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編者按】2017年11月15日消息下午3點左右,阿里CEO張勇在內部信中明確,集團將成立eWTP投資工作小組,由俞永福擔任組長。俞永福同時辭去集團大文娛董事長、大文娛及高德總裁,并出任高德董事長。今后永福主要致力于eWTP合作伙伴生態圈投資和高德戰略方向的把握。
最近幾個月關于俞永福將離職的消息一直在業界流傳。直到11月13日,俞永福還親自發文對外界傳言予以否認,表示自己“不會離開”。
不過,兩天后,人事變動消息就正式公布。
雖然嚴格來說,俞確實“沒有離開”,只不過調離了具體業務,去負責“生態圈投資”。但是事實上,這對于阿里體系和俞永福個人來說,都是一次重大的調整。
于阿里而言,大文娛業務將首次實施輪值總裁制,最先由優酷土豆CEO楊偉東出任總裁。在具體業務上,優酷土豆、阿里影業、音樂等等業務都急需變革并形成合力。
對俞永福來說,他的職業生涯再次進入一個轉折點。從投資人做成創業者再做到阿里合伙人,如今又轉回投資,41歲的俞永福下一步會奔向哪里?
1.
俞永福與古永鏘還挺相似。
2016年4月6日,優酷土豆賣身阿里。根據優土2015年11月的賣身計劃,優土以47億美元的估值成為阿里全資子公司。同時,古永鏘雖然仍然是董事長,但早已經想好了退身計劃。
半年后,古永鏘離職,他的繼任者俞永福接手。
在古永鏘離職的同時,阿里巴巴發布了野心勃勃的大文娛版塊。整合旗下阿里影業、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游戲、阿里文學、數字娛樂事業部。
對于有著成功整合UC高德、又掛帥阿里巴巴的俞永福來說,他的使命是整合好阿里文娛這塊龐大復雜的版圖。
現在看來,阿里內部對整合的進度似乎不太滿意。這家以“價值觀”為導向的公司其實行事方式尤其果斷、執行力超強。以“擁抱變化”為口號調任高管其實并不罕見。再加上外界一度傳言的俞永福“阿里太子”的論調,對俞永福或多或少有些負面影響。
在消息正式宣布前,事情早有預兆。
2017年8月,俞永福的創業伙伴、UC何小鵬從阿里巴巴離職再創業。
2017年10月,阿里影業發布公告稱,樊路遠擔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并兼任首席執行官,樊路遠同時接任的職務還有提名委員會主席及薪酬委員會成員,原董事會主席俞永福將繼續擔任阿里影業執行董事。
俞永福剛剛為“優酷秋集“站臺不久。接受財經天下采訪時,俞永福曾經被問到,“想過退休嗎?”
當時他的回答意氣風發,“我41歲退休干嘛,曬太陽嗎?”但同時,他表示,“要把整合業務調整的動作快一些,要讓樊路遠加入的速度更快一點。”
樊路遠之前一直在螞蟻金服,一手將支付寶帶到今天的成績。后因“圈子風波”調往阿里影業。
根據阿里巴巴財報顯示,旗下數字娛樂已經持續虧損。2018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也就是2017年第三季度)虧損33.83億人民幣,去年第三季度虧損額是22.47億美元,同比增長33.58%。
縱觀互聯網全局,沒有哪一家互聯網公司有阿里文娛這樣大的整合力度。騰訊的文娛歸屬于OMG在線互聯網媒體事業群,游戲業務是單獨拎出來的。
俞永福在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對阿里文娛的整合問題發表過自己的觀點。他曾表示,“整合和轉型不要同時發生,這兩個同時進行時死亡概率很高。比如說聯想剛并購IBM的PC業務,PC業務是穩定的,只需要解決整合問題;而并購摩托羅拉,就需要轉型再做整合。”
整個文娛產業正在飛速發展,俞永福自己已經架在了這駕“既轉型又整合”的列車上,左手收購“大麥網”,新增流量入口;右手新增優酷原創劇集,加大內容成本的投入,試圖在綜合類視頻網站中打出新天地。
界面新聞記者在今年9月曾了解到,優酷土豆正面臨大量的中層人員的調整。曾有優酷員工吐槽現階段的裁員是由于高層的變動導致。
目前為止,似乎也沒有人能頂替起俞永福的位置。之前騰訊新聞曾猜測,上半年剛剛離職的百度副總裁陸復斌有可能成為接替者,但陸復斌私下否認了這種說法。
在公開信中,張勇表示大文娛將實行班委基礎上的輪值總裁制,班委由楊偉東、朱順炎、樊路遠(木華黎)、張宇(語嫣)、常揚(劉墉)、黎直前(宇乾)組成。最先由優酷土豆CEO楊偉東擔任。
2.
俞永福的性格以果敢強勢、善于談判整合見諸報端。俞永福出生于1976年,內蒙古人,在一群杭州創業者中間顯得格外顯眼。
他最為人稱道的是,曾經做出過“誰也不是我老板,我是合伙人”這樣的言論。
這位早已實現了財富自由的合伙人曾表示,“永遠將自己視為一個創業者,而不是一個成功企業的高管。”這樣的性格在阿里內部是好事兒也是壞事。
彭蕾曾公開表態稱,阿里內部允許不一樣的文化氛圍,只要核心目標是一致的。就是指俞永福的團隊。
俞永福以KPI為導向,高德在整合進阿里后,曾一度砍掉當時火熱的O2O業務,專注于LBS,市場份額已經追平甚至趕超百度地圖;UC在俞永福手里,再造出了一個“今日頭條”,發展出“大魚號”等產品,已經有超過5億用戶;整個文娛體系已經發展出“3+X”的戰略。
實打實的業績讓俞永福獲得了飛快的躥升,并得到阿里內部多數人的支持。在2015年底的阿里合伙人匿名投票中,俞永福獲得了34票全票通過。
在進入阿里巴巴之前,俞永福的整合人生經歷主要分為兩段。
第一部分是在2001年初,俞永福以創業員工的身份加入聯想投資,27歲成為聯想最成功的副總裁。當時負責電信、新媒體、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領域的投資工作,歷任投資經理、副總裁。
在聯想任職期間,俞永福見過大大小小500多家創業公司。深感創業為艱。從某種程度上講,俞永福身上研究是聯想人的底子,聰明堅毅、好斗功利。他評價自己那個時期的經歷是,“相當于喝了500多瓶創業濃縮液”。談判技巧也是那時候練就的。
第二階段,俞永福與UC的兩位創始人——何小鵬、一道,掌舵UC的八年時間,讓公司估值翻了接近2000倍。
從2006年底,俞永福加入UC,成功領導了UC在業務模式、公司管理、團隊建設和資本運作層面的變革,使得公司過去三年取得超過100倍的業務成長。海外業務拓展到1億用戶,國內用戶超過5億人。
2006年12月,UC獲得了雷軍的天使投資;2007年獲得晨興投資、聯創策源兩家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投資支持。
戲劇性的是在2013年,阿里花費31.3億元對UC戰略投資,此時輿論盛傳或許UC即將被收購,而俞永福放出“狠話”稱:“UC是移動互聯網的排頭兵,也是創業者的代表,今后,市場不會再謠傳UC被誰收購,只會有UC收購了誰。”
同年12月,阿里再次支付10.9億元現金進一步增持UC,兩次增持之后阿里持股UC比例達到66%,UC成為真正“阿里系”公司。這成為阿里移動端戰略最重要的旗子,是阿里今后幾年最重要的流量入口之一。
同時,近43.5億美元的資金使UC成為當年最大的阿里并購案之一。俞永福為整個團隊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價碼。
并入阿里體系后,何小鵬專注于UC業務,而俞永福則一路升遷,大刀擴斧開始了阿里在移動端的布局。先后任職高德地圖總裁、接管阿里巴巴業務、后又將阿里手游、淘寶閱讀、書旗小說等業務。
俞永福的Title也越來越多,俞永福也會分身乏術。在回答記者類似的困惑時,他說,“只恨自己一天只有24個小時”。
3.
擔任阿里文娛事業群一年的時間里,俞永福的關鍵詞只有一個:整合。
他并不經常出臺,只是在重要的時間節點,或者要傳遞阿里文娛大調整的時候才會露面。
這是他來到大文娛第一天就強調過的,“只坐臺,不出臺、不站臺,希望把精力留下來。”
大文娛的整合,有兩件事情相對于其他的是比較難的:第一、它不是一個整合,是6個整合同時發生。涉及阿里影業、合一集團、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文學和阿里數娛事業部。
第二點,把內容創意產業和技術平臺相結合很難。全球都在找二者結合的最佳方式,在美國是硅谷和好萊塢,這兩個誰也不搭理誰。
這正是俞永福自己強調過的,一邊整合一邊還在試圖轉型。
阿里一直在延續自己的步調,對最近的大麥網也是先投資再收購。整合淘票票時,整個票務市場的競爭也在發生激烈動蕩。淘票票市場份額雖然已經超過40%,但貓眼電影和微影的合并,讓淘票票被追得非常緊。
2017年9月,阿里文娛重新樹立文娛基礎設施的概念。淘票票只是整合的一個層次,接下來大麥網也將大規模整合。俞永福幾乎在以自己的名譽擔保。“你一定要明確自己不做什么,信不信是別人的事。永福從來不騙別人。當你明確你不做什么的時候,你隊伍的調整也都看得到,你去跟別人談賦能的時候,他覺得才有信心。”
俞永福對阿里文娛的整合步驟也有自己的規劃。
阿里大文娛的整合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如何穩住戰略、穩住業務、穩住業績,進入一個上升期;第二個階段其實需要有一個業務的再加速,后面從明年開始,大文娛很多業務將進入加速過程。俞永福希望,能夠讓整個文娛產業升級,而不是成為某一個品類的和傳統文娛市場搶生意的公司。
從目前看,阿里文娛的整合才剛剛走完第一步。可是,俞永福無法再推進了。
回顧這些年,在俞永福的眼中,高德也好、UC也好,都是中國公司經典的整合案例。未來,千人規模公司整合成功的案例只會越來越多,因為大企業的管理越來越成熟、包容性越來越大。
只是,在革命尚未成功時轉換跑道,不知道俞永福會不會心存遺憾。【責任編輯/何維宗】
(原標題:俞永福的下一站:41歲的他會奔向哪里?)
來源:sina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