不需要再打?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


    無獨有偶的是,在去年36Kr的大會上,摩拜投資人,愉悅資本的劉二海也表示:“我不反對合并,但我反對合并的公司為一家大公司所控制,這是不可接受的。”

    兩家投資人的表態,這讓不少圍觀者對于兩家的合并燃起了重重希望,但是前景真的有那么樂觀嗎?

    之前一系列的合并讓投資人歡欣鼓舞,也給大家造成了一種資本不愿意燒錢就會合并的錯覺。但是現實是合并象征的和平只是暫時的,互聯網行業戰爭永遠是主旋律,合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而戰爭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創業是一條不歸路,只要不倒閉,死斗到底才是真正的主流價值觀。

    在合并大潮發生之后,曾經最具備說服力的說法是這樣來解釋合并現象的。

    “因為兩個競爭對手所提供的服務越來越趨向于同質化,所以資本再燒錢就沒有了意義,此時此刻如果合并的話將會占據巨額的市場份額,從而快速走向盈利”

    這一說法具備很強的片面性,合并是對于陷入同質化競爭后資本利益的一種回報,也是投資者利益優先的一種解決方案,但是之前我們說了合并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擺在摩拜與ofo合并的問題巨多,但是以下兩條最為致命。

    創始人問題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以往的合并案例:當蘑菇街合并了美麗說,陳琪擔任CEO,徐易容出局,當攜程合并了去哪兒后,孫潔擔任CEO,莊辰超出局,當58合并了趕集網之后楊浩涌出局,姚勁波擔任CEO,當滴滴合并了快車之后,程維掌權者,而呂傳偉出局,當美團和大眾點評合并之后,給張濤留足了臉面,王興和張濤聯席董事長,但是當風頭一過,馬上就變成了王興一人獨大。

    合并的代價必然是一家的創始人徹底出局,以往的出局之中有人是自愿退休,有的人是被投資人打了閃電戰,被迫離休的。而今天反觀一下ofo與摩拜的狀況,都不具備主動退位的條件,ofo自然不用說,戴威的創始團隊始終對于團隊有著很強的控制力,且一直在大是大非上行動一致,摩拜的創始人胡瑋煒也有著很強的創始人意識。莊辰超出局很大因素是因為百度的閃電戰出賣了莊辰超和去哪兒團隊,但是這樣的投資人實力在今天的摩拜和ofo都不存在。

    阿里與騰訊的態度

    摩拜的背后是騰訊,而ofo的背后則站著阿里巴巴,滴滴與快遞的合并能夠成功很大情況取決于阿里和騰訊的首肯,但是這一次合并被阿里視為一場非常失敗的合并,合并后的滴滴沒有做到之前阿里的預想,而今更加倒向騰訊,如今面對ofo與摩拜的合并,阿里只要沒有其他特殊的原因就一定會阻止這場合并,能不能讓合并對象倒向阿里難說,但是一定不能讓他們此時此刻倒向騰訊。

    以往的歷次合并,騰訊的受益明顯高于阿里巴巴,就算是一開始接受阿里投資的王興和出身螞蟻金服的程維在合并之后都或多或少的倒向了騰訊,更不要說其他家與阿里關系本來就不密切的人了。原因很簡單,阿里要求完全控股,而騰訊并不干涉團隊的獨立決策性,并不是被阿里收購的團隊就發展不好,而是當阿里的訴求與創始團隊發生沖突之后倒霉的必然是這些公司本身,而騰訊采取防守,不干涉的原則,沒有了沖突,自然發展的就順風順水了,也就是說在騰訊的訴求是從0到1,而阿里的訴求是從99到100.


    所以說,2018年的互聯網戰爭智慧愈演愈烈,盡管是代理人競爭,盡管兩者的服務已經同質化,但是面臨著創始人團隊和阿里與騰訊的反對合并的態度,摩拜與ofo的合并前景并不樂觀,甚至說是毫無可能,兩家很可能需要在已經打成了血海的共享單車領域繼續打下去,然后至死方休。

    原本在一張桌子上還能喝起吃飯的阿里和騰訊,在2017年已經劍拔弩張了,暗地里的沖突已經被擺上臺面,代理人戰爭打的火熱,兩位重量級選手卻還沒有直接對壘。2018,留給互聯網公司可開墾的領域已經寥寥無幾,兩家的直面戰爭,估計也快了吧。【責任編輯/鄒琳】

    (原標題:今年摩拜和ofo會合并嗎)

    來源:阿拉斯加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共享單車合并難救局 第二梯隊逆襲成威脅
    【觀點】2018年里,摩拜和ofo會合并嗎?
    投資人與創始團隊隔空互懟 摩拜ofo合并之路難找臺階
    戴威拒絕ofo摩拜合并 請資本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